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非金属单质氧化性顺序 有哪些通性

2.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3.A、B、C分别是元素甲、乙、丙的单质,它们都是常见的金属或非金属.D、E、F是常见的三种氧化物,且有如图

4.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常见非金属固体单质A与常见金属单质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C,C与水反应生成

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有哪些_常见金属单质ab和非金属单质cd

(1)Al ;C; H 2 O ;Na 2 O 2

(2)2Na 2 O 2 +2H 2 O=4NaOH+O 2 ↑ 、2Al+2NaOH+2H 2 O=2NaAlO 2 +3H 2 ↑

(3)CO 2 ;CO

(4)Na 2 CO 3

(5) CO 2 +AlO 2 - +OH - +H 2 O=CO 3 2- +Al(OH) 3 ↓

常见非金属单质氧化性顺序 有哪些通性

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常见非金属固体单质A与常见金属单质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C,C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和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E,D既能溶于强酸,也能溶于强碱,则D为Al(OH)3,E为H2S,C为Al2S3,所以A为S,B为Al,E在足量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G,G在大气中能导致酸雨的形成,G为SO2,E被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得到无色溶液F,则F为Na2S,H与过氧化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其溶液显**,则H为Na2S2,

(1)A为S,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ⅥA族,

故答案为:三;ⅥA;

(2)B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3)为Al2S3,它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l2S3+6H2O=2Al(OH)3+3H2S↑,

故答案为:Al2S3+6H2O=2Al(OH)3+3H2S↑;

(4)SO2与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消毒杀菌剂二氧化氯.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ClO3-=SO42-+2ClO2,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4升高为+6,则Cl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低为+4,所以生成2mol二氧化氯时,转移电子2mol×(5-4)=2mol,

故答案为:SO2+2ClO3-=SO42-+2ClO2;2;?

(5)H的化学式为Na2S2,二硫化二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单质和硫化氢,硫不易溶于水且呈**,硫化氢具有臭鸡蛋气味,所以反应现象为:溶液由**变为无色,产生浅**沉淀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故答案为:Na2S2;溶液由**变为无色,产生浅**沉淀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非金属单质氧化性顺序:F>O>Cl>N>Br>I>S>C>P>B>Si;许多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于得到电子,因此,它们具有氧化性。越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是越强的氧化剂,具有越强的氧化性。由此可见,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跟它的氧化性强弱是一致的。

常见非金属单质氧化性顺序

许多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于得到电子,因此,它们具有氧化性。越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是越强的氧化剂,具有越强的氧化性。由此可见,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跟它的氧化性强弱是一致的。

根据元素的电负性,非金属性F>O>Cl>N>Br>I>S>C>P>B>Si

由于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分别跟元素的还原性、氧化性强弱相对应,因此,元素周期表反映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的同时,也反映出元素还原性、氧化性的变化规律。

非金属单质的通性

1、非金属性

非金属元素的通性,它指某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某元素原子非金属性越强,即其得电子能力越强。由元素周期表上看,靠右的元素非金属性比靠左的元素非金属性要强,靠上的元素非金属性比靠下的元素非金属性要强。对于元素的单质,非金属性体现在单质的氧化性上。

2、物理性质

非金属单质大多是分子晶体,少部分为原子晶体和过渡型的层状晶体。

3、氧化性还原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还原性越强,而它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非金属元素种类

非金属元素是元素的一大类,在所有的一百多种化学元素中,非金属占了22种.在周期表中,除氢以外,其它非金属元素都排在表的右侧和上侧,属于p区.包括氢、硼、碳、氮、氧、氟、硅、磷、硫、氯、砷、硒、溴、碲、碘、砹、氦、氖、氩、氪、氙、氡。

非金属分类

非金属从状态上,在常温下可以分为固液气三种状态,例如:气态:氧气、氯气、氢气等;液态:溴等;固态:碘单质、石墨碳、硫磺等。

A、B、C分别是元素甲、乙、丙的单质,它们都是常见的金属或非金属.D、E、F是常见的三种氧化物,且有如图

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之间的反应金属会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会接受电子,形成阴离子。

反应说明:

当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反应时,通常会产生离子化合物。以钠和氯气的反应为例,钠是一种金属单质,氯是一种非金属单质。钠原子会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而氯原子会接受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

这两种离子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氯化钠(NaCl),这是一种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食盐。

共价键的形成:

除了离子化合物的形成,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之间还可以发生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是一种化学键,通过电子的共享来形成。

氧气和氢气的反应就是通过共价键的形成来实现的。氧气是一种非金属单质,氢气也是一种非金属单质。当氧气和氢气反应时,氧原子和氢原子会共享电子,形成水分子(H2O)。在水分子中,氧原子与氢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

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之间的反应的意义:

1.形成新的化合物

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之间的反应通常会形成新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这为人们开发新材料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提供新的能源

某些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之间的反应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如金属与非金属的燃烧反应。这些反应可以用来作为能源,如金属燃料电池的应用。

3.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

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之间的反应是化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研究这些反应,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机制,进一步推动科学的发展。

4.扩展应用领域

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之间的反应可以开发出各种具有特殊性质和功能的材料,如合金、陶瓷等。这些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提供化学反应的多样性

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之间的反应具有多样性,可以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如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共价键的形成等。这种多样性丰富了化学反应的研究内容,拓宽了化学反应的应用领域。

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常见非金属固体单质A与常见金属单质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C,C与水反应生成

A.由转化关系可知:A+D→E和A+C→E都是化合反应,故E中一定含有甲元素,而B+D→A+F是置换反应,B是单质,则甲元素只能来自化合物D,A是甲元素的单质,D中含有甲元素,故A正确;

B.因为常见的氧化物中氧为-2价,则另一种元素显正价,故在D中A元素显正价,被还原剂B(金属)可以还原为A中的0价态,而D被A(氧化剂)氧化为A元素更高价态的化合物E,转化关系中都含有单质反应或生成,所以为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B+D→A+F是置换反应,B是单质,其中D、F为氧化物,则A肯定不含O元素,A+C→E是化合反应,A、C为单质,E为氧化物,所以C一定为氧气,故C正确;

D.置换反应B+D→A+F可以是氧化性置换(则B是非金属),也可以是还原性置换(B是非金属或金属单质),若A为非金属,B和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氧化为和A单质非金属,D中A元素为正价,被B的单质还原,所以B只能为金属元素,故D错误;

故选D.

A、S B、Al C、硫化铝 D、 氢氧化铝 E、 硫化氢 F、硫化钠 G、二氧化硫 H、多硫化钠(这里指的是Na2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