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化学品市场全球趋势及预_水处理行业市场
1.超滤膜的发展前景
2.企业如何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
3.中国精细化工发展的趋势怎样?
化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书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创业书对我们来说越来越重要,通过制定创业书,把利弊都写下来,逐条推敲,就能对项目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拟定创业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化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说明:
圆代表初升的太阳,象征着公司广阔的前景和无穷的力量;
绿标代表鹰击长空;象征xx人锐意进取的精神;
绿色的"xx"象征绿色环保和清新生活。
xx之上,巨龙腾飞!
我们的困惑 造纸术,作为我国四明之一,曾经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强盛,见证了一个文明的辉煌,也述尽了无数国人对于"中华上国"的自豪。随着历史的车轮驶进现代,早已盛况不在,造纸工业已逐渐成为技术含量低下的代表,生态环境意识淡薄的象征,低层次无序竞争市场的缩影,媒体舆论屡屡批评的对象。今昔对比,不得不令人深思。
现状与对策 我们不妨来看看造纸行业存在的诸多悖论:庞大而且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与微小的人均消费;社会对于纸品消费层次的不断提高与企业技术水平的滞后;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与生产污染问题的难以解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求与实际利润空间的.逐渐萎缩,每年巨额的外汇进口和国家的外汇安全等等。种种问题集于一身,造纸业面临着哈姆雷特式的抉择:生存还是死亡?综合诸家之言我们认为造纸业的复兴需要上中下三个因素:上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软环境的建设,中靠造纸企业自身的结构转型和创新发展,下有配套行业的协作支持必能使造纸业重现辉煌。其中作为造纸配套行业的造纸化学品行业更应首当其冲,成为振兴造纸工业的支柱力量之一。
我们的蓝图 我们认为:实现造纸化学品研制的高档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必然能为造纸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契机和动力,有志于此,我们创立的"xx化工"将立足于高校科研背景;着眼于造纸行业现状;专注于造纸化学品研发;谋求顾客,社会,员工和企业的最大满意度。
正所谓:龙者,隐于深壑之中,腾于xx之上。我们的企业通过稳步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科技为源泉,以用户为导向,以市场为准则,必能在不远的将来有所作为,腾于xx。而我国造纸工业也将通过不断的深化革新,励精图治,必将大有作为,重铸造纸大国的辉煌!
一、执行总结
1、公司简介
xx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xx化工)是一家筹建中的化工企业,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以技术开发为导向,主要致力于造纸专用增强剂、助留剂、助滤剂等造纸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以国内造纸行业为服务市场,充分利用高校研发力量,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公司成立初期主要生产非木材纤维专用助剂"季铵型阳离子田菁胶"系列产品,针对以草浆为原料的造纸企业,解决过去同类产品性价比过低、产品功能单一、性能不稳定和环境效益不佳的问题,满足造纸工业向大型化、系列化、专用化和高档化方向发展的需求。
公司将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包括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化公司,未来发展将涵盖造纸化学品、水处理化学品、农用化学品及水处理技术等精细化工领域。
2、市场描述
公司推出的"季铵型阳离子田菁胶"造纸助剂的主要市场是以非木材纤维为主要原料的造纸行业,用于改善纸品生产过程中的增强、助留、助滤效果。
我国造纸行业市场广阔且增长迅速,但是基于国情(森林覆盖率低),造纸原料无法象其他国家以木材为主,而是以非木材纤维(主要是草浆)为主,因此导致纸品质量相对较差,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较低。而用于改善草浆造纸质量的造纸化学品行业整体起步晚,性能单一,效果不显著,种类较少,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和技术需求。
目前我国草浆造纸助剂主要集中在变性淀粉和聚丙烯酰胺两大类。聚丙烯酰胺类对环境不友好且成本居高不下;变性淀粉类结构不稳定、取代度低(取代度高的价格过于昂贵)。季铵型阳离子田菁胶不仅克服了同类产品的以上缺点,而且正电荷密度较大、在广泛的pH值范围内均呈阳离子性,这样使得其综合性能优于同类产品,经济效益更明显,应用范围也更宽,环保效果更突出。季铵型阳离子田菁胶将以此为优势切入市场。
根据实际合成实验显示:本产品生产成本较低,约是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类产品的二分之一;拟平均定价3万元/吨(据调查,用户可接受价格为3~4万元/吨),是同等性能产品市场价格的70~85%。
3、投资与财务
xx化工是一家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 各股东根据所持股份对公司享有相应权利和承担相应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800万元(RMB,下同),注册地为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资金筹集: xx大学资金入股150万元,以技术入股150万元; 引入两家左右风险投资商, 拟筹资金300万元; 引入xx省范围内的两家大型纸厂(xx造纸厂A、B)作为战略伙伴, 拟筹资金200万元。以上三方共计实筹资金650万元,技术入股投资150万元。
资金用途: 公司股东实际出资主要用于:生产设备投资375万元, 基础建设投资225万元 ;剩余50万元用作前期流动资金。
股本规模及结构:公司注册资本800万元。xx大学资金及技术投资共计300万元,占总股本37.5%;风险投资入股300万元,占总股本37.5%;战略伙伴(xx省xx造纸厂A、B)共出资200万元,股本份额为25%。
公司预计第二年开始盈利,预计平均年销售利润率26.47%左右,投资报酬率为101.95%,投资回收期为一年零八个月。
风险资本将在第5年左右以协议转让的方式退出。
4、管理团队
公司性质是有限责任公司,初期组织结构取扁平化的直线职能制。后期为加强市场控制,将取以产品为划分方式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由股东代表组成董事会,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设综合部、财务部、营销部、公关部、物流部、研发部、生产部七个部门,拟定人员规模为76人。
季铵型阳离子田菁胶制备技术属xx大学所有,崔元臣、李德亮教授等是技术发明人,并有多年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经验,崔元臣教授将出任公司董事长,李德亮教授将出任技术副总经理。
团队成员徐俊清、管利 、刘二恒、崔节虎、倪钢和席龙胜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管理经验和理论功底,并在上市公司和著名外企从事过管理、营销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跨专业 成员研究方向分别是化工、水处理、企业管理、会计投资等,涵盖了不同的专业和学科。
专业化 团队成员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
团队合作 紧密的团队合作、明确的专业分工使我们成为充满朝气、更具实力的集体。
5、整体项目进度
1-2个月 3-6个月
二、项目背景
我国是纸品进口大国,2003年进口纸及纸板、纸浆、废纸、纸制品合计2199万吨。较上年1875万吨增长 17.30%,用汇 82.33亿美元,较上年 70.37亿美元增加 17%,仅次于石油进口。据专家分析,除人均消费因素增长外,我国造纸化学品工业落后是其重要的原因。
因此,迅速发展我国的造纸化学品工业,研制出适合国情的产品,并及时应用于生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在诸多的造纸化学品中,造纸添加剂至关重要。
我国造纸化学品工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目前,发达国家造纸化学品的消耗量占整个造纸工业总产量的2%~3%,我国仅为0.6%。近几年,我国造纸化学品生产厂家有所增加,已达百家,主要品种均有工业化生产,如改性淀粉、PAM、湿强剂、AKD、聚合物施胶剂、乳液松香胶、丁苯乳液、荧光增白剂、AQ衍生物及脱墨剂等。但从生产规模看,除了几个品种产能可达到万吨级(如用量较大的改性淀粉等),其他的与特种加工纸配套的化学品因用量少,国内没有生产,仍完全依赖进口。由于产品系列化程度不高,专用性不强,质量不稳定,技术含量低,应用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行业发展进度。
与此同时,国际大型化学品公司也开始进入我国,先后在我国设立了办事处,或组建独资、合资企业。这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的进入,一方面填补了我国在某些高档品种领域的空白;另一方面也激励了国内造纸化学品企业研制开发的积极性,促进和带动了国内造纸化学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行业内部竞争,使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更加严峻。这些给我国的造纸化学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给造纸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造纸化学品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纸类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结构主要以中低档为主,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对于高档化纸品的市场需求,造纸市场必然向高档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也对造纸化学品企业在研发能力,销售水平和技术服务支持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造纸化学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超滤膜的发展前景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制造业行业分类标准,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行业包括:无机酸、无机碱、无机盐、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和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五个细分子行业。主要产品包括“三酸两碱”(硫酸、硝酸、盐酸、烧碱、纯碱),电石、三烯、三苯、乙炔、萘等产品。基础化学原料上游主要是原油、天然气、煤炭、原盐等大宗商品,本身主要作为生产下游衍生化工产品的中间投入。
我国是全球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大国。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纯碱、烧碱、硫酸、电石、甲醇、对苯二甲酸、聚氯乙烯等多个产品均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面临的结构性和不可持续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大宗产品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十一五”期间,电石、乙醇、二甲醚、醋酸四种产品的开工率分别只有60.9%,40%,25%和61%。第二,环境代价过高。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是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在国家公布的废水、废气重点监控企业中,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企业占比超过五分之一。2013年,国家先后多次提高基础化学原料行业准入条件,并下大力气淘汰落后产能,但由于稳定经济增长、民间资本欠缺投资渠道等因素影响,企业数量过多、产能过剩等基本格局并未改变。
从需求层面来看,我国对基础化学原料的消耗没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之分,但是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表现在企业运行绩效上,通常是绩效变动,如毛利率、工业销售产值增速以及利润增速领先宏观经济变动。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行业优化升级。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对部分产能过剩产业实施严格的总量控制措施,力争使得烧碱、纯碱、甲醇、电石的产能分别控制在3100万吨/年、3000 万吨/年、4000万吨/年、2800万吨/年。鼓励基础化工原料企业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在双酚A、多乙烯多胺、己二酸、脂肪族和脂环族二异氰酸酯(ADI)、环氧丙烷(过氧化氢法)等高端石化产品生产中取得突破。同时,鼓励企业实施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减少排放,提高利用效率。 肥料制造行业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和其他肥料制造六个细分行业。由于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及其他肥料占比低于2%,通常肥料制造业是指以氮肥、磷肥、钾肥及复合肥料为主的化肥工业。化肥工业上游主要是煤炭、天然气、钾矿、磷矿等大宗商品,产品90%用于农业,10%用于工业。其中,农用化肥氮、磷、钾施用比例为 1∶0.36∶0.1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磷肥生产国,氮、磷肥自给率在110%~120%之间。相比之下,由于我国国内可溶性钾盐严重不足,钾肥自给率不足6成,对外依存度较高。从全球层面来看,全球钾盐分布和钾肥产能高度集中,BPC和Canpotex两大钾肥贸易组织垄断全球9成以上的折纯产能。我国在每年12月加入下一年度全球钾肥价格谈判。通常来讲,由于我国钾肥自给率稳步提高,同时运费低于印度等国,因此一直保持国际钾肥价格“洼地”的地位。各年度比较来看,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蛛网模型”相关特征,因此从产量年度增速来看,存在大小年之分。
我国农业生产对于化肥的需求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一般而言,每年的3月至10月份是消费旺季,11月至次年2月是淡季。其中2月下旬至4月上旬的春耕和8月下旬至10月上旬的秋播用肥量较大,5月底至6月初的夏肥需求量较小。为保障用肥旺季的化肥供给,平抑价格波动,国家一方面建立淡季化肥商业储备制度,另一方面,对化肥出口关税实施淡旺季区别征税、旺季税率更高的出口关税制度,优先保证国内化肥供给。上述政策亦在不断完善之中。 “十二五”期间,我国化肥工业将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根据《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至2015年我国化肥需求量将达到6610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7%,较“十一五”期间5%的水平将有较大下滑。为此,“十二五”期间,我国化肥工业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规模和实力;优化产业布局,在云、贵、鄂、川等磷产地建立完善大型磷肥基地建设,依托青海和新疆钾肥优势建设大型钾肥基地,促进基础肥料向产地和优势企业集中;同时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保障能力,强化安全发展。 农药制造业是指用于防治农业、林业作物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调节植物生长的各种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以及仓储、农林产品的防蚀、河流堤坝、铁路、机场、建筑物及其他场所用药的原药和制剂的生产活动。依据国家统计局制造业分类标准,我国农药制造行业包括化学农药制造和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制造两个细分子行业。从生产环节来看,农药制造又可以划分为原药和制剂两个环节。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我国从2007年起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十一五”期间,我国农药产量年均增长15.3%,至2010年全国农药总产量达到234.2万吨。我国农药生产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较低。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大型农药生产企业仅有9家,占行业全部企业总数的比重为1.16%;CR9为11.82,而全球前CR8大于80%。第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我国由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低端产品供给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以草甘膦行业为例,2010-2011年,我国草甘膦行业开工率仅为5-6成左右。而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高科技环保产品则大量依赖进口。
从需求层面来看,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农药消费国。“十一五”期间,我国农药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18.6%,高于产量增长率3.3个百分点,至2010年年底达到178万吨,为同期农药产量的76%。我国农药需求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以国内需求为主,增速较为平稳。2010年全国农药出口量为61.3万吨,占同期产量的26.2%。第二,季节性突出。与化肥相似,每年的4~10月为消费旺季。同时,短期消费量受梅雨等天气因素影响较大。第三,过度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产业结构调整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依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农业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我国农业工业将着力完成以下任务:第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通过鼓励实施兼并重组,力争到2015年,前 20 家农药生产企业的原药产量占总产量的50%以上;在全国形成3-5 个规模适度、配套设施齐全、管理水平较高的农药特色明显的工业园区;重点发展高效、安全、环保的杀虫剂和除草剂品种,高毒高残留品种比重由2012年的5%下降至3%。第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体系,加大农药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开发。第三,开发和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提高的综合利用效率。 依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制造业行业分类标准,我国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行业包括:涂料制造、油墨及类似产品制造、颜料制造、染料制造和密封用填料及类似品制造五个细分子行业。其中,涂料行业是最大的细分子行业,2010年涂料产量占全部产量的68.4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涂料及染料生产国。涂料方面,2009年,我国涂料行业总产量达到755.44万吨,一举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染料方面,从2006年开始,我国合成染料总产量达到115.6万吨,产量占全球产量的1/3,目前已经超过60%。从供给集中度来看,该行业大型企业工业销售产值占比仅为3.67%,是所有化工细分子行业中占比最低的。但从细分产品来看,具有较高的集中度。如在分散染料领域,浙江龙盛、闰土股份和杭州吉化三家占据74%分额;而在活性染料领域包括闰土在内的四大企业占总产能比重超过85%。我国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行业的主要问题是大而不强,环境污染严重。大量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如我国风电叶片涂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从环境污染来看,2011年来全国已经发生多起因本行业产生的重金属污染,如2008年东营杜邦污染。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降低污染,发展绿色经济刻不容缓。
从下游需求来看,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产业下游主要是房地产、汽车、服装纺织及印刷等行业。从总体上看,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但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之分。
“十二五”期间,我国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行业将步入由强变大的关键时期。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涂料、油墨及颜料制造行业将加大环境友好型、特种功能高档涂料及新型含氟染料生产,并在颜料等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减少重金属排放,建设循环经济,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造业分类标准,我国合成材料制造行业分为初级形态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合成橡胶制造、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和其他合成材料制造四个细分子行业。合成材料的上游是乙烯、丙烯等大宗石化产品,下游涵盖基建、家电、房地产、汽车制造、塑料工业等行业,用途极为广泛。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生产国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及合成纤维年均增速分别为15.3%、13.1%和11.4%,高于同期国内GDP增长率,至2011年产量分别达到4798.3万吨、348.8万吨和1771.6万吨。但是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合成材料以通用合成材料为主,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而工业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在高端牌号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领域缺乏国际先进水平的自有技术,聚碳酸酯、己内酰胺等产品大量依赖进口,产品结构亟待优化升级。从集中度来看,合成材料行业集中度整体不高。截至2011年年底,全行业共有企业2079家,其中,大中小企业数量占别为1.88%和10.25%和87.88%,行业整体平均工业销售产值仅为5.19亿元,“低、小、散”问题仍然突出。部分行业情况略有差别,如轮胎行业,截至2010年年底,行业CR10已经达到70%,2011年进一步提升。从原料供给来看,随着国内大量乙烯装置逐步投产,原料瓶颈已有较大缓解。但我国乙烯制取主要以电石法为主,相对于中东等地区的石油路线,存在成本高、污染大等突出问题。
我国合成材料消费需求旺盛。“十一五”期间,我国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三大类别主要产品的需求增速分别为9.77%,13.4%和8.15%。从对外依存度来看,2011年合成树脂对外依存度为35.7%,而ABS树脂高达54.86%。排除中东地区产能扩张引起的海外倾销外,较高的对外依存度也表明国内产能在产量、价格和产品结构方面无法满足国内需求。从需求结构来看,我国合成材料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轻工、纺织、建材等领域。从需求变化特点来看,下游需求与宏观经济呈现较高的关联度,但季节性并不明显。从外需来看,轮胎是主要出口产品。全国约有40%左右的轮胎产量用于出口,而其中三分之一出口美国。近年来,中美围绕轮胎产品发生多次贸易争端。
从发展趋势来看,根据《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传统合成材料需求增速将下一台阶并低于同期GDP增速,如聚乙烯的需求年均增速为4.2%,乙二醇需求年均增速为5.0%,而丁苯橡胶需求年均增速为4.0%;与此对应,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如己内酰胺的年均需求增速为12.5%,高于8%的GDP增速4.5个百分点。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国合成材料行业要在扩大原料来源和加强节能减排的同时,下大力气进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力争到“十二五”期末,行业集中度和高端石化产品比例进一步提高,工程塑料、特种橡胶和高性能纤维的国内保障能力力争较 2010 年各提高20 个百分点。 专用化学品制造是我国化工行业中收入最多、利润贡献最大、细分行业最多和企业数量最多的细分行业。依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制造业的划分标准,我国专用化学品制造行业包括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专项化学用品制造、林产化学产品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剂材料制造、动物胶制造、火工及焰火产品制造和其他专用化学品制造8个细分领域。一般而言,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共同构成了“精细化工”概念,其中一些技术含量较高、工艺先进的产品则同时属于“化工新材料”范畴,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密切。
受下游需求旺盛、进口替代以及技术壁垒较高等因素带动,近年来我国专用化学品行业发展迅速。2009年,专用化学品占化学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利润总额占比达到31%,首次超过化学原料生产行业,成为化学工业中产值最大的细分行业。从产品层面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工程塑料、有机硅单体以及聚四氟乙烯三种产品的年均需求增速达到11.7%,14.9%和13.4%,明显高于同期国内GDP增速。但是,我国专用化学品生产行业也存在技术水平较低,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方式粗放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以精细化率而言,我国精细化率仅有40%左右,远低于美国、日本及西欧等先进发达地区60%-70%的水平。相当一批关键性的、技术水平较高的专用化学品,如六氟磷酸锂仍然大量依赖进口。从行业集中度来看,专用化学品行业大型企业仅占全部企业总量的0.4%,而小型企业占92.62%,行业集中度较低。但就某一特定细分产品来看,少数企业可轻易形成寡头竞争的局面。全球层面,日本森田化工、关东电化和SUTERAKEMIFA三大厂商占据全球六氟磷酸锂产能的85%;而国内最大的松节油生产厂商青松股份的合成樟脑占全国产能的45%;国内最大的间氨基生产厂商建新股份在全国和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0%和28%。
专用化学品种类繁多,下游用途广泛。相当比例的化学产品仍处于导入期,因此专用化学品行业总体成长性突出。2009年一季度,在化学原料、合成材料等行业工业销售产值大幅度负增长的同时,专业化学品行业实现了15.37%的高速增长。2010年以来增速仍在化学工业中位居前列。但从总量上对专用化学品需求的季节性、周期性和区域性进行划分并不合适。同一宏观背景下专业化学品不同细分产品面临截然不同的供求格局是完全可能的。
专用化学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需求层面来看,根据《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化工新材料中的工程塑料、有机硅单体和聚四氟乙烯的需求增速分别为10.1%、11.6%和8.6%,是化工行业中增长最为迅速的细分行业。另一方面,从供给层面来看,由于我国市场需求庞大、要素成本低廉以及厂商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国内众多厂商开始以“定制生产”的方式承接国内产能转移。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专用化学品产品供给将更加丰富。根据《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国将继续鼓励有实力的化工新材料与新型专用化学品生产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企业规模,促进产品开发,形成若干个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高科技企业;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在产品结构上注重发展电子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化学品、环保型塑料添加剂等高性能、环境友好、本质安全的新型专用化学品。 日用化学品行业是我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中规模最小的细分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制造业的分类标准,我国日用化学品制造行业包括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制造、化妆品制造、口腔清洁用品制造、香料香精制造和其他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五个子行业。日用化学产品制造行业直面终端消费需求,具有较强的消费属性。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日化行业综合性市场。2006年至2011年,我国日化产业工业销售产值年均增长17.37%,与同期名义GDP增速基本持平。从供给结构来看,2011年大型企业工业销售产值占全行业工业销售产值的32.57%,是化工行业所有细分行业中集中度最高的。从所有者特征来看,外资企业占据主导是我国日化行业的鲜明特征。截至2011年,外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销售产值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全行业相应指标的54.98%和64.13%。随着一大批中国民族日化品牌,如小护士、大宝、美加净等已经相继被外资收入囊中,日化产业的安全问题日益成为有关各方关注焦点。
从需求来看,我国日化行业下游需求稳定,需求收入弹性较低,没有明显的区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计算2006年以来日化产品工业销售产值对名义GDP的弹性发现,这一数值为0.94,是缺乏弹性的。这一特征反映在日化行业工业销售产值的数据上,则是增速长期慢于化学工业增速,且波动幅度较小。同时,由于日化产品直接关乎民生。在通胀加剧的情况下价格往往受到控制,从而不利于行业转嫁成本。
“十二五”期间,我国日化产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总体态势。但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将成为日化行业发展的主要机遇。加大消费者研究、提升产品品质,完善销售网络、优化售后服务成为日化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企业如何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
在国外,超滤主要应用于饮用水处理,我国则主要用于工业领域的废水回用,作为反渗透的预处理。在国内水工业市场,超滤技术已在电力、钢铁、化工等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得到较多应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规模废水处理工程将越来越多,为超滤膜技术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国外,已经有很多自来水厂应用超滤技术生产自来水,在国内,由于资金等问题还没有应用开来。但是随着国家和地方饮用水标准的修订以及新规范的出台,超滤技术必将被越来越多的自来水厂所用。根据水利部《 21世纪中国水供求》分析,2010年后我国将开始进入严重的缺水期,而水质污染也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安全供水的最大障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将成为解决未来城市水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超滤膜在未来市政污水处理市场将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工业中空纤纤参数
HM90-2
总长度:1210 中心距:962
直径:90 活结直径:DN32
膜丝材质:聚丙烯PP、聚乙烯PE
壳体材质:UPVC
膜丝直径:外径0.5mm 、 内径 0.4mm
过滤方式:内压式
膜面积(㎡):16.8㎡;
截留分子量(Dalton):10000-100000 道尔顿;
初始产水量(t/h):≥ 1.6 t/h;
自来水、井水设计产水量(t/h):0.55-0.7 t/h;
地表水设计产水量(t/h):0.4-0.55 t/h
中水设计产水量(t/h):0.34-0.4 t/h
原水浊度要求:< 100 NTU
产水SDI值:< 2
产水浊度:<0.2 NTU
TOC去除率:5-40%
>0.2um颗粒去除率:100%(截留分子量80000道尔顿条件下)
大肠杆菌群去除率: 每100ml 水样中未发现
最大进水压力: 0.5 Mpa
最大跨膜压降:0.2 Mpa
建议运行压降:0.06-0.1Mpa
操作温度: 5-45℃
适用PH值:1-14
运行模式:全量过滤或错流过滤
中国精细化工发展的趋势怎样?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为目标,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促进我省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下原则:
—— 坚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的原则。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关停并转国家明令禁止的产业、淘汰的技术、污染严重又无力治理的行业和严重浪费能源、的产业、产品。大力发展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
—— 坚持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原则。始终把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推动力,促进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有利于的深度开发、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环保节能产业和循环经济,提高利用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
—— 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机制运行和优质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中小企业应主动捕捉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主动进行调整。同时,要加强指导、协调和服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调整目标的实现。
—— 坚持发展特色经济原则。产业结构调整要因地制宜,以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充分发挥本地、经济、市场、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突出重点,发展特色经济,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专业化生产和流通基地,逐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方向是: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着力推进优势的精深加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发展最终消费品;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广阔、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企业和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坚决压缩过剩的生产能力,淘汰技术落后、质量低劣和污染严重的产品。
(一)大力发展主导产业
1、机电工业。围绕农业科技和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以及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需要,大力发展先进适用的种植业养殖业机械、收获机械、农牧产品深加工机械和成套设备;依托大型企业集团或优势名牌产品,按照专业化、规模化原则,重点发展为重大或成套技术装备、输配电设备、汽车等重点产业配套服务的零部件制造加工基地;面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需求,加快发展安全、可靠、高效、节能、舒适、快捷的家用电器产品和塑料、橡胶、电子、印刷、文化、日用化学等产业所需的技术装备产品;积极发展节约和综合利用、循环利用设备、城镇垃圾处理和大气、水污染防治设备;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按照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发展机电仪一体化、智能化产品和重要、专用机械基础件,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2、化学工业。重点发展涂料、染料、医药中间体和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防腐剂、保鲜剂、水处理化学品、油田化学品、电子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胶粘剂等精细化工产品和高附加值的有机化工产品。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化工制品,拉长农产品加工链条。化肥工业要抓好现有氮肥企业的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以煤为原料的氮肥企业应加快新型造气技术的改造;大力发展高浓度氮肥、磷肥、钾肥及各种专用复合肥料生产,努力调整化肥产品结构。积极开发高效、低毒、安全新品种农药和易回收、可降解农膜。大力发展新型精细无机化工产品、新型生物化工产品、新型信息化学品、新型高效催化剂、工程塑料及通用塑料的高性能化产品、有机硅产品、有机氟产品、新型膜材料及制品、无机纳米材料、生物活性饲料及肥料、与高等级子午线轮胎生产及配套的专用材料等。
3、食品工业。充分发挥我省农产品丰富的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储藏、保鲜、运输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拉长产品和产业链条。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各具特色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工能力大、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多、对农业生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以生产高质量的绿色食品为中心,积极用生物技术和工程化食品技术,开发新、新产品,增加花色品种,向方便、营养、安全、卫生、天然、保健的食品工业化方向发展,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食品产业,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重点开发和利用生物工程技术、速冻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分离技术、食物成分重组技术、气调保鲜技术、辐照技术、微波技术、挤压膨化技术、超细磨技术、高压灭菌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
4、医药工业。化学制药业,大力推进原料药的规模生产,做好原料药的深加工,积极开展新型剂型的研究和应用,加大新型抗生素药品的引进和生产力度,重点扶持用国内先进技术生产的替代进口药品。生物制药业,大力发展以动物、微生物组织、器官或生物体为原料,用生化技术提取制备的生化药物和生物制品,重点扶持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为特征的现代生物工程药物;同时大力发展生物诊断试剂的生产与研发。中药工业,按照国家中药现代化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中药饮片,中药中间体和特色中成药及广泛应用现代技术的中成药。医疗器械工业,在继续发展一般性医疗器械、卫生材料、 医药中间体、药用辅料、包装材料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特殊医疗器械的生产和研发。加大对有特色的健康产品的支持力度。
5、冶金工业。钢铁工业要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替代进口的钢材品种,推进钢铁产品升级换代,努力提高板材管材和特种钢的比例。有色金属工业要把建设世界铝工业基地作为有色金属工业的主要目标,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高精度铝板带箔、大型工业型材等精铝深加工产品,拉动铝工业发展。利用技术优势和生产潜力,积极发展黄金、铜、钼、铅、锌等有色金属的深加工。大力发展新型、高档耐火材料,积极开发中、低品位铝土矿选矿、提纯、锻烧工艺技术。
6、建材工业。积极用先进技术,搞好深加工,延长产品链条,增加品种规格,发展替代进口产品。加快对现有水泥行业技术改造,鼓励发展日产4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提高高标号水泥比例,促进水泥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电子、汽车、医用等特种玻璃、高性能玻璃等,提高玻璃深加工能力。积极发展新型节能墙体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防水材料、新型建筑密封材料、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化学建材、利废建材、高档卫生洁具和节能、节地、高强、轻质、保温性能好的新型建材产品。积极开发高技术陶瓷和非金属矿超细、改性深加工技术及装备。
7、建筑业。积极开发建筑节能关键技术、新型建筑结构系统、墙体吸收噪声技术与材料、高层建筑与空间结构设备、建筑施工关键设备、住宅高性能护结构材料与部件、建筑隔震减震材料、市政设施用复合管道等产品。建筑施工企业要积极用先进的设备和施工技术,加强管理,提高职工素质,打造精品工程,提高施工资质,积极参与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港口、水电等国家重点基础工程建设。积极参与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集中供热、供气及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8、轻纺工业。要加强技术改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产品,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及城乡人民群众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1)造纸工业。大力发展新闻纸、高档书写纸、胶印书刊纸、信息用纸、办公用纸、涂布纸、中高档生活用纸、特种纸和A级牛皮箱板纸、A级高强度瓦楞原纸等高档包装纸。加快低档印刷书写纸、凸板纸、白板纸等产品的升级换代。积极调整用浆结构,逐步提高木浆比例,鼓励林纸一体化生产和再生纸生产。加快大型成套造纸机械设备和纸张深加工设备的开发、研制和生产。坚决限制质量低劣的黄板纸、箱板纸、瓦楞纸、卫生纸的生产。
(2)皮革工业。鼓励以制革业为基础,促进畜牧业、皮革业联合发展,建立优质原料皮基地,积极开发利用新的原料皮。大力发展鞋面革、鞋里革、服装革、包袋革、家具革和汽车座垫革等。积极推广用皮革后整理加工技术,大力发展皮鞋及皮革制品等终端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以品牌带动制革产业的发展。鼓励发展以饲养动物为主的皮毛加工业,提高大宗产品(山羊、绵羊、狗、兔皮等)的染整技术、粗皮细作技术,进一步提高高档原料皮(水貂、蓝狐、貉等)加工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
(3)包装工业。积极开发为农副产品、工业产品、装饰品、工艺品配套的包装纸、袋、盒、箱、绳、带等各种包装用品和包装机具,积极开发新型包装材料和新型复合材料。
(4)纺织工业。发挥优势,做大做强纺纱、织造两大行业。用紧密纺及无梭织机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把引进与用国内先进设备结合起来,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实现“三无”(即无接头、无卷、无梭)或提高“三无”比重,促进产业升级。大力支持服装、装饰及产业用纺织产品的发展,用定牌生产及兼并、联合等方式,创名优拳头产品,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发功能化、差别化纤维,提高印染后整理技术。
(5)日用化学工业。大力发展酶制剂、新型助剂,开发和推广无磷洗衣剂、洗衣粉;积极开发适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种表面活性剂、助剂、织物调理剂;逐步减少糊式电池、镍镉电池比例,禁止发展汞电池,大力发展无汞碱性锌锰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高性能电池;香精香料生产应重点用新技术,发展天然香料生产;化妆品要提高原料质量和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拓展中高档产品。
(二)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电子信息产业。积极用信息网络技术,把信息网络技术与企业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国民经济和信息化的需要,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基础元器件和电子原材料产品。鼓励生产光缆、光电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电子专用材料,路由器、集线器、网关、网卡等网络设备,鼓励开发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生产、计算机设计、测试、制造、工程系统等产品。
2、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超硬材料、高纯超细微粉材料、优质高档耐火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精细化工和新型高分子材料、新型刹车材料、高性能涂料、新型催化材料等,形成产业规模。积极推动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的产业化。
3、生物工程技术产业。积极发展微生物发酵和酶催化为核心技术的生物化工、生物医药、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生物食品、生物肥料、生物饲料和生物降解材料技术产业,形成产业化规模。
4、先进环保产业。重点开发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城市污水处理利用成套工艺设备、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烟气脱硫工艺及成套设备、大型高效除尘器、高浓度工业废水及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备、水处理药剂生产与应用的工艺与设备、环境与污染源监测仪器及自动监测系统、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石油类污染控制技术与设备、难处理金矿综合利用技术等。
(三)积极发展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积极发展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玉雕、丝毯、档发及制品、速冻食品、纺织、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开发、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扩大生产规模,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
(四)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在巩固卫生材料、起重机械、阀门、造纸机械、建筑机械、汽车配件、电线电缆、普通水泥、耐火材料、钢卷尺、玻璃钢制品、玻璃制品、布鞋胶鞋、办公家具、玉雕、丝毯、皮毛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同时,要切实抓好产品的适应性调整,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各地要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拳头产品,形成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系列化配套,市场化销售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格局。依托群体工业优势,辐射带动同行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努力培育壮大一批在全国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特色产业和专业生产基地,形成产品优势、规模优势、产业优势和区域特色优势,促进工业园区和小城镇建设,壮大县域经济。
(五)积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饲料加工业
1、种植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贸工农一体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工厂化农业和观光农业。大力发展花卉生产,重点发展名贵稀有品种、鲜切花和造型盆景,积极开发生产草坪植物、绿化花卉和观赏植物。大力发展园林设计、绿化、施工业。
2、养殖业。积极发展工厂化养殖,提高生猪、禽、牛、羊等集约化饲养水平,大力发展外向型养殖业。突出发展奶类生产,建立优质奶源基地。积极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类药物、化学物质、激素残留和污染对畜产品卫生质量的危害,确保食品安全。加强大型养殖场环境污染治理。积极研制开发高效疫苗、低毒低残留的鱼药、蚕药、蜂药等新型兽药及各种新剂型。
3、饲料工业。大力发展配合饲料、浓缩饲料、蛋白质饲料和预混合饲料等饲料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增值。积极研制、开发、生产安全、无污染饲料添加剂新品种,鼓励用生物技术和中药生产饲料添加剂,严禁滥制、乱用饲料添加剂。
4、畜产品加工业。提高加工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加工深度,增加花色品种,扶植建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研制、开发、引进畜产品保鲜、加工、储运等关键技术。大力开发分割肉、冷鲜肉、小包装及快餐食品。稳步发展传统蛋制品加工业,大力开发蛋粉、液体蛋等新型蛋制品。积极发展乳品加工业,加快纯牛奶、酸奶、奶酪、风味牛奶、酸乳饮料和强化乳饮料等系列产品。加强对畜禽内脏、血、皮、骨、筋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提高畜产品加工的综合效益。
(六)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在继续发展交通运输业、零售业、饮食业、物资供销业、文化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新兴产业,包括现代物流、通讯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业、信息服务业、市场开拓、筹资融资、担保、风险投资、技术创新、人才培训等服务业;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行业,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医疗卫生、体育、城市改造与服务和社会业等行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系统改革。
(七)淘汰、禁止、限制发展的产品和生产能力
1、严格执行国家《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第一、二、三批)。淘汰和禁止发展污染严重、低水平、小规模的企业,坚决制止严重污染环境的“15小”企业、“新5小”企业死灰复燃。
2、坚决遏制无市场或市场已趋于饱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一般性工业项目的重复建设。关停或压缩落后生产工艺和破坏的小企业。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一)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增强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引导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科技人员合作,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产品换代、技术和设备更新,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抓住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和相互分工协作的机遇,积极发展为装备工业、大型企业、跨国公司配套的高科技产品和科技型企业,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在产品和技术结构上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小而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二)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中小企业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自主创新,塑造正确的品牌观念,增强打造民族品牌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积极实施和推进名牌战略。企业要主动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加强营销策划和广告宣传,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增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一批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对国家和省认可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要扩大生产规模,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增强品牌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重点扶持一批拥有名牌产品或独特优势产品、资本实力较强、经济效益较高、经营机制好的企业(集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改革改制改组步伐,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抓住有利时机以联合、兼并、租赁、购买、参股、控股等形式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引导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增强企业活力。引导企业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从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体系、管理内容、管理方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进行全方位创新,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管理组织高效化、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手段现代化。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创新作为创造市场的基本动力,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四)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巩固和深度开发日本、东南亚、港澳等传统市场,重点开发欧美市场,大力开发俄罗斯、东欧、中东、拉美和非洲等市场,培育新的出口区域。加快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由初级工业制成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深加工制成品转变,培育和扶持一批名牌出口产品。鼓励企业在境外建立开发型、技术开发型、贸易型实体以及技术研发机构,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和产品出口。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吸收外商投资,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把引进外资和引进技术、引进智力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大力发展三资企业,强化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积极争取外贸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的支持,引导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拓宽出口渠道,增加出口创汇。
(五)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信息服务。充分利用“中国中小企业河南网”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国家政策法规、产业导向、行业发展动态、经济发展趋势、投资融资、最新科技与成果、产权交易和合作项目、市场需求、推介产品、人才供求等信息服务。二是管理咨询服务。积极组织社会上专业化程度高、服务质量好的咨询、认证机构和知名专家,为中小企业开展管理咨询、企业诊断、企业策划服务和质量认证服务,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三是技术创新服务。充分利用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大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通过组织产学研对接等形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项目论证、产品开发、科技攻关等服务,帮助企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四是市场开拓服务。鼓励各类贸易、商会、协会等组织,为企业提品洽谈、展销、订货、进出口代理、招商引资、营销策划等服务。五是教育培训服务。加快建立河南省中小企业的人才开发系统,确立一批培训基地,取讲座、短训、函授、脱产等多种方式,重点抓好创业者、经营者、中高层管理人员、关键技术研发人员的培训。联合大专院校,通过学历教育、中长期培训,脱产或在职培训等形式,及时为企业提供各类实用人才。六是创业服务。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创业辅导体系,建立各种“孵化基地”,促进新兴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创立,开发就业岗位,缓解就业难的社会压力。
(六)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产业集群,引导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适度,有序发展的原则,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向园区集中。要加强对产业集展的引导和规划,形成有特色、有规模、体系完整科学的产业集群。把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产业集群、小城镇建设、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合力建设,统筹规划,共同发展。严格遵守国家土地管理法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发展总体规划,整合现有的各类工业园区,发挥规模效应。撤销或合并规模偏小,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发展缓慢的各类园区。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管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健康发展的目标,修订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改善园区软环境建设,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工业园区健康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平台,提高企业的聚集度,充分发挥群体产业优势,引导中小企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
(七)大力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产业结构调整。要加快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努力建立起以省、市、县政策性担保机构为龙头,商业性担保和民间互助性担保为两翼,多层次担保、联保、互保的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创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集中授信、信用评级、资产评估、、担保的“”服务,为信用良好的企业开辟融资绿色通道。指导、帮助企业做好主板上市、中小企业板上市和香港板上市的培育准备工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等。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组织有条件的企业争取省工业和农业结构调整资金、科技三项经费、“火炬”资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县域经济发展资金,用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业结构调整。
(八)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大力节约、能源,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引导企业做好的高效利用、综合利用和再生利用,提高的利用效率,鼓励企业循环式清洁生产、建设绿色工厂。加强对有色金属、煤炭、化工、医药、建材、纺织、轻工等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水等消耗管理,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提高的产出效益。机械制造、家用电器等行业要优先用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以及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艺。包装行业要大力压缩无实用性材料消耗。加强对冶金、有色金属、煤炭、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印染、皮革、食品等废弃物产生量大、污染重的重点行业的管理,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加强污染治理,切实保护环境。综合利用各种建筑废弃物及秸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推进沼气产业化,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积极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旧纺织品、废旧机电产品、包装废弃物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不断完善再生回收、加工、利用体系,使全省中小企业初步建立起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工业化格局。
(九)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小企业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艰巨性,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感,切实抓紧抓好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要切实加强领导,把中小企业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产业结构调整上来,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要从实际出发,常抓不懈,为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服务,真正把结构调整落实到企业、项目和产品。要加强研究国家和省发布的产业政策、市场信息和投资导向信息,正确引导产业发展方向。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调整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顺利进行。
从世界精细化工市场看,精细化工产品仍然是重点行业急需的主要中间材料,仍然是消费品市场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是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产品的需求,仍将不断增加,仍然存在供给缺口。精细化学品主要使用于农业、建筑业、纺织业、医药业、机械设备、电子设备等行业,随着各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对精细化工材料需求的数量上升,性能结构要求提高,精细化工行业与下游行业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所以,世界精细化工需求量在未来长期增长的可能性较大,锐减的可能性很小。世界精细化工需求量的这种上升趋势必然对中国精细化工的需求量产生重大影响,必然会进一步促进中国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中国精细化工行业的成长期将继续延伸下去。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精细化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8-2011年,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工业总产值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1实现工业总产值26345.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85%;从工业总产值增长变化来看,近四年,除2009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产值增速放缓外,其他三年均保持了25%以上的增长速度。
2012年,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工业总产值首次出现下滑(主要由于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口径发生变动),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045亿元,下降了4.9%。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精细化工行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1-9月我国精细化工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29576亿元,较2012年全年高出18%,估计2013年全年工业产值在3.5万亿元左右;2014-2018年行业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2014年行业工业总产值或可破4万亿。
总体来说,精细化工行业发展趋势比较良好,还处于上长升期。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