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H化物中的非金属元素一定是最低价态啊

2.24元素周期表顺口溜精选_化学元素周期表口诀

3.氧气是什么?

4.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详细点

5.初中化学反应类型

6.化学电解池和原电池的有关讲解

7.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w是一种含氧酸盐b是常见的金属单质_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

许多盐类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但是由于盐的种类不同,分解产物的类型、分解反应的难易有很大的差别。无机物盐类按组成分类可分为含氧酸盐(如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等)和无氧酸盐(如卤化物、硫化物等)。 中学化学教材上介绍了KClO3、CaCO3及硝酸盐的热分解反应,现以前两者为例讨论非金属含氧酸盐热分解反映的规律。 就热分解产物而言,KClO3、CaCO3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热分解反应。如果CaCO3像KClO3一样进行热分解反应,那么产物应该是CaC和CO2。但是由于CaO的能力相对CaC较低,所以CaO更稳定,且CO2也更稳定,所以CaCO3受热分解成CaO和CO2;如果KClO3像CaCO3一样进行热分解反应,那么产物应该是K2O和Cl2、O2,然而实际热分解产物是KCl和O2,是由于KCl相对于K2O较稳定。总之,热分解反应的实质是:生成能量更定、更稳定的产物。 由于金属氧化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均大于其相应的氯化物、溴化物等,故金属氧化物的稳定性均强于相应的氯化物、硫化物、碳化物等。所以硫酸盐、碳酸盐、硝酸盐热分解时均声称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相应酸酐。 所以可总结热分解反应的通式为MAOn=MO+AO(n-1) 例如: 23COCaOCaCO 然而CaSO4在高温时会热分解生成CaO、SO2和O2,而SO2和O2可以看作是SO3受热分解的产物。所以硫酸盐热分解规律是,高于770℃分解时,气态产物为SO2和O2,而低于770℃时,气态产物为SO3。(770℃是SO3的分解温度) 碳酸盐受热分解时,在高于2500℃时,CO2才分解为CO和O2;而碳酸盐分解的温度远低于此温度,所以碳酸盐受热分解的气态产物为CO2。 所以,综上所述,根据上述通式判断含氧酸盐热分解产物时还需要注意酸酐的热稳定性。 再讨论热分解反应的另一产物,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1)如果金属氧化物MO热不稳定,则受热将会分解。如HgO、Ag2O受 热将分解成相应的金属单质,所以金属活动性位于铜之后的硝酸盐受热将分解成M、NO2和O2。 (2)如果金属氧化物MO有很强的还原性,则受热时将被氧化。 例如: 综上所述,含氧酸盐热分解反应的规律可归纳为: (1)本质是生成较稳定的产物,除Na、K、Ag等生成卤化物,固态产物一般为金属氧化物。 (2)需要注意MO和AO(n-1)的热稳定性。 (3)强还原性的金属氧化物MO在受热时有可能被氧化。 现可将无机含氧酸盐热分解的类型及规律总结如下: (1)含水盐的脱水反应: 许多含有结晶水的含氧酸盐受热以后比较容易失水,加热时一般逐步脱水,最后变成无水盐,这种盐一般是难挥发的含氧酸形成的盐或强碱阳离子与含氧酸形成的盐。 例如: CuSO4·5H2O △ CuSO4·H2O △ CuSO4 (2)含水盐的水解反应: 由易挥发性含氧酸和弱碱阳离子组成的含氧酸盐(如硝酸盐、碳酸盐),其水合物受热后,往往会发生水解反应,因此得不到相应的无水盐,一般生成碱式盐甚至最终变成氢氧化物。 例如:Fe(NO3)3·9H2O △ Fe(OH)3 (3)分解为氧化物或碱和酸的反应: 含氧酸盐可以看作是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或碱和酸相互作用的产物,这种反应一般都是放热的,因此将无水的含氧酸盐加热可以得到相应的氧化物或碱和酸。 例如:CaCO3 △ CaO+CO2↑ (4)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某些含氧酸盐,其中金属离子或含氧酸根离子不稳定,加热时,能够由于电子的转移而引起含氧酸盐的分解,这种类型的热分解反应特点是热分解过程中不仅有电子的转移,而且这种转移都是在含氧酸盐内部进行的,故分解时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Hg2(NO3)2 △ 2HgO + 2NO2↑ 2KMnO4 △ K2MnO4+MnO2+O2

为什么H化物中的非金属元素一定是最低价态啊

碱金属(alkali metal)指的是元素周期表ⅠA族元素中所有的金属元素,目前共计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六种,前五种存在于自然界,钫只能由核反应产生。碱金属是金属性很强的元素,其单质也是典型的金属,表现出较强的导电、导热性。碱金属的单质反应活性高,在自然状态下只以盐类存在,钾、钠是海洋中的常量元素,在生物体中也有重要作用;其余的则属于轻稀有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十分稀少

碱金属是指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第IA族的六个金属元素。 碱金属除铯以外都是银白色的(Cs略带金色光泽),质软的,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密度小,熔点和沸点都比较低。他们生成化合物的几乎都是正一价阳离子(在碱化物中,碱金属会以负一价阴离子的方式出现)。碱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为离子时最外层一般是8个电子,但锂离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电子构型通式为ns1。 因为碱金属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所以碱金属都能和水发生激烈的反应,生成强碱性的氢氧化物,并随相对原子质量增大反应能力越强。在氢气中,碱金属都生成白色粉末状的氢化物。碱金属都可在氯气中燃烧。由于碱金属化学性质都很活泼,为了防止与空气中的水发生反应,一般将他们放在煤油或石蜡中保存。 氢虽然是第1族元素,但它在普通状况下是双原子气体,不会呈金属状态,也不属于碱金属。只有在极端情况下(1.4兆大气压力),电子可在不同氢原子之间流动,变成金属氢。有些在液氨中会形成电子盐。

地壳

下表为碱金属元素在地壳中(不含海洋、大气)的质量克拉克值,取自《无机化学(第五版)》,2008[1].371 元素 锂 钠 钾 铷 铯

w(%) 0.006% 2.64% 2.60% 0.03% 0.0006%

由表可见,碱金属中,钾、钠的丰度较大,为常量元素,锂、铷、铯丰度很小,为微量元素。而海水中,钠的质量克拉克为1.062%,钾的质量克拉克为0.038%,钾、钠同样是海水中的常量元素。[2] 矿物学 碱金属在自然界的矿物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如下 ·锂:锂辉石、锂云母、透锂长石 ·钠:氯化钠、碳酸钠、硝酸钠、芒硝 ·钾:光卤石、氯化钾、钾长石 ·铷:红云母、铷铯矿 ·铯:铷铯矿、铯榴石

人体

碱金属在人体中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也参与蛋白质的形成。 碱金属在人体中的质量分数(%)数据来源:《无机化学(第五版)》,2008.371 元素 锂 钠 钾 铷 铯

鲜重 极微量 0.15% 0.35% 极微量 —

注:数据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以下数据可供核对:氧65%、碳18%、氢10% 人体中元素与地壳元素丰度呈正相关,这是生物链的传递结果。动物胚胎中钾与钠的质量分数相近,有学者认为这是动物源于海生有机体的证据之一。 作用 ·锂离子:锂在人脑有特殊作用,研究表明,锂离子可以引起肾上腺素及神经末梢的胺量降低,能明显影响神经递质的量,因为锂离子具体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故锂中毒也没有特效解药,但碳酸锂目前被广泛用于狂躁型抑郁症的治疗(口服:600mg~800mg╱天)。[1] ·钠离子:人体液的渗透压平衡主要通过钠离子和氯离子进行调节,钠离子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调节神经元轴突膜内外的电荷,钠离子与钾离子的浓度差变化是神经冲动传递的物质基础,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摄入(1~2)克钠盐,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不要超过5克。[1] ·钾离子:钾也参与调节渗透压与轴突膜内外的电荷,人体中心脏、肝脏、脾脏等器官中钾比较富集。[1] ·铷元素:铷元素的生理作用目前还在研究中,有多种迹象表明铷与生命过程有关,疑似为微量元素。[3]

编辑本段元素性质

元素 3 Li(锂) 11Na

(钠) 19K(钾) 37Rb(铷) 55Cs(铯) 87Fr(钫)

熔点/℃ 180.5 .81 63.65 38.89 28.84 27

沸点/℃ 1347 822.9 774 688 678.4 677

熔沸点变化 降低趋势

密度(25℃)/g·cm^-3 0.534 0.1 0.856 1.532 1.8785 1.870

密度变化 升高趋势 反常

导电性 导 体 导 体 导 体 导 体 导 体 导 体

颜 色 银白色 银白色 银白色 银白色 略带** 红色

形 态 固 体 固 体 固 体 固 体 固 体 固 体

金属or非金属性 金属性 金属性 金属性 金属性 金属性 金属性

价 态 +1 +1 +1 +1 +1 +1

主要氧化物 Li2O Na2O Na2O2 K2O K2O2 复杂 复杂 复杂

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LiOH NaOH KOH RbOH CsOH FrOH

气态氢化物 LiH NaH KH RbH CsH FrH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不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周期律性质

主条目:元素周期律 碱金属位于ⅠA族,其周期律性质主要表现为 ·自上而下,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每一种碱金属元素都是同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锂的特殊性

锂的反常性 ⅠA族的周期性十分明显,但锂还是和同族的其它碱金属元素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锂化合物的共价性,这是由锂的原子半径过小导致的。 锂-镁对角线规则 主条目:对角线规则 元素周期表中,碱金属锂与位于其对角线位置的碱土金属镁(Mg)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这里体现了元素周期表中局部存在的“对角线规则”。锂与镁的相似性表现在: ·单质与氧气作用生成正常氧化物 ·单质可以与氮气直接化和(和锂同族的其它碱金属单质无此性质) ·氢氧化物为中强碱,溶解度小,加热易分解 ·氟化物、碳酸盐、磷酸盐难溶于水 ·碳酸盐受热易分解 ·氯化物能溶于有机溶剂中(共价性) ·锂离子、镁离子的水合能力强 究其原因,锂-镁对角线规则可以用周期表中离子半径的变化来说明,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离子半径因有效电荷的增加而减少,同族元素自上而下离子半径因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大,锂与镁因为处于对角线处,镁正好在锂的“右下方”,其离子半径因周期的递变规律而减小,又因族的递变规律而增大,二者抵消后就出现了相似性。[3]

编辑本段单质与离子

物理性质

碱金属元素单质(左~右为锂~铯)

碱金属单质皆为具金属光泽的银白色金属,但暴露在空气中会因氧气的氧化作用生成氧化物膜使光泽度下降,呈现灰色,碱金属单质的密度小于2g·cm^-3,是典型的轻金属,锂、钠、钾能浮在水上,锂甚至能浮在煤油中;碱金属单质的晶体结构均为体心立方堆积,堆积密度小,莫氏硬度小于2,质软,导电、导热性能极佳。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汞(Hg)形成合金(汞齐)。[1]

化学性质

碱金属单质的标准电极电势很小,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能直接与很多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氢气,能还原许多盐类(比如四氯化钛),除锂外,所有碱金属单质都不能和氮气直接化合。 与水反应 2Li+2H2O==2LiOH+H2(g) 2Na+2H2O==2NaOH+H2(g) 2K+2H2O==2KOH+H2(g) 与氧气反应 4Li(s)+O?(g)——→2Li2O(s) 2Na(s)+O?(g)——→Na2O?(s) M(s)+O?(g)——→M2O(s)M=K、Rb、Cs 与卤素(X)反应 2M(s)+X?(g)——→2MX(s) 与氢气(H?)反应 2M(s)+H?(g)——→2MH(s) 与硫反应 M(s)+S(s)——→M2S(s) 与磷反应 M(s)+P(s)——→M3P(s) 锂与氮气反应 6Li(s)+N2(s)——→2Li3N(s) 焰色反应 碱金属离子及其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燃烧时会显现出独特的颜色,这可以用来鉴定碱金属离子的存在,锂、铷、铯也是这样被化学家发现的,电子跃迁可以解释焰色反应,碱金属离子的吸收光谱落在可见光区,因而出现了标志性颜色。 除了鉴定外,焰色反应还可以用于制造焰火和信号弹。 下表给出碱金属离子的焰色反应相关表格,波长数据取自《无机化学(第五版)》,2008[1]380  类别 锂离子 钠离子 钾离子 铷离子 铯离子

颜色 紫红 黄 淡紫 紫 蓝

波长/nm 670.8 589.2 766.5 780.0 455.5

热力学及电化学性质

碱金属的相关热力学及电化学数据见下 数据取自《无机化学(第五版)》,2008[1].375 电子亲和能数据取自《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2007年[4].24 单位均为标准单位 类别 锂 钠 钾 铷 铯

标准摩尔升华焓 159.37 107.32 89.24 80.88 76.065

标准摩尔水合焓 -535.27 -420.48 -337.64 -312.27 -287.24

离子标准摩尔生成焓(aq) 150.51 188.88 176.62 177.83 170.72

第一电离能(I) 526.41 502.04 425.02 409.22 381.90

电子亲和能(E) 59.6 52.9 48.4 46.9 45.5

标准电极电势E⊕ -3.040 -2.714 -2.936 -2.943 -3.027

由表中可以看出碱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都在-3.000V左右,表明其单质很容易失去电子,电离能不断增加,电子亲和能不断递减,表明其单质的还原性不断增强,锂的标准摩尔水合焓最大,但事实上锂与水最不易反应,这是因为锂的标准摩尔升华焓太大,且锂与水的反应产物氢氧化锂不溶于水,覆盖在锂上,影响了反应。[1]

编辑本段化合物

在碱金属元素形成的各类化合物中,碱金属阳离子是没有特别性质的,碱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在绝大多数情况现为阴离子的性质。

氧化物

碱金属单质与氧气能生成各种复杂的氧化物 正常氧化物 碱金属中,只有锂可以直接生成氧化物,其它碱金属单质的氧化物可以被继续氧化 4Li(s)+O?(g)——→2Li2O(s) 碱金属的正常氧化物是反磁性物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氢氧化物 M2O(s)+H2O(l)——→MOH(aq) 碱金属正常氧化物的相关性质见下,取自《无机化学(第五版)》,2008[1].383 单位均为标准热力学单位 类别 氧化锂 氧化钠 氧化钾 氧化铷 氧化铯

颜色 白 白 淡黄 亮黄 橙红

熔点/K 1743.15 1093.15 ~523.15(分解) ~573.15(分解) ~663.15(分解)

标准摩尔生成焓 -5.9 -414.22 -361.5 -339 -345.77

过氧化物 所有碱金属都能形成过氧化物,除锂外,其它碱金属可以直接化合得到过氧化物,碱金属的过氧化物呈淡** 2M(s)+O?(g)——→M2O?(s) 过氧化物中的氧元素以过氧阴离子的形式存在,过氧根离子的键级为1。过氧化物是强碱(质子碱),能与水反应生成碱性更弱的氢氧化物和过氧化氢,由于反应大量放热,生成的过氧化氢会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2M2O?(s)+2H2O(l)——→4MOH(aq)+H2O?(aq) 2H2O?(aq)——→2H2O(l)+O?(g) 过氧化物可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正盐,若与之反应的酸性氧化物有较强还原性,则有被氧化的可能 M2O?(s)+2CO?(g)——→2M2CO?(s)+O?(g) M2O?(s)+2SO?(g)——→2M2SO?(s) 过氧化物在熔融状态下可与某些铂系元素形成含氧酸盐 Ru(s)+3M2O?(l)——→M2RuO?(s)+2M2O(l) 过氧化物中常见的是过氧化钠(Na2O?)和过氧化钾(K2O?),它们可用于漂白,熔矿,生氧。 超氧化物 除锂外,所有碱金属元素都有对应的超氧化物,钾、铷、铯能在空气中直接化和得到超氧化物,超氧化钾为淡黄~橙**,超氧化铷为棕色,超氧化铯为深**。 M(s)+O?(g)——→MO?(s) 超氧化物中存在超氧离子,分子轨道表明超氧离子存在一个σ键和一个3电子π键,键级为3/2,有顺磁性。 超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氢氧化物,氧气和过氧化氢,反应大量放热,过氧化氢分解 2MO?(s)+2H2O(l)——→2MOH(aq)+H2O?(l)+O?(g) 2H2O?(aq)——→2H2O(l)+O?(g) 超氧化物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类似过氧化物,其中,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被应用于急救空气背包中 4MO?(s)+2CO?(g)——→2M2CO?(s)+3O?(g) 超氧化钾是最为常见的超氧化物 臭氧化物 除锂外,干燥的碱金属氢氧化物固体与臭氧(O?)反应,产物在液氨中重结晶可得到臭氧化物晶体 6MOH(s)+4O?(g)——→4MO?(s)+2MOH·H2O(s)+O?(g) 臭氧化物在放置过程中缓慢分解 2MO?(s)——→2MO?(s)+O?(g) 臭氧化物中存在臭氧离子,V型结构,键级为1/3,极不稳定,具有顺磁性 臭氧化物的其他性质与超氧化物类似,不再赘述。

氢化物

碱金属单质在氢气流中加热就可获得对应的氢化物 2M(s)+H?(g)——→2MH(s) 碱金属氢化物中以氢化锂(LiH)最为稳定,850℃分解 碱金属氢化物属于离子型氢化物,熔沸点高,晶体结构为氯化钠型,碱金属氢化物中存在氢负离子,电解溶于氯化锂的氢化锂可以在阳极得到氢气,这可以证明氢负离子的存在。 碱金属氢化物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MH(s)+H2O(l)——→MOH(aq)+H?(g)

氢氧化物

碱金属元素的氢氧化物常温下为白色固体,可溶或易溶于水,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在空气中会发生潮解并吸收酸性气体;除氢氧化锂外其余的碱金属氢氧化物都属于强碱,在水中完全电离。 2MOH(s)+CO?(g)——→M2CO?(s)+H2O(l) 2MOH(aq)+2Al(s)+2H2O(l)——→2MAlO?(aq)+3H?(g) 2MOH(aq)+Al2O?(s)——→2MAlO?(aq)+H2O(l) 3MOH(aq)+FeCl?(aq)——→Fe(OH)?(s)+3MCl(l) 碱金属氢氧化物中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最为常见,可用作干燥剂。

有机金属化合物

碱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上有重要应用,以下对常见物种简要介绍其中 烃(烷)基锂 烃基锂中存在桥键(LI-C-Li),以四聚体的形式存在,烃基锂中碳-锂键具有共价键的特征,其中丁基锂具有挥发性,并能进行减压蒸馏就是一个例子。[5]烃基锂是强亲核试剂,亲核能力优于格氏试剂,能引发后者的所有加成反应,并有更高的产率,但立体选择性差;烃基锂位阻小,反应时受空间效应的影响小,因此可用烃基锂合成位阻较大的醇,此外,烃基锂与铜(Ⅰ)卤化物可形成二烃基铜锂,在有机合成上也有重要应用。烃基锂容易与水反应,制备时要彻底干燥。[6] 炔基钠 1-炔烃可与钠在液氨中生成炔基钠,炔基钠是亲核试剂,可与卤代烃反应备制炔的衍生物或增长碳链,此外,也可以与酰卤反应备制炔基酮,但在有机合成中应用较少,其替代品为炔基铜(Ⅰ)化合物。[6]

络合物

冠醚络合物 冠醚的中央存在一个特定大小的空腔,可与碱金属离子络合形成络合物,常见的有 锂离子:12-冠-4 钠离子:15-冠-5 钾离子:18-冠-6  钾离子与[2.2.2]穴醚形成的络合物

穴醚络合物 碱金属离子也可与穴醚络合,生成的络合物比冠醚络合物稳定,常见的有 钾离子:[2.2.2]穴醚 应用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 ·相转移催化剂(Phase transfer catatysis PTC) ·分离对应的碱金属离子

碱金属的盐类大多为离子晶体,而且大部分可溶于水,其中不溶的盐类有 ·锂盐:氟化锂、碳酸锂、磷酸锂[1] ·钠盐:六亚硝酸合钴(Ⅲ)酸钠钾、醋酸铀酰钠、六羟基合锡(Ⅳ)酸钠[1]、三钛酸钠、铋酸钠 ·钾盐:六亚硝酸合钴(Ⅲ)酸钠钾、高氯酸钾、四苯基硼(Ⅲ)酸钾[1] 碱金属的盐类熔沸点较高,下表即为碱金属盐类的熔点,本表取自《无机化学(第五版)》,2008[1].387 单位:m.p./℃ 

锂 钠 钾 铷 铯

氯化物 613 801 771 715 646

硫酸盐 859 880 1069 1050 1005

硝酸盐 ~225 307 333 305 414

碳酸盐 720 858 901 837 792

从表中还可以观察到:锂盐的沸点明显偏低,表明锂盐表现出一定的共价性 卤化物 碱金属卤化物中常见的是氯化钠和氯化钾,它们大量存在于海水中,电解饱和氯化钠可以得到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这是工业制取氢氧化钠和氯气的方法。 阳极:2Cl--2e- ——→Cl?↑ 阴极:2H++2e- ——→H?↑ 总反应:2NaCl+2H2O——→2NaOH+H?↑+Cl?↑ 硫酸盐 碱金属硫酸盐中以硫酸钠最为常见,十水合硫酸钠俗称芒硝,用于相变储热,无水硫酸钠俗称元明粉,用于玻璃、陶瓷工业及制取其它盐类。[1] 硝酸盐 碱金属的硝酸盐在加强热时分解为亚硝酸盐 2MNO?(s)——→2MNO?(s)+O?(g) 硝酸钾(KNO?)和硝酸钠(NaNO?)是常见的硝酸盐,可用作氧化剂 碳酸盐 碱金属的碳酸盐中,碳酸锂可由含锂矿物与碳酸钠反应得到,是制取其它锂盐的原料,还可用于狂躁型抑郁症的治疗;碳酸钠俗名纯碱,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由侯氏制碱法生产。[1] NH?(g)+H2O(l)+CO?(g)——→NH4HCO?(aq) NH4HCO?(aq)+NaCl(s)——→NH4Cl(aq)+NaHCO?(s) 2NaHCO?(s)—△→Na2CO?(s)+H2O(l)+CO?↑(g)

24元素周期表顺口溜精选_化学元素周期表口诀

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不同。多数金属元素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1、2个s 电子,而非金属元素比较复杂。H、He 有1、2个电子,He 以外的希有气体的价电子层结构为 ns 2 np 6 ,共有8个电子,第IIIA族到VIIA族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为ns2sp1-5 ,即有3—7个价电子。金属元素的价电子少,它们倾向于失去这些电子;而非金属元素的价电子多,它们倾向于得到电子。

在单质结构上,金属的特点是以金属键形成球状紧密堆积,既没有饱和性又没有方向性,所以金属具有光泽、延展性、导电和导热等通性。非金属单质大都是由2或2个以上的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的,分子中的键既有饱和性又有方向性。如以N代表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数,则该元素在单质分子中的共价数等于8-N 。对于H则为2-N。

希有气体的共价数等于 8-7 = 0 ,其结构单元为单原了分子。这些单原子分子借范德华引力结合成分子型晶体。

策VIIA族,卤素原子的共价等于8-7=1。每两个原子以一个共价键形成双原子分子,然后获范德华力形成分子型属体。H的共价为2-1=1,也属于同一类型。

第VIA族的氧、硫、硒等元素的共价数为 8-6=2。第VA族的氮、磷、砷等元素的共价为8-5=3。在这两族元素中处于第2周期的氧和氮,由于内层只有1电子,每两个原子之间除了形成σ键外,还可以形成p-pπ键,所以它们的单质为多重键组成的双原于分子。第3、4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如S、Se、P、As等,则因内层电子较多,最外层的 p 电子云难于重叠为p-pπ键,而倾向于形成尽可能多的σ单键,所以它们的单质往往是由一些原子以共价单键形成的多原于分子,然后由这些分了形成分子型晶体。

第IVA族,碳族的共价为8-4=4,这一族的非金属C和Si的单质基本上属于原于晶体。在这些晶体中,原子通过由 sp 3 杂化轨道所形成的共价单键而结合成庞大的分子。

非金属元素按其单质的结构和性质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小分子物质,如单原子分子的希有气体及双原子分子的 X2(卤素)、O2、N2及H2等。在通常状况下,它们是气体。其固体为分子型晶体,熔点、沸点都很低。第二类为多原子分子物质,如S8、P4 和As4等。在通常状况下,它们是固体,为分子型晶体,熔点、沸点都很高,且不容易挥发。第三类为大分子物质,如金刚石、晶态硅和硼等都系原子型晶体,熔点、沸点都很高,且不容易挥发。在大分子物质中还有一类过渡型晶体,如石墨,它也是由无数的原于结合而成的巨大分子,但键型复杂,晶体属于层型。

总之,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不是分子型晶体就是原子型晶体,所以它们的熔点或沸点的差别都较大。

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的区别,还反映在生成化合物的性质上。例如金属元素一般都易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元素容易形成单原子或多原子阴离子。在常见的非金属元素中, F、Cl、Br、O、P、S较活泼,而N、B、C、Si在常温下不活泼。活泼的非金属容易与金属元素形成卤化物、氧化物、硫化物、氢化物或含氧酸盐等等。非金属元素彼此之间也可以形成卤化物、氧化物、氮化物、无氧酸和含氧酸等。绝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显酸性,能与强碱作用。准金属的氧化物既与强酸又与强碱作用而显。大部分非金属单质不与水作用,卤素仅部分地与水反应,碳、磷、硫、碘等被浓硝或浓硫酸所氧化。有不少非金属单质在碱性水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或者与强碱反应,但非歧化反应。例如:

3C12 + 6NaOH = 5NaCl + NaClO3 + 3H2O

3S + 6NaOH = 2Na2S + Na2SO3 + 3H2O

4P + 3NaOH + 3H2O = 3NaH2PO2 + PH3

Si +2NaOH + H2O = Na2SiO3 + 2H2

2B + 2NaOH + 2H2O = 2NaBO2 + 3H2

碳、氮、氧、氟等单质无此反应。

关于卤化物、氧化物、硫化物在元素各论中都有所叙述。下面仅就分子型氢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某些性质加以归纳和小纳。

氧气是什么?

元素周期表顺口溜

 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

 我是氦,我无赖,得失电子我最菜;

 我是锂,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

 我是铍,耍赖皮,虽是金属难电离;

 我是硼,有点红,论起电子我很穷;

 我是碳,反应慢,既能成链又成环;

 我是氮,我阻燃,加氢可以合成氨;

 我是氧,不用想,离开我就憋得慌;

 我是氟,最恶毒,抢个电子就满足;

 我是氖,也不赖,通电红光放出来;

 我是钠,脾气大,遇酸遇水就火大;

 我是镁,最爱美,摄影烟花放光辉;

 我是铝,常温里,浓硫酸里把澡洗;

 我是硅,色黑灰,信息元件把我堆;

 我是磷,害人精,剧毒列表有我名;

 我是硫,来历久,沉淀金属最拿手;

 我是氯,色黄绿,金属电子我抢去;

 我是氩,活性差,霓虹紫光我来发;

 我是钾,把火加,超氧化物来当家;

 我是钙,身体爱,骨头牙齿我都在;

 我是钛,过渡来,航天飞机我来盖;

 我是铬,正六铬,酒精过来变绿色;

 我是锰,价态多,七氧化物爆炸猛;

 我是铁,用途广,不锈钢喊我叫爷;

 我是铜,色紫红,投入硝酸气棕红;

 我是砷,颜色深,三价元素夺你魂;

 我是溴,挥发臭,液态非金我来秀;

 我是铷,碱金属,沾水烟花钾不如;

 我是碘,升华烟,遇到淀粉蓝点点;

 我是铯,金**,入水爆炸容器破;

 我是钨,高温度,其他金属早呜呼;

 我是金,很稳定,扔进王水影无形;

 我是汞,有剧毒,液态金属我为独;

 我是铀,浓缩后,造我最牛;

 我是镓,易融化,沸点很高难蒸发;

 我是铟,软如金,轻微放射宜小心;

 我是铊,能脱发,出名看清华;

 我是锗,可晶格,红外窗口能当壳;

 我是硒,补人体,口服液里有;

 我是铅,能储电,头里也出现。

 青害李皮朋,探丹阳付奶。(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那美女桂林,流露押嫁该。(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抗台,提供难题新。(钪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 者生喜羞,可入肆意搞。(镓锗砷硒溴,氪铷锶钇锆) 你母得了痨,八音阁隐息。(铌钼锝钌铑,钯银镉铟锡) 替弟点仙色,贝兰是普女。(锑碲碘氙铯,钡镧铈铺钕) 破杉诱扎特,弟火而丢意。(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 虏获贪污赖,我一并进攻。(镥铪钽钨铼,锇铱铂金汞) 他钱必不安,东方雷阿土。(铊铅铋钚砹,氡钫镭锕钍) 普诱那不美,惧怕可爱肥。(镤铀镎钚镅,锔锫锎锿镄) 们若老,炉肚喜波黑,卖Uun Uuu Uub!

元素周期表的深层规律

 1.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层数递增,核对外吸引力减小,原子半径增大,元素金属性增强,还原性增强。

 2.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递增,核对外吸引力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元素非金属性增强,氧化性增强。

 3.相似相邻规律

 在元素周期表中上下、左右相邻的元素,性质差别不大。

 如上下相邻的氧和硫,氧有氧化物Na2O和Na2 O2,硫有硫化物Na2S和Na2S2;氧有醇CH3-O-H,硫有醇CH3-S-H。

 如左右相邻的铝和硅,都能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2Al 2NaOH 2H2O = 2NaAlO2 3 H2?

 Si 2NaOH H2O = Na2SiO3 3 H2?

 如斜相邻的铍和铝, 铍和铝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氧化铍和氧化铝、氢氧化铍和氢氧化铝都有:

 BeO 2NaOH = Na2BeO2 H2O

 Al2O3 2NaOH = 2NaAlO2 H2O

 4.奇偶规律

 在元素周期表的主族中,族序数为偶数(或奇数),元素原子的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以及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都是偶数(或奇数)。

 5.周期的序数(n)与其中的元素种数之间的规律

 若n为奇数,则第n周期中最多容纳(n 1)2/2种元素,如第1周期有2种元素、第3周期有8种元素、第5周期有18种元素等,预计?第9周期?中最多容纳50种元素;

 若n为偶数,则第n周期中最多容纳(n 2)2/2种元素,如第2周期有8种元素、第4周期有18种元素、第6周期有32种元素等,预计?第8周期?最多能容纳50种元素。

元素周期表6大知识点

 1、原子结构

 (1)所有元素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正例:612C 、613C 、614C三原子质子数相同都是6,中子数不同,分别为6、7、8。

 反例1:只有氕(11H)原子中没有中子,中子数为0。

 (2)所有原子的中子数都大于质子数。

 正例1:613C 、614C 、13H 等大多数原子的中子数大于质子数。

 正例2:绝大多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都大于质子数的2倍。

 反例1:氕(11H)没有中子,中子数小于质子数。

 反例2:氘(11H)、氦(24He)、硼(510B)、碳(612C)、氮(714N)、氧(816O)、氖(1020Ne)、镁(1224Mg)、硅(1428Si)、硫(1632S)、钙

 (3)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正例:同一元素的不同微粒质子数相同:H+ 、H- 、H等。

 反例1:不同的中性分子可以质子数相同,如:Ne、HF、H2O、NH3、CH4 。

 反例2:不同的阳离子可以质子数相同,如:Na+、H3O+、NH4+ 。

 反例3:不同的阴离子可以质子数相同,如:NH4+ 、OH-和F-、Cl和HS。

 2、电子云

 (4)氢原子电子云图中,一个小黑点就表示有一个电子。

 含义纠错:小黑点只表示电子在核外该处空间出现的机会。

 3、元素周期律

 (5)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概念纠错: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6)难失电子的元素一定得电子能力强。

 反例1:稀有气体元素很少与 其它 元素反应,即便和氟气反应也生成共价化合物,不会失电子,得电子能力也不强。反例2:IVA的非金属元素,既不容易失电子,也不容易得电子,主要形成共价化合物,也不会得失电子。

 说明:IVA的非金属元素是形成原子晶体的主力军,既可以形成单质类的原子晶体:金刚石、硅晶体;也可以形成化合物类的原子晶体:二氧化硅(水晶、石英)、碳化硅(金刚砂)。

 (7)微粒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就一定大。

 正例1:同主族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多的原子半径就一定大,r(I)>r(Br)>r(Cl)>r(F)。

 正例2:同主族元素的离子,电子层数多的离子半径就一定大,r(Cs+)>r(Rb+)>r(K+)>r(Na+)>r(Li+)。

 反例1:锂离子半径大于铝离子半径。

 (8)所有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它的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

 正例1:前20号元素中C、N 、Si、P 、S、Cl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它的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

 反例1:前20号元素中H、B、O、F例外。

 (9)所有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即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

 正例1:前10号元素中H、Li 、Be、B 、C、N 等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即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

 反例1:前10号元素中O、F例外。

 (10)含氧酸盐中若含有氢,该盐一定是酸式盐。

 正例1:常见的酸式盐:NaHCO3 、NaHC2O4、NaH2PO4 、Na2HPO4 、NaHS、NaHSO3、NaHSO4 。

 反例1:Na2HPO3为正盐,因为H3PO3为二元酸,NaH2PO3为酸式盐。

 反例2:NaH2PO2为正盐,因为H3PO2为一元酸。

 (11)酸式盐水溶液一定显酸性。

 正例1:NaHC2O4 、NaH2PO4 、NaHSO3 、NaHSO4等酸式盐水溶液电离呈酸性。

 反例1:NaHCO3 、Na2HPO4、NaHS等酸式盐水溶液都会因发生水解而呈碱性。

 4、元素周期表

 (12)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IA元素。

 正例1:氢、锂、钠、钾、铷、铯、钫等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排布在IA 。

 反例1: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可能是IB元素如Cu、Ag、Au 。

 反例2: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也可能是VIB族的Cr、Mo 。

 (13)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IIA族元素。

 正例1:铍、镁、钙、锶、钡、镭等元素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排布在IIA。

 反例1: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可能是IIB族元素,如:Zn、Cd、Hg 。

 反例2: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也可能是Sc(IIIB)、Ti(IVB)、V(VB)、Mn(VIIB)、Fe(VIII)、Co(VIII)、Ni(VIII)等。

 (14)第8、9、10列是VIIIB。

 定义纠错:只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是副族,由于其原子结构的特殊性,规定第8、9、10列为VIII族,而不是VIIIB。

 (15)第18列是VIIIA 。

 定义纠错: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是主族,该列成员有:氦、氖、氩、氪、氙、氡,由于其化学性质的非凡的惰性,曾一度称其为惰性气体族,后改为稀有气体族,根据其化学惰性,不易形成化合物,通常呈0价,现在称其为零族。

 5、化学键

 (16)只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正例:H2 、D2 、T2 混在一起通常被认为是纯净物。

 反例:同素异形体之间构成的是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O2和O3等构成的是混合物。

 (17)共价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

 概念纠错: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有离子键,因为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18)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正例: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如:H2O2 、C2H4 、C2H2 等含有两个碳原子以上的有机非金属化合物。

 反例:Na2O2 、CaC2、CH3CH2ONa、CH3COONa等含有两个以上碳原子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就含有非极性键,但它们是离子化合物。

 (19)氢化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正例:非金属氢化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CH4 、NH3、H2O 、HF等。

 反例:固态金属氢化物NaH、CaH2 是离子化合物。

 (20)键能越大,含该键的分子一定就越稳定。

 正例1:HF的键能比HI的键能大,HF比HI稳定。

 正例2:MgO的键能比NaF的键能大,MgO比NaF稳定,熔沸点MgO比NaF的高。

 正例3:Al的键能比Na的键能大,Al比Na稳定,熔沸点Al比Na的高。

 反例:叠氮酸HN3中氮氮三键键能很大,但是HN3却很不稳定。

 (21)只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正例:非金属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烃、烃的含氧衍生物、单糖、双糖等只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反例:铵盐类(NH4Cl)、类铵盐(PH4I)是离子化合物。

 (22)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

 正例:氯化钠、氯化镁、氟化钠、氟化钙等活泼非金属与活泼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

 反例:AlCl3例外不是离子化合物。

 (23)非金属单质中一定存在非极性键。

 正例:氢气、金刚石、石墨、氮气、氧气、臭氧、氟气、氯气、红磷、白磷、单斜硫等非金属单质中一定存在非极性键。

 反例:稀有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单质内不存在非极性键。

 (24)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非极性分子。

 正例:同核双原子分子:氢气、氮气、氧气、氟气、氯气,同核多原子分子:白磷(正四面体结构)都是非极性分子。

 反例:臭氧分子是极性分子。

 (25)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正例:非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非极性键形成的多原子分子如果分子空间结构对称,就是非极性分子。

 反例:臭氧分子是非极性键构成的角型分子,空间结构不对称,所以臭氧分子是极性分子。

 6、晶体结构

 (26)晶体中有阳离子就一定含有阴离子。

 正例:离子晶体中有阳离子一定同时有阴离子。

 反例:金属晶体有阳离子和自由电子,却没有其它的阴离子。

 (27)有金属光泽能导电的单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正例:金属的物理共性是都有金属光泽、不透明、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反例:石墨、硅晶体虽然有金属光泽,但却是非金属单质,并且石墨是导体,硅晶体是半导体。

 (28)固体一定是晶体。

 正例:食盐固体是晶体,食盐晶体具有一定规则的几何形状。

 反例:CuSO4 和.Na2CO3虽然是离子化合物,但CuSO4和Na2CO3是粉末,CuSO4?5H2O和Na2CO3?10H2O是晶体。

 (29)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一定越高。

 正例: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卤素、烷烃的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一定越高。

 反例:同族非金属氢化物含氢键的化合物的熔沸点会出现反常现象,如:HF>HI ,NH3 >AsH3 ,H2O>H2Te 。

猜你喜欢:

1. 化学元素顺口溜

2. 化学价顺口溜

3. 化学元素周期表口诀

4. 化学元素周期表顺口溜

5. 元素周期表顺口溜

6. 元素周期表顺口溜

7. 元素周期表顺口溜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详细点

氧气(oxygen),氧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化学式O?。化学式量:32.00,无色无味气体,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熔点-218.4℃,沸点-183℃。不易溶于水,1L水中溶解约30mL氧气。在空气中氧气约占21% 。液氧为天蓝色。固氧为蓝色晶体。常温下不很活泼,与许多物质都不易作用。但在高温下则很活泼,能与多种元素直接化合,这与氧原子的电负性仅次于氟有关。

氧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占地壳质量的48.6%,是丰度最高的元素。在烃类的氧化、废水的处理、火箭推进剂以及航空、航天和潜水中供动物及人进行呼吸等方面均需要用氧。动物呼吸、燃烧和一切氧化过程(包括有机物的腐败)都消耗氧气。但空气中的氧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得到补充。

扩展资料:

氧气的用途:

1、化学工业:在生产合成氨时,氧气主要用于原料气的氧化,以强化工艺过程,提高化肥产量。再例如,重油的高温裂化,以及煤粉的气化等。

2、国防工业:液氧是现代火箭最好的助燃剂,在超音速飞机中也需要液氧作氧化剂,可燃物质浸渍液氧后具有强烈的爆炸性,可制作液氧。

3、医疗保健:供给呼吸:用于缺氧、低氧或无氧环境,例如:潜水作业、登山运动、高空飞行、宇宙航行、医疗抢救等时。

4、其它方面:它本身作为助燃剂与乙炔、丙烷等可燃气体配合使用,达到焊割金属的作用,各行各业中,特别是机械企业里用途很广,作为切割之用也很方便,是首选的一种切割方法。

百度百科-氧气

初中化学反应类型

11、金属的通性:导电、导热性,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一般情况下除Hg外都是固态

12、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①热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泼金属,如Hg、Ag

②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如Fe、Sn、Pb等

③电解法:适用于活泼金属,如K、Na、Al等(K、Ca、Na、Mg都是电解氯化物,Al是电解Al2O3)

13、铝及其化合物

Ⅰ、铝

①物理性质:银白色,较软的固体,导电、导热,延展性

②化学性质:Al—3e-==Al3+

a、与非金属:4Al+3O2==2Al2O3,2Al+3S==Al2S3,2Al+3Cl2==2AlCl3

b、与酸: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

常温常压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

c、与强碱:2Al+2NaOH+2H2O==2NaAlO2(偏铝酸钠)+3H2↑ (2Al+2OH-+2H2O==2AlO2-+3H2↑)

大多数金属不与碱反应,但铝却可以

d、铝热反应:2Al+Fe2O3===2Fe+Al2O3,铝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

Ⅱ、铝的化合物

①Al2O3(典型的氧化物)

a、与酸:Al2O3+6H+==2Al3++3H2O b、与碱:Al2O3+2OH-==2AlO2-+H2O

②Al(OH)3(典型的氢氧化物):白色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具有吸附作用

a、实验室制备:AlCl3+3NH3?H2O==Al(OH)3↓+3NH4Cl,Al3++3NH3?H2O==Al(OH)3↓+3NH4+

b、与酸、碱反应:与酸 Al(OH)3+3H+==Al3++3H2O 与碱 Al(OH)3+OH-==AlO2-+2H2O

③KAl(SO4)2(硫酸铝钾)

KAl(SO4)2?12H2O,十二水和硫酸铝钾,俗名:明矾

KAl(SO4)2==K++Al3++2SO42-,Al3+会水解:Al3++3H2O Al(OH)3+3H+

因为Al(OH)3具有很强的吸附型,所以明矾可以做净水剂

14、铁

①物理性质: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铝,排第四。

②化学性质:

a、与非金属:Fe+S==FeS,3Fe+2O2===Fe3O4,2Fe+3Cl2===2FeCl3

b、与水:3Fe+4H2O(g)===Fe3O4+4H2

c、与酸(非氧化性酸):Fe+2H+==Fe2++H2 与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会被氧化成三价铁

d、与盐:如CuCl2、CuSO4等,Fe+Cu2+==Fe2++Cu

Fe2+和Fe3+离子的检验:

①溶液是浅绿色的

Fe2+ ②与KSCN溶液作用不显红色,再滴氯水则变红

③加NaOH溶液现象:白色 灰绿色 红褐色

①与无色KSCN溶液作用显红色

Fe3+ ②溶液显**或棕**

③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15、硅及其化合物

Ⅰ、硅

硅是一种亲氧元素,自然界中总是与氧结合,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硅有晶体和无定型两种。晶体硅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常温下不活泼。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成光电池等能源。

Ⅱ、硅的化合物

①二氧化硅

a、物理性质:二氧化硅具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熔点高,硬度大。

b、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是H2SiO3的酸酐,但不溶于水

SiO2+CaO===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SiO2+4HF==SiF4↑+2H2O

c、用途:是制造光导纤维德主要原料;石英制作石英玻璃、石英电子表、石英钟等;水晶常用来制造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等;石英砂常用作制玻璃和建筑材料。

②硅酸钠:硅酸钠固体俗称泡花碱,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无色粘稠的液体,常作粘合剂、防腐剂、耐火材料。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实验室可以用可溶性硅酸盐与盐酸反应制备硅酸:Na2SiO3+2HCl==2NaCl+H2SiO3↓

③硅酸盐:

a、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种类多,结构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组成。其表示方式

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如:滑石Mg3(Si4O10)(OH)2可表示为3MgO?4SiO2?H2O

b、硅酸盐工业简介:以含硅物质为原料,经加工制得硅酸盐产品的工业成硅酸盐工业,主要包括陶瓷工业、水泥工业和玻璃工业,其反应包含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水泥的原料是黏土和石灰石;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成份是Na2SiO3?CaSiO3?4SiO2;陶瓷的原料是黏土。注意:三大传统硅酸盐产品的制备原料中,只有陶瓷没有用到石灰石。

16、氯及其化合物

①物理性质:通常是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溶于水,有毒。

②化学性质:氯原子易得电子,使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作氧化剂。与水、碱溶液则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拓展1、氯水:氯水为黄绿色,所含Cl2有少量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大部分仍以分子形

式存在,其主要溶质是Cl2。新制氯水含Cl2、H2O、HClO、H+、Cl-、ClO-、OH-等微粒

拓展2、次氯酸:次氯酸(HClO)是比H2CO3还弱的酸,溶液中主要以HClO分子形式存在。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漂白)的易分解(分解变成HCl和O2)的弱酸。

拓展3、漂: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容易保存,工业上以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其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须和酸(或空气中CO2)作用产生次氯酸,才能发挥漂白作用。

17、溴、碘的性质和用途

溴 碘

物理

性质 深红棕色,密度比水大,液体,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强腐蚀性 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气态碘在空气中显深紫红色,有刺激性气味

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化学

性质 能与氯气反应的金属、非金属一般也能与溴、碘反应,只是反应活性不如

氯气。氯、溴、碘的氧化性强弱:Cl2>Br2>I2

18、二氧化硫

①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

②化学性质:

a、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中强酸):SO2+H2O H2SO3

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SO2+Na2SO3+H2O==2NaHSO3

b、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是一种暂时性的漂白

c、具有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

18、硫酸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沸点高,密度大,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②化学性质:酸酐是SO3,其在标准状况下是固态

物质

组成性质 浓硫酸 稀硫酸

电离情况

H2SO4==2H++SO42-

主要微粒 H2SO4 H+、SO42-、(H2O)

颜色、状态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无色液体

性质 四大特性 酸的通性

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a、吸水性:将物质中含有的水分子夺去(可用作气体的干燥剂)

b、脱水性:将别的物质中的H、O按原子个数比2:1脱出生成水

c、强氧化性:

ⅰ、冷的浓硫酸使Fe、Al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钝化

ⅱ、活泼性在H以后的金属也能与之反应(Pt、Au除外):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ⅲ、与非金属反应:C+2H2SO4(浓硫酸)===CO2↑+2SO2↑+2H2O

ⅳ、与较活泼金属反应,但不产生H2

d、不挥发性:浓硫酸不挥发,可制备挥发性酸,如HCl:NaCl+H2SO4(浓)==NaHSO4+HCl

三大强酸中,盐酸和硝酸是挥发性酸,硫酸是不挥发性酸

③酸雨的形成与防治

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包括雨、雪、雾等降水过程,是由大量硫和氮的氧化物被雨水吸收而

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是化石燃料及其产品的燃烧、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的生产等产

生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SO2 H2SO3 H2SO4。在防治时可以开发新能源,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19、氮及其化合物

Ⅰ、氮气(N2)

a、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

b、分子结构:分子式——N2,电子式—— ,结构式——N≡N

c、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氮氮三键结合非常牢固,难以破坏,所以但其性质非常稳定。

①与H2反应:N2+3H2 2NH3

②与氧气反应:N2+O2========2NO(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有毒)

2NO+O2===2NO2(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气体,有毒)

3NO2+H2O===2HNO3+NO,所以可以用水除去NO中的NO2

两条关系式: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

Ⅱ、氨气(NH3)

a、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常用作制冷剂

b、分子结构:分子式——NH3,电子式—— ,结构式——H—N—H

c、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NH3+H2O NH3?H2O(一水合氨) NH4++OH-,所以氨水溶液显碱性

②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现象:产生白烟

d、氨气制备:原理:铵盐和碱共热产生氨气

方程式: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装置:和氧气的制备装置一样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

(注意:收集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减缓排气速度,收集较纯净氨气)

验证氨气是否收集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收集满

干燥: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Ⅲ、铵盐

a、定义: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如Cl-、SO42-、CO32-)形成的化合物,如NH4Cl,NH4HCO3等

b、物理性质: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

c、化学性质:

①加热分解:NH4Cl===NH3↑+HCl↑,NH4HCO3===NH3↑+CO2↑+H2O

②与碱反应:铵盐与碱共热可产生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氨气,故可以用来检验铵根离子的存在,如:NH4NO3+NaOH===NH3↑+H2O+NaCl,,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是实验室检验铵根离子的原理。

d、NH4+的检验:NH4++OH-===NH3↑+H2O。操作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是否变蓝,如若变蓝则说明有铵根离子的存在。

20、硝酸

①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硝酸因为挥发HNO3产生“发烟”现象,故叫做发烟硝酸

②化学性质:a、酸的通性:和碱,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b、不稳定性:4HNO3=== 4NO2↑+2H2O+O2↑,由于HNO3分解产生的NO2溶于水,所以久置的硝酸会显**,只需向其中通入空气即可消除**

c、强氧化性:ⅰ、与金属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常温下Al、Fe遇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以用铝制或铁制的容器储存浓硝酸

ⅱ、与非金属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

d、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按照体积比3:1混合而成,可以溶解一些不能溶解在硝酸中的金属如Pt、Au等

21、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①原子组成:

原子核 中子 原子不带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组成 质子 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 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

②原子表示方法:

A:质量数 Z:质子数 N:中子数 A=Z+N

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多少,确定了质子数就可以确定它是什么元素

③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6O和18O,12C和14C,35Cl和37Cl

④电子数和质子数关系:不带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

带正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带负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⑤1—18号元素(请按下图表示记忆)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⑥元素周期表结构

短周期(第1、2、3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2、8、8)

元 周期(7个横行) 长周期(第4、5、6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18、18、32)

素 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元素种类为26,若排满为32)

周 主族(7个)(ⅠA—ⅦA)

期 族(18个纵行,16个族) 副族(7个)(ⅠB—ⅦB)

表 0族(稀有气体族:He、Ne、Ar、Kr、Xe、Rn)

Ⅷ族(3列)

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

⑧元素周期律:

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所以在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金属性最强的是Fr (自然界中是Cs,因为Fr是放射性元素)

判断金属性强弱的四条依据:

a、与酸或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释放出氢气的难易程度,越剧烈则越容易释放出H2,金属性越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c、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如:Fe+CuSO4==FeSO4+Cu)

d、原电池的正负极(负极活泼性>正极)

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三条依据:

a、与H2结合的难易程度以及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结合则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c、非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如:Cl2+H2S==2HCl+S↓)

注意:“相互证明”——由依据可以证明强弱,由强弱可以推出依据

⑨化学键: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共价键 极性键

化学键 非极性键

离子键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间形成。

非极性键:相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A—A型,如:H2,Cl2,O2,N2中存在非极性键

极性键:不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A—B型,如:NH3,HCl,H2O,CO2中存在极性键

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活泼的金属(ⅠA、Ⅱ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ⅥA、ⅦA)间形成,如:NaCl,MgO,KOH,Na2O2,NaNO3中存在离子键

注:有NH4+离子的一定是形成了离子键;AlCl3中没有离子键,是典型的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仅仅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如:HCl,H2SO4,CO2,H2O等

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的化合物,如:NaCl,Mg(NO3)2,KBr,NaOH,NH4Cl

22、化学反应速率

①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v==△C/△t

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浓度:浓度增大,速率增大 温度:温度升高,速率增大

压强:压强增大,速率增大(仅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有影响)

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其他:反应物颗粒大小,溶剂的性质

23、原电池

负极(Zn):Zn—2e-==Zn2+

正极(Cu):2H++2e-==H2↑

①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a、有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者其中一个为碳棒)做电极,其中较活泼金属

做负极,较不活泼金属做正极

b、有电解质溶液

c、形成闭合回路

24、烃

①有机物

a、概念:含碳的化合物,除CO、CO2、碳酸盐等无机物外

b、结构特点:ⅰ、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一定形成四根共价键

ⅱ、碳原子可以和碳原子结合形成碳链,还可以和其他原子结合

ⅲ、碳碳之间可以形成单键,还可以形成双键、三键

ⅳ、碳碳可以形成链状,也可以形成环状

c、一般性质:ⅰ、绝大部分有机物都可以燃烧(除了CCl4不仅布燃烧,还可以用来灭火)

ⅱ、绝大部分有机物都不溶于水(乙醇、乙酸、葡萄糖等可以)

②烃:仅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甲烷、乙烯、苯的性质见表)

③烷烃:

a、定义:碳碳之间以单键结合,其余的价键全部与氢结合所形成的链状烃称之为烷烃。因为碳的所有价键都已经充分利用,所以又称之为饱和烃

b、通式:CnH2n+2,如甲烷(CH4),乙烷(C2H6),丁烷(C4H10)

c、物理性质: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状态由气态(1—4)变为液态(5—16)再变为固态(17及以上)

d、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能够燃烧,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同甲烷

CnH2n+2+(3n+1)/2O2 nCO2+(n+1)H2O

e、命名(习惯命名法):碳原子在10个以内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命名

④同分异构现象: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现象,称之为同分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物质之间称为同分异构体

如C4H10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H3(正丁烷),CH3CHCH3(异丁烷)

甲烷 乙烯 苯

分子式 CH4 C2H4 C6H6

结构式

不作要求

结构

简式 CH4

CH2=CH2 或

电子式

不作要求

空间

结构 正四面体结构 平面型 平面型(无单键,无双键,介于单、双键间特殊的键,大∏键)

物理

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煤道坑气的主要成分 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 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有毒

化学

性质 ①氧化反应:

CH4+2O2 CO2+2H2O

②取代反应:

CH4+Cl2 CH3Cl+HCl

①氧化反应:

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b.C2H4+3O2 2CO2+2H2O

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

③加聚反应:

nCH2=CH2 —CH2—CH2—

产物为聚乙烯,塑料的主要成份,是高分子化合物 ①氧化反应:

a.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b.2C6H6+15O2 12CO2+6H2O

②取代反应:

a.与液溴反应:

+Br2 +HBr

b.与硝酸反应:

+HO-NO2 +H2O

③加成反应:

+3H2 (环己烷)

用途 可以作燃料,也可以作为原料制备氯仿(CH3Cl,剂)、四氯化碳、炭黑等 石化工业的重要原料和标志,水果催熟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制造塑料,合成纤维等 有机溶剂,化工原料

注: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有上有下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原子与其他原子直接相连的反应:只上不下

芳香烃——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烃称为芳香烃。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易取代,难加成)。

25、烃的衍生物

①乙醇:

a、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易挥发的液体,可和水以任意比互溶,良好的溶剂

b、分子结构:分子式——C2H6O,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官能团——羟基,—OH

c、化学性质:ⅰ、与活泼金属(Na)反应:

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ⅱ、氧化反应:燃烧:C2H5OH+3O2 2CO2+3H2O

催化氧化:2CH3CH2OH+O2 2CH3CHO+2H2O

ⅲ、酯化反应: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d、乙醇的用途:燃料,医用消毒(体积分数75%),有机溶剂,造酒

②乙酸:

a、物理性质: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纯净的乙酸称为冰醋酸。

b、分子结构:分子式——C2H4O2,结构简式——CH3COOH,官能团——羧基,—COOH

c、化学性质:ⅰ、酸性(具备酸的通性):比碳酸酸性强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CH3COOH+NaOH=CH3COONa+H2O

ⅱ、酯化反应(用饱和Na2CO3溶液来吸收,3个作用)

d、乙酸的用途:食醋的成分(3%—5%)

③酯:

a、物理性质: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低级酯具有特殊的香味。

b、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ⅰ、酸性条件下水解:CH3COOCH2CH3+H2O CH3COOH+CH3CH2OH

ⅱ、碱性条件下水解:CH3COOCH2CH3+NaOH CH3COONa+CH3CH2OH

26、煤、石油、天然气

①煤: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可通过干馏、气化和液化进行综合利用

蒸馏:利用物质沸点(相差在20℃以上)的差异将物质进行分离,物理变化,产物为纯净物

分馏:利用物质沸点(相差在5℃以内)的差异将物质分离,物理变化,产物为混合物

干馏:隔绝空气条件下对物质进行强热使其发生分解,化学变化

②天然气:主要成份是CH4,重要的化石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加热分解制炭黑和H2)

③石油:多种碳氢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可通过分馏、裂化、裂解、催化重整进行综合利用

分馏的目的:得到碳原子数目不同的各种油,如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

裂化的目的:对重油进行裂化得到轻质油(汽油、煤油、柴油等),产物一定是一个烷烃分子加一个烯烃分子

裂解的目的: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三烯”(乙烯、丙烯、1,3—丁二烯)

催化重整的目的:得到芳香烃(苯及其同系物)

27、常见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

物质(离子) 方法及现象

Cl- 先用硝酸酸化,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SO42- 先加盐酸酸化,然后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CO32- 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可溶于硝酸(或盐酸),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Al3+ 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NaOH溶液,沉淀消失

Fe3+(★) 加入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

NH4+(★) 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

Na+ 焰色反应呈**

K+ 焰色反应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I2 遇淀粉溶液可使淀粉溶液变蓝

蛋白质 灼烧,有烧焦的羽毛气味

化学电解池和原电池的有关讲解

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

(3)置换反应;

(4)复分解反应。

其它详细一些的分类:

(1)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3)金属单质+酸 ---盐+氢气 (置换反应)

(4)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置换反应)

(5)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复分解反应)

(6)酸性氧化物 +碱 ---盐 + 水(复分解反应)

(7)酸 + 碱 ---盐 + 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8)酸 + 盐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9)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10)盐 + 盐 ----- 两种新盐(复分解反应)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概念

1、电解原理(电解池装置如图)?

什么是电解

电解是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

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上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发生反应:CuCl2=Cu?+?Cl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u2++?2Cl-=Cu?+?Cl2↑?)

电解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装置特点)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发生电解反应的条件

①连接直流电源

②阴阳电极?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

③两级处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

④两电极形成闭合回路

电极反应

电极反应

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物质在阳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如上图装置中,Cl-在阳极上失去电子转化为Cl2,阳极反应式:2Cl--2e=Cl2↑

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成为阴极。物质在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如上图装置中,Cu2+在阴极是得到电子转化为Cu,阴极反应式:Cu2++2e=Cu

电解结果

在两极上有新物质生成

电解池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阳极:活泼金属—电极失电子(Au,Pt)除外;惰性电极—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

失电子能力:活泼金属(Mg~Ag)>S2->I->Br->Cl->OH->含氧酸根>F-

阴极:溶液中阳离子得电子

得电子能力:Ag+>Fe3+>Cu2+>H+(酸)>Pb+>Sn2+>Fe2+>Zn2+>H+(水)>Al3+>Mg2+>Na+>Ca2+>K+(即活泼型金属顺序表的逆向)

规律:铝前(含铝)离子不放电,氢(酸)后离子先放电,氢(酸)前铝后的离子看条件

三类电解型的电解规律

①电解水型(强碱,含氧酸,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pH由溶液的酸碱性决定,溶液呈碱性则pH增大,溶液呈酸性则pH减小,溶液呈中性则pH不变。电解质溶液复原—加适量水

②电解电解质型(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pH变大。电解质溶液复原—加适量电解质。

③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pH变大。电解质溶液复原—加阴离子相同的酸

④放氧生酸型(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pH变小。电解质?溶液复原—加阳离子相同的碱或氧化物

意义

使在通常情况下不发生变化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所需的化工产品、进行电镀以及冶炼活泼的金属。在金属的保护方面也有一定的用处。

电解原理的应用

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

制取氯气、氢气、烧碱。

饱和食盐水溶液中存在Na+和Cl-以及水电离产生的H+和OH-。其中氧化性H+>Na+,还原性Cl->OH-。所以H+和Cl-先放电(即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

阴极:2H++2e=H2↑?(还原反应)

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等号上为通电)2NaOH+H2↑+Cl2↑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Cl-+2H2O=(等号上为通电)2OH-+H2↑+Cl2↑。

电镀和电解精炼铜

电镀: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者合金的过程

条件:①镀件做阴极②镀层金属做阳极③电镀液中含镀层金属离子

电镀时,把待镀的金属制品(即镀件)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用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

阳极:M-ne-=Mn+

阴极:Mn++ne-=M

这样,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镀层金属就均匀地覆盖到镀件的表面。

同样的道理,用纯铜作阴极,用粗铜作阳极,用CuSO4溶液作电解液。通入直流电,作为阳极的粗铜逐渐溶解,在阴极上析出纯铜,从而达到提纯铜的目的。

电解法冶炼金属

钠、钙、镁、铝等活泼金属,很难用还原剂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还原得到单质,因此必须通过电解熔融的化合物的方法得到。如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可以得到金属钠:

阴极:2Na++2e-=2Na

阳极:2Cl――2e-=Cl2↑

电解时,物质在电极上的放电顺序

(1)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当阳极的电极材料为金属(Pt或Au除外)时,通电后作电极的金属失去电子变成金属离子,溶解到电解质溶液中。

当阳极的电极材料是惰性物质(如Au、Pt或石墨)时,通电后溶液中的阴离子在阳极上失去电子,当溶液中同时存在多种阴离子时,还原性强的离子先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常见阴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OH->含氧酸根离子(如SO42-、NO3-等)>F-。Cl-和OH-在电解时的电极反应式分别是:

2Cl――2e-=Cl2↑

4OH――4e-=2H2O+O2↑

因为水电离能够产生OH-,所以电解含氧酸盐溶液时,在阳极上是OH-放电生成氧气,而含氧酸根离子不发生变化。(当阳极为惰性金属常用的为C?铂?金?时?自身放电)?

(2)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的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当溶液中存在多种阳离子时,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越不活泼的金属,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越容易被还原。在水溶液中,铝之前的金属的阳离子不可能被还原。

酸、碱、盐溶液电解规律

(1)无氧酸是其本身的电解

(2)含氧酸是水的电解

(3)可溶性碱是水的电解

(4)活泼性金属的含氧酸盐也是水的电解

(5)活泼金属的无氧盐阴极析出氢气并伴随溶液显碱性,阳极析出非金属单质

(6)不活泼金属的无氧盐是该盐的电解

(7)中等活动性金属的含氧酸盐阴极析出金属,阳极得到氧气同时酸性提高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PH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

酚酞 <8.0无色 8.0——10.0浅红色 >10.0红色

石蕊 <5.1红色 5.1——8.0紫色 >8.0蓝色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 + 2H2O == H2↑+ Cl2↑+ 2KOH 配平:2KCl + 2H2O == H2↑+ Cl2↑+ 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 PbSO4 PbO2 +2e- → 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应为:负极:Pb + SO42-

-2e- = PbSO4

正极: 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 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为:阴极:PbSO4 +2e- = Pb + SO42- 阳极: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2-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 例: I2 +SO2 + H2O

= H2SO4 + 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 4Ag ↓ + H2CO3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 6NH3 ↑+ 2H2O

26、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2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9、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31、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六、常见的重要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剂

活泼非金属单质:X2、O2、S 活泼金属单质:Na、Mg、Al、Zn、Fe?某些非金属单质: C、H2、S?

高价金属离子:Fe3+、Sn4+不活泼金属离子:Cu2+、Ag+?其它:[Ag(NH3)2]+、新制Cu(OH)2? 低价金属离子:Fe2+、Sn2+非金属的阴离子及其化合物:S2-、H2S、I

-、HI、NH3、Cl-、HCl、Br-、HBr

含氧化合物:NO2、N2O5、MnO2、Na2O2、H2O2?、HClO、HNO3、浓H2SO4、NaClO、Ca(ClO)2、KClO3、KMnO4、王水 低价含氧化合物:CO、SO2、H2SO3、Na2SO3、Na2S2O3、NaNO2、H2C2O4、含-CHO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有:S、SO32-、HSO3-、H2SO3、SO2、NO2-、Fe2+及含-CHO的有机物?

七、反应条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1.浓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

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4HNO3(浓)+Cu==2NO2↑+Cu(NO3)2+2H2O 3S+4 HNO3(稀)===3SO2+4NO↑+2H2O

2.温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

冷、稀4

高温

Cl2+2NaOH=====NaCl+NaClO+H2O

3Cl2+6NaOH=====5NaCl+NaClO3+3H2O

3.溶液酸碱性.

2S2- +SO32-+6H+=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S2-、SO32-,Cl-、ClO3-在酸性条件下均反应而在碱性条件下共存.

Fe2+与NO3-共存,但当酸化后即可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

一般含氧酸盐作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比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强.故酸性KMnO4溶液氧化性较强.

4.条件不同,生成物则不同

1、2P+3Cl22PCl3(Cl2不足) ; 2P+5Cl22 PCl5(Cl2充足)

2、2H2S+3O22H2O+2SO2(O2充足) ;2H2S+O22H2O+2S(O2不充足)

3、4Na+O22Na2O 2Na+O2Na2O2

4、Ca(OH)2+CO2CaCO3↓+H2O ;Ca(OH)2+2CO2(过量)==Ca(HCO3)2

5、C+O2CO2(O2充足) ;

2 C+O22CO (O2不充足)

6、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 4HNO3(浓)+Cu==2NO2↑+Cu(NO3)2+2H2O

7、AlCl3+3NaOH==Al(OH)3↓+3NaCl ; AlCl3+4NaOH(过量)==NaAlO2+2H2O

8、NaAlO2+4HCl(过量)==NaCl+2H2O+AlCl3 NaAlO2+HCl+H2O==NaCl+Al(OH)3↓

9、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 Fe+HNO3(冷、浓)→(钝化)

10、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

Fe+4HNO3(热、浓)Fe(NO3)2+2NO2↑+2H2O

浓H2SO4

浓H2SO4

11、Fe+4HNO3(稀)Fe(NO3)3+NO↑+2H2O 3Fe+8HNO3(稀) 3Fe(NO3)3+2NO↑+4H2O

140℃

170℃

12、C2H5OH CH2=CH2↑+H2O C2H5-OH+HO-C2H5        C2H5-O-C2H5+H2O

13、   +Cl2    

HCl

   

+3Cl2       (六氯环已烷)

14、C2H5Cl+NaOH C2H5OH+NaCl C2H5Cl+NaOHCH2=CH2↑+NaCl+H2O

15、6FeBr2+3Cl2(不足)==4FeBr3+2FeCl3 2FeBr2+3Cl2(过量)==2Br2+2FeCl3

八、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难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包括氧化一还原反应).

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如Fe3+、Al3+、Zn2+、Cu2+、NH4+、Ag+ 等均与OH-不能

大量共存.

2.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如CH3COO-、F-、CO32-、SO32-、S2-、PO43-、 AlO2-均与H+

不能大量共存.

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它们遇强酸(H+)会生成弱

酸分子;遇强碱(OH-)生成正盐和水. 如:HSO3-、HCO3-、HS-、H2PO4-、HPO42-等

4.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大量共存.如:Ba2+、Ca2+与CO32-、

SO32-、PO43-、SO42-等;Ag+与Cl-、Br-、I- 等;Ca2+与F-,C2O42- 等

若阴、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HCO3-、CO32-、HS-、S2-、AlO2-、ClO-、

SiO32- 等Fe3+与HCO3-、CO32-、AlO2-、ClO-、SiO32-、C6H5O-等;NH4+与AlO2-、SiO32-、ClO-、CO32-等

若阴、阳离子能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I-、S2-;MnO4-(H+)与I-、Br-、

Cl-、S2-、SO32-、Fe2+等;NO3-(H+)与上述阴离子;S2-、SO32-、H+

7.因络合反应或其它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与F-、CN-、SCN-等; H2PO4-与PO43-会生成HPO42-,故两者不共存.

九、离子方程式判断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

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写、拆、删、查四个步骤来写)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细检查: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例如:(1)违背反应客观事实

如:Fe2O3与氢碘酸:Fe2O3+6H+=2 Fe3++3H2O错因:忽视了Fe3+与I-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

(2)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平衡

如:FeCl2溶液中通Cl2 :Fe2++Cl2=Fe3++2Cl- 错因:电子得失不相等,离子电荷不守恒

(3)混淆化学式(分子式)和离子书写形式

如:NaOH溶液中通入HI:OH-+HI=H2O+I-错因:HI误认为弱酸.

(4)反应条件或环境不分:

如:次氯酸钠中加浓HCl:ClO-+H++Cl-=OH-+Cl2↑错因:强酸制得强碱

(5)忽视一种物质中阴、阳离子配比.

如:H2SO4溶液加入Ba(OH)2溶液:Ba2++OH-+H++SO42-=BaSO4↓+H2O

正确:Ba2++2OH-+2H++SO42-=BaSO4↓+2H2O

(6)“=”“D ”“↑”“↓”符号运用不当

如:Al3++3H2O=Al(OH)3↓+3H+ 注意:盐的水解一般是可逆的,Al(OH)3量少,故不能打“↓”

2.判断离子共存时,审题一定要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

1×10-amol/L(a>7或a<7)的溶液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注意题目要求“一定大量共存”还是“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还是“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和要求,如“过量”、“少量”、“适量”、“等物质的量”、“任意量”以及滴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对反应的影响等。

十、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2.“从左到右”原则。3.先“塞”后“定”原则。4.“固体先放”原则,“液体后加”原则。5.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6.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7.连接导管通气是长进短出原则。

十一、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十二、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及小数点问题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两位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小数点为一位

十三、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1、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2、CO2、Cl2、SO2与氢氧化钠溶液; 3、C2H2、C2H2与溴水反应

十四、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4、常温下与酸反应剧烈程度;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十五、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6、其他,例:2Cu+SCu2S Cu+Cl2CuCl2

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十六、“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

1.“10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0电子的 Ne N3?、O2?、F?、Na+、Mg2+、Al3+

二核10电子的 HF OH?、

三核10电子的 H2O NH2?

四核10电子的 NH3 H3O+

五核10电子的 CH4 NH4+

2.“18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8电子的 Ar K+、Ca2+、Cl?、S2?

二核18电子的 F2、HCl HS?

三核18电子的 H2S

四核18电子的 PH3、H2O2

五核18电子的 SiH4、CH3F

六核18电子的 N2H4、CH3OH

注:其它诸如C2H6、N2H5+、N2H62+等亦为18电子的微粒。

十七、微粒半径的比较:

1.判断的依据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具体规律: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Na<K<Rb<Cs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F--<Cl--<Br--<I--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F-> Na+>Mg2+>Al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2+>Fe3+

十八、各种“水”汇集

1.纯净物:重水D2O;超重水T2O;蒸馏水H2O;双氧水H2O2;水银Hg; 水晶SiO2。

2.混合物:氨水(分子:NH3、H2O、NH3·H2O;离子:NH4+、OH?、H+)

氯水(分子:Cl2、H2O、HClO;离子:H+、Cl?、ClO?、OH?) 苏打水(Na2CO3的溶液)

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 水玻璃(Na2SiO3水溶液)

水泥(2CaO·SiO2、3CaO·SiO2、3CaO·Al2O3)

卤水(MgCl2、NaCl及少量MgSO4)

王水(由浓HNO3和浓盐酸以1∶3的体积比配制成的混合物)

十九、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作用 化合作用 吸附作用

Cl2、O3、Na2O2、浓HNO3 SO2 活性炭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不可逆 可逆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

二十、各种“气”汇集

1.无机的:爆鸣气(H2与O2); 水煤气或煤气(CO与H2);碳酸气(CO2)

2.有机的:天然气(又叫沼气、坑气,主要成分为CH4)

液化石油气(以丙烷、丁烷为主) 裂解气(以CH2=CH2为主) 焦炉气(H2、CH4等)

电石气(CH≡CH,常含有H2S、PH3等)

二十一、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1.AgNO3与NH3·H2O:

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NaOH与AlCl3:

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3.HCl与NaAlO2:

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4.Na2CO3与盐酸:

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

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二十三、规律性的知识归纳

1、能与氢气加成的:苯环结构、C=C 、 、C=O 。

( 和 中的C=O双键不发生加成)

2、能与NaOH反应的:—COOH、 、 。 3、能与NaHCO3反应的:—COOH

4、能与Na反应的:—COOH、 、 -OH 5、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

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7、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一)有机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3.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4.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5.含醛基的化合物

6.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CH2=CH-C=CH2

(二)无机

1.-2价硫(H2S及硫化物); CH3

2.+4价硫(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2价铁:

6FeSO4+3Br2=2Fe2(SO4)3+2FeBr3

6FeCl2+3Br2=4FeCl3+2FeBr3 变色

2FeI2+3Br2=2FeBr3+2I2

4.Zn、Mg等单质

如Mg+Br2MgBr2

(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5.-1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 变色

6.NaOH等强碱:Br2+2OH?==Br?+BrO?+H2O

7.AgNO3

8、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有机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苯的同系物;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煤产品(煤焦油);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

-2价硫的化合物(H2S、氢硫酸、硫化物);

+4价硫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

双氧水(H2O2,其中氧为-1价)

9、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和C6H6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10、同分异构体(几种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式)

1、醇—醚 CnH2n+2Ox 2、醛—酮—环氧烷(环醚) CnH2nO

3、羧酸—酯—羟基醛 CnH2nO2 4、氨基酸—硝基烷

5、单烯烃—环烷烃 CnH2n 6、二烯烃—炔烃 CnH2n-2

11、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蒸汽、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①卤素单质:Fe作催化剂;

       ②浓硝酸:50~60℃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

       ③浓硫酸:70~80℃水浴;

3.卤代烃水解:NaOH的水溶液;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的氢卤酸(酸性条件);

5.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6.酚与浓溴水(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

二十四、实验中水的妙用

1.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2, 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

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 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

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

二十五、有机物的官能团:

1.碳碳双键: 2.碳碳叁键:

3.卤(氟、氯、溴、碘)原子:—X 4.(醇、酚)羟基:—OH

5.醛基:—CHO 6.羧基:—COOH 7.酯类的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