地板式风机盘管厂家排名_地板式风机盘管
1.风机盘管与暖气片各自的优缺点
2.什么是地板送风系统?
3.在吗,风机盘管比暖气片省气吗?
随着地板供暖的迅速推广,地板辐射供冷的可行性备受关注。本文对国内地板辐射供冷研究和应用状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回顾,对地板辐射供冷-置换通风复合系统的供冷量、防结露措施、新风与卫生条件、舒适性等作了总结介绍。加上置换通风系统本身也可承担一定的冷负荷,完全可以满足一般建筑的要求。经减湿处理的置换通风系统的存在可以防止结露。有助于提高室内舒适度。辐射供冷除了较高的舒适性以外,另一显著优点是在人睡眠时,摘要:随着地板供暖的迅速推广,地板辐射供冷的可行性备受关注。本文对国内地板辐射供冷研究和应用状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回顾,对地板辐射供冷-置换通风复合系统的供冷量、防结露措施、新风与卫生条件、舒适性等作了总结介绍。加上置换通风系统本身也可承担一定的冷负荷,完全可以满足一般建筑的要求。经减湿处理的置换通风系统的存在可以防止结露。有助于提高室内舒适度。辐射供冷除了较高的舒适性以外,另一显著优点是在人睡眠时,免除了吹冷风之忧。
1 引言
地板供暖因其节能、舒适、不占用室内使用面积等突出特点,已在北方地区居住建筑中获得大面积使用。在夏热冬冷地区,特别是上海、浙江等地,应用也日见增长。如该系统同时用于夏季供冷,将减少设备初投资,提高使用率,同时为住宅空调添加了一种全新的方式。顶板辐射供冷在欧洲已有较长的使用历史,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效果良好。地板供冷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被绝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行,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1)对结露问题的疑虑;(2)认为在舒适性方面,有悖于“脚暖头冷”的要求;(3)认为冷表面在下,对流传热弱,冷量会大大小于顶板供冷。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欧洲开始进行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探讨[1]~[3].国内近年来也加快了研究和应用的进程。研究分析和实践证明,上述担心有些是通过一定技术措施可以解决的问题,有些则是惯性思维或缺乏深入研究而造成的误解。
2 国内的初步研究和应用
1998年,笔者馔写论文,介绍我们在法国所做的工作以及欧洲(主要是法国)地板供冷的应用和发展简况[3].此后,我们与企业合作,在北方进行了地板供冷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4].2001年起,得到南京师范大学的资助,开始在南京进行了地板供冷的实验研究,探讨这项技术在炎热、高湿度地区可行性。我们建造了实验室进行了地板供冷-置换通风的实验研究,在样板住宅进行了空气源热泵带地板供冷暖系统的实测研究,对地板的供冷能力、防结露措施、舒适性、实际应用效果、能耗、模拟计算方法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和探讨[5]~[11].2000年起,我们为威海中医院病房大楼(建筑面积 126000㎡)设计了地板供冷暖-置换通风的复合空调系统,由于资金紧张,工程停了近两年,目前尚在施工中,所以还无法了解实际使用效果。2002年底又得到吴元玮先生为主任的评委会的全票支持,获得立项资助,将在北京地区进行可行性研究。
此外,浙江大学对于地板辐射供冷系统的除湿问题提出了看法[12].并开始了在浙江的应用研究。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为蒙古呼和浩特市金宇批发市场设计了地板供冷系统[13].重庆大学也进行过利用地埋管冷却的水供给冷地板的实验研究。
3 地板供冷的供冷量
地板供冷系统的供冷能力如何,是设计和应用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3.1 地板供冷系统可以减少室内冷负荷
地板供冷系统中地板主要通过辐射和对流作用与房间进行热量交换。平均辐射温度成为影响室内热舒适的重要参数,平均辐射温度和空气温度的共同作用可以用作用温度(Operation temperature)来反映。当室内空气流速较低时(低于0.2m/s)时,平均辐射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的差异将小于4℃,此时作用温度近似等于空气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的平均值,这意味着二者对于室内热舒适的影响是同等重要的。由于辐射供冷时室内平均辐射温度的下降,作用温度可降低1~2℃,比之传统空调系统,在相同的热感觉前提下,地板供冷系统可以将室内设计温度提高1~2℃,则其冷负荷比常规系统的冷负荷要低10%~20%.
3.2 地板供冷相对于顶板供冷具有更高的辐射角系数
用地板供冷,相对于天花板供冷而言,其对流换热量较小。但对于辐射供冷系统来说,辐射换热是主要部分,而影响辐射换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人体和辐射冷表面之间的角系数。该值的大小取决于人员和冷表面之间的距离以及冷表面的面积。在面积相同时,比之其它冷表面(墙壁,窗户,天花板等),地板对人体有着更高的角系数。一个处于6m×6m房间中央的人员,取站姿时对地板的角系数为0.37,坐姿时对地板的角系数为0.4.作为对比,人体对天花板的角系数一般仅为0.15~0.20.由此可以看到,地板温度降低1K带来的平均辐射温度的降低相当于把天花板温度降低2.5K.所以虽然地板供冷对流换热量小,但是其辐射换热能力的增强却更加明显。
3.3上升气流和气流扰动可加大对流热交换
冷表面在下,地面附近有一层低温的空气,当遇到人体等热源时,这层空气被加热上升,会增大对流换热。冷地板也可以配合风扇使用,可增大换热能力约15%.
3.4置换通风系统可大幅度提高地板供冷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地板和房间的对流辐射综合换热系数约为7.5W/(m2.K)[1].如果地板表面温度为19℃,房间作用温度为26~27℃ (相当于常规空调下室内设计温度28℃),地板供冷量为53~60W/m2,可满足围护结构保温较好的居住建筑的要求,加上置换通风系统本身也可承担一定的冷负荷,完全可以满足一般建筑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辐射供冷象辐射供暖一样具有“自调节”功能,当室内辐射负荷加大,例如,当日射直射辐射较大时,地板或房间墙壁内表面温度升高,将大幅度提高地板与房间围护结构其余表面的辐射换热量。地板供冷的能力可高达100~150 W/m2[1].
4 地面结露问题
当供水温度较低或室内湿度较大时,单一的地板供冷系统地板表面可能结露,此时冷地板承担室内冷负荷的能力将受到削弱,不能满足室内冷负荷的需要。一些标准推荐室内的设计相对湿度上限为60%~70%(ISO 1994;ASHRAE 1992),在室内空气温度26℃时,露点温度相应为17℃~20℃;德国标准规定含湿量的上限为11.5g/kg,露点温度相应为16℃。这表明地板的温度应高于16℃~20℃。另外,当门窗开启时,室外的热湿空气进入,接触到低温地板也容易产生结露现象。
经减湿处理的置换通风系统的存在可以防止结露。新风的送入有可能使室内维持正压,阻止室外湿空气的进入。另外,置换通风方式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在地板的表面形成一层空气湖,用一层露点温度较低的比较干燥的空气将地板覆盖,可以阻止室外渗入的热湿空气与低温地板直接接触,同时也可以保证足够低的供水温度,以满足室内冷负荷的需要。
根据要求的不同,除湿送风也可以使用风机盘管或集中式系统,也可以使用单体的除湿机,可以经过技术经济对比来确定方案。
5 新风与卫生条件
单独用地板供冷系统时,室内没有新风送入,空气条件要受到影响。增加置换通风系统后,可以由地板供冷系统承担室内显热负荷,置换通风系统送入新风满足人员卫生条件要求以及承担室内湿负荷,从而满足人们对新风的需求。置换通风系统将新风直接送入工作区,较低的新风由于密度较大而沉积在地面附近并扩散到整个室内地面,在地板上形成一层较薄的空气湖,地面冷气流遇到室内的热源(人员及设备)时产生向上的对流,使得新风在热源的浮升作用下向室内上部流动,形成室内空气流动的主导气流。置换通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会产生热力分层现象,即会出现一个上部混合区和下部单向流动的清洁区。上部区域是紊乱的混合区,下部区域则为向上的热气流区和周围清洁空气区。清洁空气区的空气参数和送风空气近似相等,与传统的混合通风相比,新鲜空气在工作区得到较好的利用。实验证明,置换通风的换气效率通常介于0.5~0.67之间,通风效率介于100%~200%之间[14],通风效果要明显优于混合通风。
6 地板供冷的热舒适性
6.1 室内空气温度梯度
目前对于地板供冷/置换通风系统热舒适方面的担忧主要反映在房间的负温度梯度上,认为地板供冷在冬季给人以“头凉脚暖”的感觉符合人体卫生学要求,同一套系统用于夏季供冷将丧失这一优点。
首先,对地板供暖的研究表明,除去房间顶部一小段高度以为,房间纵向温度均匀,因此,“脚暖”是实,“头凉”则缺乏比较的基础。其次,寒冷的冬季希望“脚暖”;炎炎夏日,求地面凉爽而不可得,哪有期盼“脚暖”的道理?
研究表明,地板温度控制在18~19℃以上已完全可以满足冷负荷要求,(ASHRAE 提出坐着的轻体力劳动者,地面适宜的温度为18~26℃),这一温度在夏季不会产生“脚冷”的感觉。此外由于地板表面温度均匀,地板供冷中的对流成份较低 (约为20%[1]),使得竖向温度很均匀,温度梯度仅为1.5~2K/m[3],符合国际标准ISO 7730在高度0.1与1.1m之间的温差不能超过3K的要求,人体的舒适性可以得到保证,当然也不会有“头热”的感觉。
6.2 辐射换热具有良好的热舒适性
地板供冷/置换通风复合系统在提高室内空气品质方面有许多固有的优势。在舒适条件下,人体产生的全部热量,是以一定的比例散发的:大致为对流散热占30%,辐射散热占45%,蒸发散热占25%.从中可以看出辐射换热对人体的舒适感是很重要的。而地板供冷/置换通风复合系统中地板辐射供冷就弥补了传统空调中以对流冷为主的不利因素,增加了人体的辐射换热量,有助于提高室内舒适度。辐射供冷的另一显著优点,是在人睡眠时,免除了吹冷风之忧,从这一角度出发,可否称为“有利于睡眠的降温方式”。
7 结论
(1) 为防止产生脚冷的感觉及受到空气露点温度的限制,地板供冷系统冷量受到限制,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70W/m2.但由于辐射作用,冷负荷要比常规系统低10%~20%,此外可以通过送风承担一部分负荷,所以完全可以满足一般使用要求。
(2) 在气候较为潮湿地区,要有除湿设备。如果与新风机组 置换通风/混合送风结合,则又解决了新风问题。当然,也可以使用风机盘管或可移动式除湿机进行除湿,但此时室内卫生条件降低。
(3) 地板供冷无论在地面温度、水平与竖直方向温度场的均匀程度,还是在吹风风险方面,都能够满足舒适性要求,特别在人睡眠时,免除了吹冷风之忧,是舒适性方面显著的优点之一。
参考文献
[1]B.W.Olesen.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Radiant Floor Cooling. ASHRAE
Transaction 103(1):42~48 (19,Part.1)
[2]B.W.Olesen, Eric Mihel. Exchange Coefficient Between Floor Surface and Space
by Floor Cooling-Theory or a Question of Definition. ASHRAE Transaction: Symposia
DA 00-8-26:84~694
[3]王子介。 地板供暖及其发展动向。 暖通空调, 1999,29(6):35~38
[4]王子介,夏学鹰等。 地板辐射供冷可行性研究分析。 暖通空调, 2002,32(6):56~58
[5]王子介。空气源热泵用于住宅地板辐射供暖的实测研究,暖通空调, 2003(1):8~12
[6]王子介。辐射暖住宅建筑能耗与室内作用温度。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2(2):78~82
[7]李先中,王子介,刘传聚。 地板供冷/置换通风复合空调系统的可行性探讨。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2 21(4):4~6
[8]李先中,王子介。 地板供冷置换通风复合系统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电气与智能建筑。 2002.11:62~65
[9]王子介。室内热舒适性综合定量评价方法与应用。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3(3):22~26
[10]李先中。 置换通风-辐射供冷系统的特性及其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指导教师:刘传聚教授、王子介教授,2002
[11]王子介,南京地区用热泵-地板暖住宅建筑的能耗与热舒适性实测研究,建筑节能,
第39册,2002:144~152
[12]黄亦沄,张玲,陈光明,地板辐射供冷除湿问题探索,暖通空调2003(3) :47~51
[13]渠谦。 地板供冷系统初探。 全国暖通空调2002年学术年会资料集:379~380.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风机盘管与暖气片各自的优缺点
风机盘管(Fan Coil Unit,FCU)是中央空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中央空调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
1. 功能:中央空调系统是一个整体的空调系统,主要负责整个建筑物或区域的空调和温度控制。它由包括空调机组、冷却塔、空气处理单元等多个设备组成。而风机盘管是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室内设备,负责将处理过的冷(或热)空气输送到室内空间,并进行温度调节。
2. 安装位置:中央空调系统的主要组件通常安装在建筑物的机房或屋顶上,包括冷却设备、循环风机、管道等。而风机盘管通常安装在室内的墙壁、天花板或地板上,以便于空气的输送和分布。
3. 控制方式:中央空调系统通过集中控制系统来进行整体的运行和调节,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整个建筑物的温度和湿度。而风机盘管通常具有独立的控制面板,可以通过面板或遥控器来调整室内单个区域的温度和风速。
4. 调节范围:中央空调系统可以覆盖整个建筑物的多个区域或房间,可以调节的范围更广。而风机盘管主要用于局部区域的温度调节,对于整个建筑物的覆盖范围较小。
需要注意的是,中央空调系统通常包括多个风机盘管,每个风机盘管负责一个特定的区域或房间。它们通过管道和空气配送系统与中央空调系统相连接。
总之,中央空调系统是一个整体的空调解决方案,而风机盘管是其中的一个室内设备,用于提供特定区域的空气循环和温度调节。
什么是地板送风系统?
风机盘管优点
1、壁挂式风机盘管机组全部为明装机组,其结构紧凑、外观好,直接挂于墙的上方。卡式(天花板嵌入式)机组,比较美观的进、出风口外露于顶棚下,风机、电动机和盘管置于顶棚之上,属于半明装机组。明装机组都有美观的外壳,自带进风口和出风口,在房间内明露安装。暗装机组的外壳一般用镀锌钢板制作。
2、排除室内有害气体和集中散发的热量与湿量。舒适空调房间的二氧化碳及卫生间的不良气味,工艺空调的生产车间所产生的有毒、有味等有害气体,以及大量散发热量和湿量的局部部位,风机盘管均需通道空调和排风设施予以消除,这样才能获得一个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
缺点
1、风机盘管机组的进水冷水温度不应低于5℃,否则可能会引起机组凝露;进水热水温度不应高于80℃(常用 60℃),否则可能引起机组换热器的铜管腐蚀。
2、风机盘管机组只作为舒适性空调使用。
暖气片优点
1、散热效果好。插片散热器最大的特点就是散热效果比传统铸铁暖气片要提高劳动效率30% 左右。
2、质量很稳定。插片散热器的质量要比传统铸铁暖气片稳定的多。
缺点:
1、水地暖更占用层高。水地暖地面结构:保温层、发热层、蓄热层。保温层就是常说的保温板,发热层也就是供热管道,蓄热层也就是水泥层。抛开地板或地砖层高不计,地暖部分占用层高大概在5.5公分左右。
2、暖气片供水管道一般也是埋于地面之下的。但是管道直接埋于混凝土中,不直接占用层高。
3、暖气片暖致热更快。水地暖开始供暖时,需先致热水管上方的水泥层,再致热地板,然后地板致热空气,从开启到达到预期温度,耗时较长;而暖气片终端散热,不用加热水泥层和地板,室内温度初次提升更快。
扩展资料
风机盘管应根据房间的具体情况和装饰要求选择明装或暗装,确定安装位置、形式。立式机组一般放在外墙窗台下;卧式机组吊挂于房间的上部;壁挂式机组挂在墙的上方;立柱式机组可靠墙放置于地面上或隔墙内;卡式机组镶嵌于天花板上。
明装机组直接放在室内,不需进行装饰,但应选择外观颜色与房间色调相协调的机组;暗装机组应配上与建筑装饰相协调的送风口、回风口,并在回风口配风口过滤器。还应在建筑装饰时留有可拆卸或可开启的维修口,便于拆装和检修机组的风机和电机以及清洗空气换热器。
暖气片进出水管均设置在暖气片下方,侧面不设置进出水管,进出水管管中心间距为120MM,误差不大于±5MM。
暖气片为优质冷轧低碳钢管暖气片,房间内为椭圆管双搭式,通水孔径要达到15㎜;暖气片管内不得少于一层均匀、致密耐酸、耐碱、耐高温阻氧保护层,并提供内腔保护层施工工艺、做法及检测报告。
暖气片管接口螺纹应符合GB/T 7303的规定,螺纹应保证3-5扣完整无缺陷,连接管螺纹处应有保护帽。每组暖气片设置活动手动跑风1个。
暖气片焊接应符合GB/T 985 GJB481的规定,焊缝应平直、均匀、整齐、美观,不得有裂纹、气孔、未焊透和烧穿等缺陷;点焊的焊点应均匀,相邻焊点距不大于40MM,焊点不得出现烧穿等缺陷。散热管与通水管焊接必须牢固贴合。
百度百科-暖气片
百度百科-风机盘管
在吗,风机盘管比暖气片省气吗?
提高室内空气品质、降低建筑能耗,以及进行大空间局部热湿环境的控制,逐步成为当今办公楼建筑空调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对办公楼传统空调系统的设计提出新的挑战。传统的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机组空调系统,集中式定风量空调系统,以及变风量空调系统。这些系统通常用顶棚送风(上送风)的空调方式,它强调送风气流与室内空气的充分混合,由吊顶送出的空气吸收室内产生的全部余热、余湿并稀释污染物,这样使室内所有空间的温湿度基本一致。此种控制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同一使用空间中不同使用者对温度和通风的不同要求。而且,一旦系统安装后,就不便于以后根据需要更改风口的位置。
地板送风的送风口一般与地面平齐设置,地面需架空,下部空间用作布置送风管或直接用作送风静压箱,送风通过地板送风口进入室内,与室内空气发生热质交换后从房间上部(顶棚或者工作区之上)的出风口排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开始应用到办公楼建筑。特别是80年代中期,英国伦敦的Lloyd,s大楼和香港汇丰银行用下送风空调系统的成功,引起各国空调技术界的关注。目前,地板送风系统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处于起步阶段。
2 地板送风系统与传统送风系统的主要区别
就冷热源设备和空气处理设备而言,地板送风系统与传统的上送风空调系统是相似的。地板送风系统主要的不同在于:它是从地板下部空间送风;供冷时的送风温度较高(一般为17~18℃);在同一大空间内可以形成不同的局部气候环境;室内气流分布为从地板至顶棚的下送上回气流模式。
3 地板送风系统的优点
3.1 便于建筑物重新装修和现有建筑的翻新改造
当办公室用途改变,需要重新布置、装修时,设置在活动地板上的送风口易于变动,且地板下部空间可方便电力线路、通讯线路、水管等的重新安装,这可大大地降低重新装修的费用。据日本经验,仅劳动力就可节约32%<1>。地板送风系统可以用于建筑物翻新改造,虽然加高地板会遇到楼层高度、楼梯和电梯停靠位置的调整、卫生间地面的抬高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另外,静压箱的安装过程是一个相对干燥的过程,对其他建筑结构的破坏可以减小到最小。
3.2 局部气候环境的个人控制
用静压箱送风后,送风口一般与地面平齐设置散流器直接送风至工作岗位。使用者既能控制风量也能控制出风的方向,很明显地提高了个人的舒适度。使用静压箱送风使混凝土楼板变成了一个蓄热层,因此减少了温度的波动和峰值冷负荷。
3.3 提高工作区空气品质
由于回风口设于吊顶上,下送上回的气流组织形式,有利于从使用空间中排除余热、余湿和污染物,从而保证工作区较高的换气效率和空气质量。
3.4 节能
地板送风系统的能耗是传统空调系统能耗的34%<2>,其节能效果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静压箱送风系统使用较高的送风温度,有关研究表明,在达到相同的工作区温湿度环境时,地板送风系统比传统空调系统的送风温度高约4℃<3>,这就允许在空气较为干燥的季节,用较高的盘管冷却温度和蒸发器蒸发温度,提高了冷水机组的COP。
(2)由于地板送风系统的热力分层特性<4>,所以空气的混合区只要在人员停留的区域即可。对于该系统,大部分从安装在天花板的灯具所产生的热量还未到达地面就被排出,提高了排风温度,减少了总冷负荷,减小了制冷机组的容量。文献<5>表明,地板送风系统仅需处理整个空调房间显热得热的64%。
(3)由于地板下送风横截面较大,所以压力损失较小,从而减小了空气输送动力,减少了风机能耗;
(4)在过渡季节,使用较高的送风温度延长了使用室外新风的时间,减少了冷冻机的开启时间。
(5)建筑物使用地板送风系统,虽然需要送风静压箱,但不需要较大的顶棚空间来容纳送风管路及末端装置,与传统上送风全空气空调系统相比,地板送风系统可降低5%~10%的楼层高度<6>。
尽管地板送风系统较传统送风系统具有上述诸多优点,但是也有一些缺点,例如不舒适的吹风感,得不到满意的热力分层等。文献<7>提到,距地板散流器0.8m的区域会产生不适的吹风感。
4 地板送风系统及送风风口的分类
4.1 按照送风房间的类型分
(1)大面积区域送风。在大面积送风中,用地板下空间作为静压箱。由于地板下空间的压力分布均匀,地板风口上无需再加静压箱。如该区域内气流分布均匀,则风口可不用附加调节阀。
(2)分室送风。对单个房间的控制需用到静压箱,以此做到分别控制各房间的送风量。而风管系统应有许多支管,风口上带调节阀使气流分布均匀。
(3)混合式送风。对于既有大面积区域送风又有分室送风要求的场合,房间内的地板风口由风管将气流送入其静压箱。而区域送风则通过地板下空间作为静压箱将空气送人。
4.2 按照地板下的设置分
(1)地板下设风管的送风方式:早期曾用(如香港汇丰银行工程),送风量控制可靠。启动时间短.但风口位置固定、灵活性差。
(2)地面压出式直接送风(静压箱内为正压):地板下向上送风,通过对送风量和送风温度的控制,调节工作区温度,启动时间长(因结构热情性)。
(3)地板下设混风箱和风机(静压箱内不需要正压),即部分空气通过地面回地板下与一次空气混台(相当于二次回风方式),将风机动力型末端设在地下,如不设混风箱,则一次空气和回风的混合不易控制,使送风温度不稳定,这种方式虽AHU风量可减小.但地板下装置复杂。
(4)地面与吊顶送风相结合方式:照明等稳定的负荷由顶棚送风承担,办公机器的负荷由下送风负担。回风均从吊顶回风口吸入。用这种方式时,如将下送部分空气的送风进一步局部化(如利用中空的分隔板出风),以及由上进风提供要求较低的背景空调.而下送风充分满足人体需要,这种方式即所谓的“工作与环境”相结合的空调方式(Task ambient air conditioning TAC)。
4.3 地板送风的风口形式
按气流方向分
(1)旋流型风口:依靠较大的诱导此,随气流送出时,温差射流迅速衰碱;
(2)指向性风口:出口格栅构成一定的射出角度,具有指向性强的轴线方向型送风口,适用于TAC送风,方向和流量均可依照个人需要调整。
按装置高低分
(1)与地面相平的送风口;
(2)伸出在地面上的送风口,如用于TAC的风口,通常安装在办公桌附近。
按送风口的分布分
(1)分散布点型:是指按风口的特性(作用范围、风量等)及办公设备布置,按一定间隔布置送风口。并且按照服务区域的不同选择风口的类型,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型式;
(2)全面出风口型:是指从下而上空气经透气的阻尼层或穿孔板送凤.整个出风面具有均匀的气流。
5 地板散流器的形式
按照静压箱的结构形式和散流器的工作状态,将地板散流器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散流器,主动式散流器通过风机将送风气流从静压箱送入室内空调区域,被动式散流器通过静压箱内的正压将送风气流从静压箱送入室内空调区域。在被动式散流器的下方简单安装一个风机动力箱,就可以将被动式散流器变为主动式散流器。下面是三种常用的地板散流器。
5.1 旋流地板散流器
对于这种散流器,气流送出时速度和温度衰减快,具有较好的扩散性,在地板送风系统中应用最广泛。从这种旋流型散流器中送出的气流迅速与工作区的空气混合,使整个空调区域很快达到其设计温度。用户可以通过在散流器上安装风阀来控制局部送风量,也可以直接使用自控系统调节送风量。
5.2 VAV地板散流器
这种散流器是为VAV系统设计的,它用自动末端风阀的开启,以保证当送风量增加或减小时,送风速度保持不变。方形地板格栅以射流形式向室内送风,用户可以通过改变格栅的方向,来调整送风的射流方向。送风量可以通过温控器调整,或者用户自己调整。
5.3 条型地板格栅
条型地板格栅以射流形式向室内送风,它通常安装在靠近外窗的周边区域,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尽管流线型格栅通常带有风阀,但是在实际设计及使用中很少调节风量,所以通常不用于建筑物人流密度大的内区。
另外,对于任务-环境空调(TAC)系统, 按照不同的“任务”设计出安装于不同位置的散流器。
6 地板送风系统的设计要求<8,9>
6.1 送风温度的控制
地板送风系统用于制冷时,其送风温度保持在17~18℃。
另外,还要考虑建筑结构热惰性及其蓄热性能对送风温度的影响。用建筑结构作为送风道时,因建筑材料的热惰性,供冷时静压箱不断储蓄冷量,这种蓄冷量的一部分在空调停止后室内释放。另一方面,由于结构的蓄热作用,空气经过静压箱时,必然吸收四壁的热量而使温度升高,故要考虑空气沿程的温升。Fukao等人在全年需供冷的办公楼(建筑内区)测得,空气在送风静压箱的沿程温升冬季为0.15℃/m,夏季为0.28℃/m<10>。
6.2 最佳热力分层高度的确定
最佳热力分层高度不应低于工作区高度,它与送风射流特性及热射流特性等多种因素有关。在上述条件固定时,分层高度是房间冷负荷和送风量的函数。较小房间冷负荷和较大的送风量对应于较高的分层高度。然而,当送风量较大时,地板送风口以较大速度送出的空气射流将引起下部工作区空气的混合,从而削弱了工作区单向流的置换作用;甚至,送风量大到一定程度时,送风射流可以达到房间顶棚,室内气流接近混合式通风的流型<11>。为了实现如置换通风一样工作区较低的空气温度和较高的空气品质,一般限定地板送风的送风速度不大于2m/s<12>,分层高度通常为1.2~1.8m。
6.3 垂直温差的控制
地板送风的室内气流是不均匀的,存在垂直温差。地板送风时室内水平(风口附近除外)温度分布一般比较均匀,而垂直温度分布比较复杂,其影响因素主要是送风射流(送风参数和送风口形式)和室内热源(大小和位置)。随着送风量减小,垂直温度梯度增大,而平均室温的增加较小。旋流型散流器能使房间空气分布更均匀些,对减小工作区垂直温差有利。当热源在房间上部(如灯具)时,房间上面的垂直温度梯度大而下面的垂直温度梯度小;当热源在房间下部(如人员)时,房间上面的垂直温度梯度小而下面的垂直温度梯度大。地面附近空气温度与送风温度之差为送排风温差的一半<13>。
按国际标准ISO 7730,标高0.1m和1.1m之间的垂直温差不得超过3℃(这实际上考虑坐姿情况)。美国ASHRAE 55—1992标准建议0.1 m和1.8 m之间的垂直温差不得超过3℃(这实际上考虑站立情况)。因此,设计室内气流时应使工作区温度梯度小,上部区域温度梯度大,以保证热舒适的温度要求。
6.4 静压箱高度的确定
静压箱占用建筑空间,如太高,则不经济;如太低,则难以保证地板上的各个送风口均匀送风。其高度主要由下面三方面因素来确定:
(1)地板下面通风空调设备(如末端送风装置、风机盘管、风管以及风阀等)的最大尺寸规格;
(2)敷设在地板下面通讯电缆的要求;
(3)保证地板下面空气畅通流动的附加净高,通常最小为76mm。
静压箱一般用的是架空地板,缝隙渗漏是难以避免的,这就影响了室内气流组织及系统能耗。所以用合理的安装节点也是地板送风技术不容忽视的环节。地板的漏风率应在设计风量的5%以内。
6.5 静压箱内风管的设计
固定在地板基础上的风管或者其他固定装置的最大直径不大于560mm;对于风机箱等可移动的末端装置,其最大直径限制在480mm以内。
为了降低噪音,静压箱内的风速限定在7.6m/s之内。
6.6 地板散流器的位置确定
为了避免室内空气通过散热器回流,要求地板散流器至静压箱口的距离最小为2m。
地板散流器的位置距人员不能过近,对旋流风口来说,距离应不小于400mm<4>。
6.7 工作区风速的要求
GBJ2003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舒适性空调冬季室内风速不应大于0.2 m/s,夏季不应大于0.3 m/s。由于旋流风口的扩散性能好,在风口附近区域(直径0.6m)之外,一般不会有吹风感。
7 总结
与传统空调系统相比,地板送风系统具有便于建筑物重新装修、提高人员工作区空气品质、节能等优点,故其应用日益增加。现在地板送风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在其工程设计方面还缺少大量的资料和设计准则,因而还需要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对地板送风系统的理论及设计进一步完善。
是的,使用燃气壁挂炉带动风机盘管供暖比带动暖气片工作效率高,相应的获得同等热量的前提下就会节省一些燃气。
风机盘管上面使用的是翅片管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较大,换热效率较高,且有风机电机启动空气流动加强换热效果。而暖气片的换热面积偏小,且缺少风机电机驱动空气流动。
要用壁挂炉带换热末端设备来实现供暖的,可能情况下建议尽量选用地板暖或带动风机盘管来供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