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暖通空调施工技术水系统的安装

2.建筑节能材料要取样送检的有哪些?

3.请问“钢管脚手架扣件取样:单位工程按10000件为一批,不足10000件按一批进行抽检。”的依据出处在哪?

4.施工单位给档案馆移交工程竣工资料有需要哪些内容

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应用图解的图书目录

6.中央空调相关规范有哪些

风机盘管机组应设什么支_风机盘管机组和绝热材料进场时

应严格按照通风系统施工验收规范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标准来验收。

通风与空调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完成系统非设计满负荷条件下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项目内容及质量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通风与空调工程的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参加,验收合格后应办理竣工验收手续。通风与空调工程竣工验收时,各设备及系统应完成调试,并可正常运行。当空调系统竣工验收时因季节原因无法进行带冷或热负荷的试运转与调试时,可仅进行不带冷(热)源的试运转,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应按工程具备竣工验收的时间给予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带冷(热)源的试运转应待条件成熟后,再施行。

通风与空调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和竣工图。主要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和仪表的出厂合格证明及进场检(试)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工程设备、风管系统、管道系统安装及检验记录。管道系统压力试验记录。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系统非设计满负荷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观感质量综合检查记录。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的核查记录。净化空调的洁净度测试记录。新技术应用论证资料。通风与空调工程各系统的观感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风管表面应平整、无破损,接管应合理。风管的连接以及风管与设备或调节装置的连接处不应有接管不到位、强扭连接等缺陷。各类阀门安装位置应正确牢固,调节应灵活,操作应方便。风口表面应平整,颜色应一致,安装位置应正确,风口的可调节构件动作应正常。制冷及水管道系统的管道、阀门及仪表安装位置应正确,系统不应有渗漏。风管、部件及管道的支、吊架形式、位置及间距应符合设计及本规范要求。除尘器、积尘室安装应牢固,接口应严密。制冷机、水泵、通风机、风机盘管机组等设备的安装应正确牢固。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组装顺序应正确,接缝应严密。室外表面不应有渗漏。风管、部件、管道及支架的油漆应均匀,不应有透底返锈现象,油漆颜色与标志应符合设计要求。绝热层材质、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应平整,不应有破损和脱落现象。室外防潮层或保护壳应平整、无损坏,且应顺水流方向搭接,不应有渗漏。消声器安装方向应正确,外表面应平整、无损坏。风管、管道的软性接管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接管应正确牢固,不应有强扭。测试孔开孔位置应正确,不应有遗漏。多联空调机组系统的室内、室外机组安装位置应正确,送、回风不应存在短路回流的现象。检查方法:尺量、观察检查。净化空调系统的观感质量检查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空调机组、风机、净化空调机组、风机过滤器单元和空气吹淋室等的安装位置应正确,固定应牢固,连接应严密,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范有关条的规定。高效过滤器与风管、风管与设备的连接处应有可靠密封。净化空调机组、静压箱、风管及送回风口清洁不应有积尘。装配式洁净室的内墙面、吊顶和地面应光滑平整,色泽应均匀,不应起灰尘。送回风口、各类末端装置以及各类管道等与洁净室内表面的连接处密封处理应可靠严密。检查方法:尺量、观察检查。

暖通空调施工技术水系统的安装

1

建筑材料见证取样

下列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材料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

(一)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

(二)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

(三)用于承重结构的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

(四)用于承重墙的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

(五)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水泥;

(六)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中使用的掺合料和外加剂;

(七)防水材料;

(八)预应力钢绞线、锚夹具;

(九)沥青、沥青混合料;

(十)道路工程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十一)建筑外窗;

(十二)建筑节能工程用保温材料、绝热材料、粘结材料、增强网、幕墙玻璃、隔热型材、散热器、风机盘管机组、低

压配电系统选择的电缆、电线等;

(十三)钢材及焊接材料、高强度螺栓预拉力、扭矩系数、摩擦面抗滑移系数和网架节点承载力试验;

(十四)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规定的其它见证检验项目。

建筑节能材料要取样送检的有哪些?

暖通空调施工技术水系统的安装

 暖通空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器设备,暖通空调工程也成为建筑施工工程中极其重要的工作。对于暖通空调水系统的安装工程,也随着人们的需求逐渐增多,并且施工质量也越来越严格。下面的关于暖通空调施工技术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1暖通空调工程水系统安装施工技术

 1.1 安装支管。

 在完成空调设备的安装后再进行其配管的安装。

 1.1.1 空调机组的配管

 空调机组的表冷器不但可以并联使用,还可以串联使用。如果加湿器或表冷器对空气气流方向是并联的,则应并联连接冷热水管,否则串联。应按照说明书进行空调机组和冷冻水供、回水的连接。空调机组表冷段的有多种配管方式,施工时应参照设计需求选配配管和管路上的阀门。为将表冷器和空气的热冷交换效果有效提高,应在表冷器的'下侧接入冷冻水的进水管,在表冷器的上侧接出回水管。在空调机组冷冻水进出水管路上应进行阀门的设置,以便调节和检修,常用的阀门有以下几种,分别为蝶阀、平衡阀、电动二通阀以及合流电动三通阀等等。

 1.1.2 风机盘管的配管

 风机盘管管路有三种,分别为两管制、三管制和四管制。下面以两管制为例,对风接自来水机盘管的配管进行介绍。风机盘管供、回水支管应参照设计要求进行阀门、软性接头、滤器等的设置。风机盘管供回水阀和水过滤器应按章在风机盘管机组的附近,支管连接机组时应进行用弹性接管或软接管减振处理,与风机盘管机和冷凝水支管组的连接通常选用用透明塑料软管。进行安装时,避免出现软管出现死弯或瘪管的情况。并保证正确的供、回水支管安装坡度以及坡向,在高点或局部高点进行排气阀的设置。冷凝水水管坡度应大于100,坡向便于排出冷凝水,避免水盘出现积水。在确保供、回水支管水冲洗满足要求后再进行风机盘管的通水。

 1.1.3 水泵的配管

 按照设计图进行水泵的安装。通常可在每台水泵吸入管、压出管与泵体连接处进行可挠曲软接头或其他减振装置的设置。通常将球型橡胶减振软接头的工作压力定为1MPa。为方便检修水泵,将进口阀和出口阀设置在水泵的吸入管与压出管上,便于关断时使用.一般情况下,进口阀是全开的,用具有较小流动阻力的手动闸阀。但由于出口阀频繁启闭,因此用液动、电动或气动阀门。出口阀除在检修水泵时的起到关断作用外,还可以对流量进行调节。除此之外,还应在水泵的吸水管、出水管上进行压力表的短管的设置,短管长度在150--200mm范围内。并在压力表前进行旋塞阀和表弯的安装。

 1.1.4 冷水机组的配管

 施工工程中需结合设计要求选配管路和配管上的阀门。通常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冷却水供回水和机组连接处,都应进行可挠曲软接头或其他减振装置的设置,来将机组的振动和噪声有效降低。在冷冻水、冷却水供回水管路上应进行阀门、压力表和温度计的设置,或者设置温度、压力传感器。为避免冷水机组的蒸发器和冷凝器被管路内杂质堵塞,可在冷冻水和冷却水进入冷水机组的管路上进行水过滤器的设置。

 1.2 安装冷凝水管

 冷凝水管通常用的管材是聚氯乙烯塑料管或镀锌钢管。应按要求选定冷凝水管径,并要求与空调器接水盘直接相连的冷凝水支管管径和接水盘接管保持一致,并经冷凝水的流量计算确定冷凝水干管管径。选用镀锌钢管时应进行防结露措施。选用聚氯乙烯塑料管时可以不进行防结露的绝热层的设置。在安装冷凝水管时,应接入附近的卫生间、地漏等处进行排放,冷凝水管的水平管长度和弯头应适量。安装冷凝水管应有一定坡度。并在冷凝水水平干管始端进行清扫口的设置。冷凝水管与设备连接处应进行软管接头的设置,其长度不超过150mm。冷凝水排放管接入排水管时应有存水弯,冷凝水排放管接入污水管时应进行空气隔断,冷凝水排放管不得接入雨水管和其他有压管道。当空气调节设备的冷凝水盘位于机组正负压段时,冷凝水盘的出水口都应进行水封的设置;位于机组负压段时,水封高度应比冷凝水盘处的正压或负压值大。

 2管道与设备的防腐与绝热

 (1)管道、支架、设备需除锈,并刷红丹防锈漆2遍;(2)管路系统进行强度和压力试验合格且防腐处理后,进行保温;(3)绝热产品的材质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管壳的粘贴应牢固、铺设应平整;绑扎应紧密,无滑动松弛与断裂现象;(4)硬质或半硬质绝热管壳的拼接缝隙,保温时不应大于5m保冷时不应大于2mm,并用粘结材料勾缝填满;纵缝应错开,外层的水平接缝应设在侧下方。当绝热层的厚度大于100mm时,应分层铺设,层间应压缝;(5)硬质或半硬质绝热管壳应用金属丝或难腐织带捆扎,其间距为300-350mm,且每节至少捆扎2道;(6)松散或软质绝热材料应按规定的密度压缩其体积,疏密应均匀。毡类材料在管道上包扎时,搭接处不应有空隙。

 3暖通空调水系统安装的注意事项

 (1)冷水机组、水泵等管道的进、出口处,需安装压力表和球形橡胶软接头,风机盘管进出口需安装不锈钢接头,且软接头严禁弯曲;(2)冷(热)水系统的所有立管最高点需安装自动排气阀;最低点需安装排污阀;(3)竖向安装的水管必须垂直,竖管在每层楼板上设置固定支架;(4)凡安装于顶棚或管井内的水管,在设有阀门过滤器处,必须设置检查门或活动天花板检修口;(5)在水泵的吸入管、末端设备的进水管、热交换器的进水管,应安装除污器或水过滤器,且其前后应设置闸阀便于检修;(6)立管上为避免保温层下坠,应在立管上每隔2-3m预焊高20mm的25mm×4mm扁铁,然后再包保温层;(7)安装于室外的管道保温层外应加镀锌铁皮保护层;(8)水流开关需安装于水平直管段1.5m以后;(9)温度探头安装孔用套筒式温度计先安装好,取掉温度计留下套筒安装温度探头。

;

请问“钢管脚手架扣件取样:单位工程按10000件为一批,不足10000件按一批进行抽检。”的依据出处在哪?

(一)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二)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三)用于承重结构的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四)用于承重墙的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五)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水泥;(六)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中使用的掺合料和外加剂;(七)防水材料;(八)预应力钢绞线、锚夹具;(九)沥青、沥青混合料;(十)道路工程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十一)建筑外窗;(十二)建筑节能工程用保温材料、绝热材料、粘结材料、增强网、幕墙玻璃、隔热型材、散热器、风机盘管机组、低压配电系统选择的电缆、电线等;(十三)钢结构工程用钢材及焊接材料、高强度螺栓预拉力、扭矩系数、摩擦面抗滑移系数和网架节点承载力试验;(十四)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规定的其它见证检验项目。

施工单位给档案馆移交工程竣工资料有需要哪些内容

常用原材料见证试验取样办法 材料名称 取样批量 取样数量及方法 1 水泥 硅酸盐水泥 对同一生产厂家,同期出厂的同一出厂编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 1、 散装水泥:≤500t/批 2、 袋装水泥:≤200t/批 3、 存放期超过三个月必须复试 1、散装水泥 随机地从不少于3个车罐中各取等量的水泥,经搅拌均匀后,再从中称取至少12k泥作为检验试样。 2、袋装水泥 随机地从不少于20袋中各取等量水泥,经搅拌均匀后,再从中称取至少12k泥作为检验试样。 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硅酸盐 水泥 复合硅酸盐水泥 2 粉煤灰 对同一生产厂家, 同等级 1、散装粉煤灰:≤200t/批 2、袋装粉煤灰: /批 1、散装粉煤灰 从不同部位取15份试样,每份试样1—3kg,混合拌匀,按四分法缩取比试验所需量大一倍的试样(称为平均试样) 2、袋装粉煤灰 从每批中任抽10袋,并从每袋中各取试样不小于1kg,混合拌匀,按四分法缩取比试验所需量大一倍的试样(称为平均试样) 3 外加剂 对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出厂编号,同品种型号,按每批≤50t进行检验。 从每批中三个或更多的点样等量均匀混合,粉剂不少于1 kg,水剂不少于3 kg。 4 砂 同一产地 同一规格 同一进场时间 每≤400m3/批 或≤600t/批 1、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8份(每份11kg以上)搅拌拌匀后用四分法缩取至22kg组成一组试样 2、 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试样,并由4份试样(每份11kg以上)搅拌拌匀后用四分法缩取至22kg组成一组试样 5 石 同一产地 同一规格 同一进场时间 每≤400m3/批 或≤600t/批 1、 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8份(每份20kg以上)搅拌拌匀后用四分法缩取至40kg组成一组试样 2、 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试样,并由4份试样(每份11kg以上)搅拌拌匀后用四分法缩取至22kg组成一组试样 6 钢筋原材 同一生产厂家 同一牌号 同一规格 同一交货状态 每:≤60t/批 拉 伸 2 个 弯曲 2个 每一验收批取试样1组 从每批中任选两根钢筋,从每一根钢筋距端头不小500mm处切取拉伸试样和弯曲试件各一个。 材料名称 取样批量 取样数量及方法 7 盘条钢筋 同一生产厂家 同一牌号 同一规格 同一交货状态 每:≤60t/批 拉 伸 1 个 弯曲 2个 每一验收批取试样1组。 从每炉盘条中取拉伸试样一个,弯曲试样二个,试样从每盘条距端头不小于500mm处切取。 8 冷拉钢筋 应按批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一级别、同一直径的冷拉钢筋组成 每:≤60t/批 拉 伸 1 个 弯曲 2个 每一验收批取试样1组 按规定试件应从任意两根分别切取,即在每根钢筋上切取1个拉伸试件,1个弯曲试件 每验收批的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和局部缩颈,当用作预应力筋时,应逐根检查。 9 钢绞线 同一生产厂家 同一牌号 同一规格 同一交货状态 每:≤60t/批 不足三盘每盘各抽取1根。 拉 伸 1 个 可按批抽样检验。每批任取3盘,每盘各截取1个600长试样,分别作拉力试验。 每盘取样时各截取1个600长试样,分别作拉力试验。 10 冷轧带肋钢筋 同一规格60t为一批量,主要用在板筋,可以每一层作为检验批。 在同一批钢筋中随机抽取,去掉900㎜的端头,截取三根试件,一根作拉伸试验,二根作冷弯试验。 11 冷轧扭钢筋 同一规格60t为一批量,主要用在板筋,可以每一层作为检验批。 在同一批钢筋中随机抽取,去掉900㎜的端头,截取三根试件,一根作拉伸试验,二根作冷弯试验。 12 钢筋焊接 闪光对焊 在同一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的300个同级别、同直径钢筋焊接接头应作为一批。当同一班内焊接的接头数量较少,可在1周之内计算;累计仍不足300个接头,应按一批计算。 拉 伸 3 个 冷 弯 3 个 力学性能试验时,应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焊接等长的预应钢筋(包括螺丝端杆与钢筋)时,可按生产时同等条件制作模拟试件;模拟试件的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应从成品中再切取试件进行复试,其数量和要求应与试验时相同。 电弧焊 在工厂焊接条件下,以300个同接头形式、同钢筋级别的接头作为一批;在现场安装条件下,每楼层中以300个同接头形式、同钢筋级别的接头作为一批;不足300个时,仍作为一批。 拉 伸 3 个 在一般构筑物中应从成品中每批切取3个接头;在装配式结构中,可按生产条件制作模拟试件 电渣 压力焊 在一般构筑物中,应以300个同钢筋级别的接头作为一批;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结构中,应以每一楼层或施工区段300个同钢筋级别的接头作为一批;不足300个时,仍作为一批。 拉伸 3 个 应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3个接头 材料名称 取样批量 取样数量及方法 13 钢筋连接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 挤压接头的现场检验。 同一施工条件下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形式、同规格接头≤500个/批。 不足500个也作为一批。 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挤压连接工艺检验: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3根。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进行抗拉强度试验,试验按验收批进行; 对每一验收批,均按设计要求的接头性能等级,在工程中随机抽3个试件做单向拉伸试验 带肋钢筋直螺纹、锥螺纹连接 接头的现场检验。 同一施工条件下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形式、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作为一批进行。 不足500个也作为一批。 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的连接进行工艺检验; 每种规格钢筋接头的试件数量不应少于3根。 每种规格钢筋母材进行抗拉强度试验,试验按验收批进行; 应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个作单向拉伸试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性能等级进行检验与评定 14 型钢原材 同一牌号、同一炉批号、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尺寸、同一交货状态的每60t作为一批量。 左右对称性型钢(如工字钢、T型钢),在距外端点1/6总长的地方截取长500㎜,宽20㎜的矩形试件,非对称性型钢(如槽钢、L型钢),在距外端点1/3总长的地方截取长500㎜,宽20㎜的矩形试件。钢板在距外端12.5㎜的地方直接截取长500㎜,宽20㎜的矩形试件。 取一根作拉伸试验,一根作冷弯试验。 15 型钢焊接 焊工在现场截取原材焊接成长500㎜,宽20㎜的矩形试件,焊接处要经过打磨光滑。 取一根作拉伸试验,二根作冷弯试验。 在工程开工或每批钢筋正式焊接之前,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性能模拟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试件数量与要求,应与质量检查与验收时相同。钢筋焊接接头或连接制品应包括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力学性能试验应在外观检查合格后随机抽取试件进行试验。 16 普通 混凝土 1.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少于一次。 4. 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留置组数,可根据规范要求及实际需要确定。 6. 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和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混凝土试件留置。 7、同条件养护试件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 8、对于灌注桩,每浇筑50m3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 混凝土结构必须制作:标准养护试件、结构拆模试件和结构实体混凝土试件。 用于评定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以标准养护28天后进行强度试验。 用于检查结构实体检验的同条件养护试块,应在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d时所对应的龄期)进行强度试验。时间在14天到60天。 结构拆模试件的留置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每组试件(包括相对应的同条件试块增设的)试样必须取自同一次搅拌的混凝土拌合物。 注:1、预拌混凝土除应在预拌混凝土厂内按规定留置试件后,应按以上规定留置试件 2、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 材料名称 取样批量 取样数量及方法 17 抗渗 混凝土 同一混凝土等级、同一抗渗等级、同一配合比、生产工艺基本相同,每台班不超过500m3,至少留置1组试块,且每单位工程不得少于两组. 每组试件必须取自同一次搅拌的混凝土拌合物。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试件,应以标准养护28天以后进行抗渗性能试验。 18 砌筑砂浆 同一强度等级、同一配合比、同种材料、每台搅拌机,每一楼层或250m3砌体为一个取样单位(基础砌体按一个楼层计)。 每一取样单位标准养护试块的留置组数不得少于一组,每组6块。 试块要有代表性,每组试块的试样必须取自同一次拌制的砌筑砂浆拌合物 施工中取样应在使用地点的砂浆槽、砂浆运输车或搅拌机出料口,至少从3个不同部位集取。数量应多于试验用料的1-2倍。 19 砖 及砌块 烧结普通砖 同一产地同一规格每15万块/批不足15万块亦作为一批 检验强度等级的砖每一组取样10块 检验强度等级的砼小型砌块每一组取样5块 检验强度等级、密度等级的蒸压加气砌块各取三组9块试验块(100×100×100) 检验强度等级的轻集料砼小型砌块每一组取5块,检验密度等级的轻集料砼小型砌块每一组取3块 取样方法: ⑴按规范要求预先确定抽样方案,在成品堆垛中随机抽取 ⑵不允许替换 烧结多孔砖 同一产地同一规格每5万块/批不足5万块亦作为一批 砼小型砌块 蒸压加气砌块 轻集料砼小型砌块 同一产地同一规格每1万块/批不足1万块亦作为一批 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 同一产地同一规格每3万块/批不足3万块亦作为一批 20 沥青基防水卷材 同一生产厂、同一品种、同一标号,同一等级,≤ 1000卷/批. 在一验收批中抽取5卷,经规格尺寸和外观质量检验合格后,任取合格卷中的1卷,截去300mm后,纵向截取1800mm作为样品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同一生产厂、同一品种、同一规格, ≤ 1000卷/批. 21 建筑石油沥青 同一产地、同一类型、同一标号。 ≤ 5000m2/批. 每一验收批取样1kg,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同时应不少于5处,每处取洁净的等量的试样共1kg 22 防水涂料 同一规格、品种、牌号的,每10t为一批,不足10t按一批进行抽检。 在每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桶,取2㎏样品,放入不与涂料发生反应的干燥密闭容器中。 23 聚氨脂防水涂料 同一类型、同一规格15t为一批,不足15t按一批计(多组份产品按配比取)。 在每一批产品中各随机抽取一桶,甲、乙组份样品总量为3㎏(按配比取,甲组份要半桶,乙组份要一桶),放入不与涂料发生反应的干燥密闭容器中。 材料名称 取样批量 取样数量及方法 24 土工试验 地基填土密实度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每1000 m2以上工程每100 m2至少有1点;3000 m2以上工程,每300 m2至少应有1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 1、 填土前应送土样50kg至试验室进行土壤击实试验,得到土壤最大干这密度及最佳含水率; 2、 依据土壤击实报告中最佳含水率,控制土壤碾实或夯实现场土含水量,碾压或夯实过程按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分层,(其中粘土类分层厚度200~250mm,砂和砂石类地基用平振法分层厚度200~250mm,用夯实法分层厚度150~200mm),并及时通知试验室进行现场填土密实度检测。 25 外墙饰面砖粘结试验 现场镶贴的外墙饰面砖工程:每300 m2同类墙体取1组试样,每组3个块,每一楼层不得少于1组,不足300 m2同类墙体,每两楼层取1组试样,每组3块。 1、施工前项目部先对饰面砖进行粘贴模拟试验,经试验室进行粘结强度试验,若不合格应由项目部重新进行新的施工方案确定,并再次对饰面砖进行粘贴模拟试验,合格后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2、项目部外墙饰面砖粘结后即向试验室申请进行外墙饰面砖粘结强度试验; 3、在粘结龄期28天后试验室现场进行外墙饰面砖粘结力拉拔试验。 26 植筋、螺栓 同规格、同施工条件、基本相同部位,每1000根抽取1根,每批不小于3根。 27 钢管脚手架扣件 按10000件为一批,不足10000件按一批进行抽检。 旋转扣件、对接扣件各取8个,直角扣件取16个。 钢管取4根1米长的试件,二根作拉伸试验,二根作冷弯试验。 建筑节能工程进场材料和设备的复验、现场检测项目及检验频次和取样方法 A.0.1 建筑节能工程进场材料和设备的复验项目应符合表A.0.1的规定。 A.0.1 建筑节能工程进场材料和设备的复验项目 章号 分项工程 复验项目 对应规范条文 4 墙体节能工程 1均质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 2非匀质保温材料:传热系数或热阻; 3有机保温材料:燃烧性能; 4 粘结材料:粘结强度; 5 增强网: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 6 浅色饰面材料: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7 热反射隔热涂料:太阳反射比和半球发射率。 4.2.1 5 幕墙节能工程 1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有机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 2 幕墙玻璃:可见光透射比、传热系数、遮阳系数、中空玻璃露点; 3隔热型材:抗拉强度、抗剪强度; 4透明半透明遮阳材料:太阳光透射比、太阳光反射比。 5.2.2 6 门窗节能工程 1隔热型材:抗拉强度、抗剪强度; 2 门窗玻璃:可见光透射比、遮阳系数、中空玻璃露点、贴膜玻璃的紫外线透射比; 3外门窗气密性; 4 透明半透明遮阳材料:太阳光透射比、太阳光反射比。 6.2.2 7 屋面节能工程 1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 2有机保温材料:燃烧性能; 3 热反射隔热涂料:太阳反射比和半球发射率; 4 屋面浅色饰面材料: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5 光屋面的气密性能和玻璃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中空玻璃露点; 6其他保温绝热材料:热工性能。 7.2.1 8 通风与空调 节能工程 1 风机盘管机组:供冷量、供热量、风量、出口静压、噪声及功率; 2绝热材料: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 3有机绝热材料:燃烧性能; 4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风机:风量、出口静压、噪声和功率。 8.2.2 8.2.3 9 太阳能热水 系统节能工程 1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 2 有机保温材料:燃烧性能。 9.2.2 10 配电与照明 节能工程 电缆、电线相应截面的每芯导体电阻值。 10.2.3 A.0.2 建筑节能工程进场材料和设备复验项目、检验频次和取样方法 分项 工程 复验项目 检验频次 取样方法 备注 1.墙体、屋面工程 1.1非匀质保温材料传热系数或热阻 同材料同实体构造检测1次 实验室砌筑与现场实体构造相同外墙一面 GB/T 13475-2008 1.2 有机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 同厂家同品种的产品抽检不少于1组 190mm×90mm×制品厚度,5块;(80~150)mm×(10±0.5)mm×(10±0.5)mm,15块 GB 8624-2006 GB 8626-2007 GB/T 2406.1-2008 GB/T 2406.2-2009 1.3保温板材的导热系数、材料密度、压缩强度 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产品,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在20000m2以下时各抽检不少于3次;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在20000m2以上时各抽检不少于6次 (100±1)mm×(100±1)mm×制品厚度,10块;300mm×300mm×制品厚度,2块 GB/T 10801.1-2002 GB/T 10801.2-2002 1.4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抗压强度、导热系数 100×100×100(mm)立方体试块3组共9块,且分别标明在块体中的上、中、下位置及膨胀方向;300×300×30(mm)或200×200×30(mm)板状试件2块,且厚度方向垂直于制品膨胀方向 GB/T 11969-2008 1.5喷涂聚氨酯硬泡体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压缩强度、粘结强度 在喷涂施工现场,用相同的施工工艺条件单独制成3个尺寸约500×500×50(mm)的泡沫体,粘结强度试件由试验人员在现场制作 JC/T 998-2006 1.6 保温砂浆、浆料的导热系数、压缩强度、软化系数、粘结强度、线收缩率 每批抽取10kg。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另带聚苯颗粒约40升 GB/T 20473-2006 1.7耐碱网布的单位面积质量、耐碱断裂强力及其保留率、断裂应变 去除布卷端头至少1000mm,在不同的布卷上分别裁取长约1000mm的整幅网布3块 JC/T 841-2007 1.8热镀锌电焊网的焊点抗拉力、镀锌层质量 去除网卷端头至少1000mm,在不同的网卷上分别截取长约1000mm的整幅电焊网3块 QB/T 3879-1999 1.9聚苯乙烯板胶粘剂拉伸粘结强度 每批抽取15kg JG 149-2003 1.10聚苯乙烯板抹面胶浆拉伸粘结强度 每批抽取15kg JC/T 993-2006 1.11保温料浆施工中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导热系数、干密度、压缩强度 每个检验批抽样不少于3次 100×100×100(mm)8块;300×300×30(mm)3块。成型方法、养护时间、养护条件见JG158-2004中6.5条 GB 50411-2007 1.12外墙、屋面外表面材料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同厂家、同品牌、同批号一次进货、面积不大于5000m2为一批,每批抽1组。 不定形材料如涂料,取样2升;定形材料如面砖,取样5块 GJB 2502.2-2006 1.13反射隔热涂料的太阳反射率和半球发射率 不少于5kg JC/T 1040-2007 GJB 2502-2006 2.幕墙、门窗工程 2.1有机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 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产品抽检不少于1组 190mm×90mm×制品厚度,5块;(80~150)mm×(10±0.5)mm×(10±0.5)mm,15块 GB 8624-2006 GB 8626-2007 GB/T 2406.1-2008 GB/T 2406.2-2009 2.2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密度 整幅岩棉、矿渣棉板、毡或管壳3件 GB/T 11835-2007 2.3绝热用玻璃棉及其制品导热系数、密度 整幅玻璃棉板、毡或管壳3件 GB/T 13350-2008 2.4绝热用硅酸铝棉及其制品导热系数、密度 整幅硅酸铝棉板、毡或毯3件 GB/T 16400-2003 2.5幕墙、门窗玻璃(含贴膜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遮阳系数 整幅玻璃2块 GB/T 2680-1994 JGJ 151-2008 2.6幕墙、门窗、光屋面中空玻璃露点 至少每批取3块 进场检验至少每批取3块,出厂检验按产品标准执行 2.7隔热型材的拉伸、抗剪强度 每批抽取4根,截取4段×1m的试样 GB 5237.6-2004 2.8幕墙的气密性 面积大于3000m2或建筑外墙面积50%时 现场抽取材料和配件,在试验室安装制作试件,试件包括典型单元、典型拼缝、典型可开启部分 GB/T 15227-2007 2.9外窗的气密性 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产品抽检不少于1组 3樘/组,每樘样窗须安装镶嵌框(副框) GB/T 7106-2008 2.10透明半透明遮阳材料的光学性能 同厂家、同品种材料抽检不少于1次 按相应产品标准要求抽取样品 GB/T 2680-1994 JGJ 151-2008 3.通风、空调与空调系统工程 3.1有机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 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产品抽检不少于1组 (250)mm×(90)mm×制品厚度,15块 GB 8624-2006 GB 8626-2007 GB/T 2406.1-2008 GB/T 2406.2-2009 3.2柔性泡沫橡塑绝热制品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 单位工程同厂家同材质材料不少于2次 100mm×100mm×制品厚8块,300mm×300mm×制品厚2块 GB/T 17794-2008 3.3风机盘管机组的供冷量、供热量、风量、出口静压、噪声、功率 单位工程同厂家的风机盘管机组按总数量的2%但不少于2台检测 随机抽检,整机送样 GB/T 19232-2003 3.4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的风量、出口静压、功率 同厂家同规格的设备按总数的2%但不少于2台检测 随机抽检,现场检测 GB/T 14294-1993 GB 50243-2002 4.配电与照明工程 4.1低压配电电缆电线相应截面的电阻值 单位工程同厂家各种规格总数的10%,且不少于2种规格 单芯电线抽取包装完好、卷绕整齐并含有完整的产品标签的样品1捆(至少长度60米),多芯电缆抽取>2m×1段 GB 50411-2007 5.太阳能热水系统 5.1保温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 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产品抽检不少于1组 100mm×100mm×制品厚8块,300mm×300mm×制品厚2块 GB/T 17794-2008 A.0.3 建筑节能工程现场检测项目、检验频次和检测方法 检测项目 检测频次 检测方法 1.保温板材与基层的粘结强度 每个验收批抽查不少于3处 按JGJ 144附录B进行现场拉拔试验 2.后置锚固件锚固力现场拉拔试验 每个验收批抽查不少于3处 按JGJ 145-2004或DBJ/T 15 -35-2004或合同约定的方法进行现场拉拔试验 3.外墙外保温工程饰面砖粘结力现场拉拔试验 带饰面砖预制墙板,同类型每1000m2为一批,每批取1组,每组应为3块板; 现场粘贴饰面砖,每1000m2同类墙体为1批,每批取1组3个试件,每相邻的三个楼层至少取一组。 按JGJ 110-2008进行现场拉拔试验 4.外墙节能构造现场钻芯检测 单位工程每种节能保温做法至少取3个芯样。取样部位宜均匀分布,不宜在同一房间外墙上取2个或2个以上芯样。 按本规范附录E进行 5.风管和风管系统的严密性和漏风量 单位工程按总数量抽检20%,且不少于1个系统。 按GB 50243-2002附录A进行 6.系统总风量、风口风量 单位工程按系统总数量抽检10%,且不少于1个系统。 按GB 50243-2002附录B进行 7.空调机组的水流量 单位工程按系统总数量抽检10%,且不少于1个系统。 按CJ/T 3063-19进行 8.空调系统冷热水、冷却水总流量 全数检测 按CJ/T 3063-19进行 9.室内温度 居住建筑每户抽测卧室或起居室1间,其他建筑按房间总数抽测10%。 按GB/T 18204.13-2000进行 10.低压配电电源质量(含供电电压偏差、公共电网谐波电压、谐波电流、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全数检测 按GB/T 15543-2008、GB/T 14549- 1993进行 11.平均照度和功率密度值 每种功能区不少于2处 按GB/T 5700-2008进行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应用图解的图书目录

首先,建筑工程有十大分部工程,包括: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屋面、建筑给水排水及暖、建筑电气、智能建筑、通风与空调、电梯、建筑节能工程。

1、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屋面属于土建部分,这四大分部需要提交的资料有:

1)、施工管理类资料包括:

工程概况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工程质量事故报告。

2)、施工技术类资料包括:

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施工方案、图纸会审记录、工程设计变更、工程洽商记录

3)、主要物资及施工试验报告资料包括:

钢筋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焊条(剂)合格证、焊接试(检)验报告、水泥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砖(砌块)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砂子试验报告、石子试验报告、防水材料合格证及试验报告、隔热保温材料合格证、防腐材料合格证、预制构件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商品混凝土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申请单、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砂浆配合比申请单、砂浆试块试验报告、土壤干密度试验报告、土壤击实试验报告、室内环境检验报告

4)施工记录包括:

地基钎探记录、地基验槽记录、地基处理施工记录、混凝土施工记录、坍落度检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构件吊装记录、新材料、新工艺施工记录、节能、保温测试记录、重要施工记录、沉降观测记录、工程定位测量及复测记录、基槽及各层放线测量及复测记录

5)、验收类资料包括: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注:施工管理资料、施工技术类资料及验收类资料所有分部工程都是一致的,故下面的分部工程将不再描述。

2、建筑电气分部需要提交的资料有:

1)、主要物资及施工试验报告资料包括:

材料、配件、设备出厂合格证及检(试)验报告

2)、施工记录包括:

电气设备调试记录、绝缘电阻测试记录、接地电阻测试记录、大型灯具牢固性检查记录

3、建筑给排水及暖分部需要提交的资料有:

1)、主要物资及施工试验报告资料包括:

材料、配件、设备出厂合格证及检(试)验报告

2)、施工记录包括:

管道、设备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报告、管道系统吹洗(脱脂)检验记录、给水管道通水试验记录、排水管道通球试验记录、锅炉烘、煮炉、设备试运转记录

4、通风与空调分部需要提交的资料有:

1)、主要物资及施工试验报告资料包括:

材料、配件、设备出厂合格证及检(试)验报告

2)、施工记录包括:

制冷、空调、水管道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记录、制冷设备运行调试记录、通风、空调系统调试记录

5、电梯分部需要提交的资料有:

1)、主要物资及施工试验报告资料包括:

材料、配件、设备出厂合格证及检(试)验报告

2)、施工记录包括:

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绝缘电阻测试记录、负荷试验、安全装置检查记录、电梯运行记录

调整试验报告

6、建筑智能化分部需要提交的资料有:

1)、主要物资及施工试验报告资料包括:

材料、配件、设备出厂合格证及检(试)验报告

2)、施工记录包括:

系统功能测试及设备测试记录、系统检测报告、系统试运行记录、系统电源及接地检测记录

7、建筑节能分部需要提交的资料有:

大部分地区要求节能工程都是单组组卷,交由墙改办,由墙改办出具建筑节能验收报告。

主要包括以下分类:

1)、墙体节能工程包括:

保温板材的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粘结材料的粘结强度、增强网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

2)、幕墙节能工程包括: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幕墙玻璃:可见光透射比、传热系数、遮阳系数、中空玻璃露点、隔热型材:抗拉强度、抗剪强度。

3)、门窗节能工程包括:

严寒、寒冷地区:气密性、传热系数和中空玻璃露点、夏热冬冷地区:气密性、传热系数,玻璃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中空玻璃露点、夏热冬暖地区:气密性,玻璃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中空玻璃露点

4)、屋面节能工程包括:

保温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压缩强度或压缩强度

5)、地面节能工程包括: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压缩(10%)强度、防火性能

6)、暖节能工程包括:

散热器的单位散热量、金属热强度、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

7)、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包括:

风机盘管机组的供冷量、供热量、风量、出口静压、噪声及功率、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

8)、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包括:

电缆、电线截面和每芯导体电阻值试验报告。

另外,还有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及分户验收资料。

中央空调相关规范有哪些

出版说明

1 通风空调工程概论

1.1 通风空调工程的分类及组成

1.1.1 通风系统

(一)通风的概念与分类

(二)空气中有害物浓度、卫生标准和排放标准

(三)除尘系统

1.1.2 空调系统

(一)集中式空调系统

(二)局部式空调系统――空调机组

(三)混合式空调系统

1.1.3 空气洁净系统

(一)非单向流洁净室

(二)单向流洁净室

1.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体系及特点

1.2.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体系

1.2.2 “十六字方针”内容及理解

1.2.3 “2002年版验收规范”的内容、模式和特点

1.2.4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编制目的

与应用要求

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要求

1.3.1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

1.3.2 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与验收规定

(一)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合格规定

(二)建筑工程的非正常验收

(三)拒绝验收的工程

1.3.3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程序和组织

(一)建筑工程验收的程序和内容

(二)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组织

(三)工程质量验收意见分歧的解决

(四)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五)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2 术语

2.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常用术语

2.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术语

3 基本规定

3.1 工程施工管理规定

3.1.1 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划分

3.1.2 对施工企业与施工人员的规定

3.1.3 现场质量管理规定

3.2 工程质量控制规定

3.2.1 材料及设备的进场验收

3.2.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3.2.3 工程质量验收规定

3.2.4 系统调试与检测

(一)检测条件

(二)检测仪器的选用

(三)样点的规定

(四)样量的确定

(五)检测样的规定

(六)记录数据评价

(七)测试记录

3.3 工程质量保修规定

4 风管制作

4.1 基本规定

4.1.1 本章规范适用范围

4.1.2 风管系统类别划分

4.1.3 矩形风管弯管制作

(一)矩形弯头的加工

(二)弯头内导流片的组装

4.1.4 圆形风管弯管制作

4.1.5 风管连接要求

(一)咬口连接

(二)铆钉连接

4.1.6 风管加固规定

(一)圆形风管加固

(二)矩形风管加固

(三)空气洁净系统风管加固

4.1.7 风管密封要求

(一)薄钢板风管法兰铆接密封措施

(二)薄钢板风管无法兰连接密封措施

(三)空气洁净系统风管密封措施

4.2 金属风管制作

4.2.1 金属风管材料

(一)材料规格

(二)材料验收

4.2.2 金属风管制作

(一)不锈钢风管加工制作

(二)铝板风管加工制作

4.2.3 金属风管连接

(一)金属风管的连接形式及适用范围

(二)矩形风管角钢法兰连接

(三)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

(四)矩形或圆形风管承插式连接

(五)矩形风管C形、S形插条连接

4.2.4 金属风管加固

(一)风管加固形式与刚度等级

(二)加强筋规格与间距

(三)风管加固施工要求

4.2.5 铝箔风管制作

(一)材料质量要求

(二)风管制作

(三)风管法兰连接

(四)风管加固

4.3 非金属风管制作

4.3.1 非金属风管材料

(一)非金属风管板材规格要求

(二)聚氯乙烯塑料技术性能及硬聚氯乙烯塑料规格

(三)硬聚氯乙烯塑料板加工、储存与运输

4.3.2 非金属风管连接

(一)法兰结构、规格与制作

(二)非金属风管焊接连接

(三)非金属风管套管连接

4.3.3 非金属风管加固

(一)塑料风管的加固

(二)无机玻璃钢风管的加固

4.3.4 硬聚氯乙烯风管制作

(一)硬聚氯乙烯风管手工焊接

(二)硬聚氯乙烯风管机械热对挤焊接

4.3.5 有机玻璃钢风管制作

(一)有机玻璃钢风管制作方法分类

(二)有机玻璃钢风管手糊成形

4.3.6 无机玻璃钢风管制作

(一)材料质量要求

(二)风管制作参数

(三)风管质量要求

4.4 复合材料风管制作

4.4.1 材料要求与制作规定

(一)复合风管制作材料

(二)风管制作技术要求

4.4.2 风管连接与加固

(一)复合材料风管连接

(二)复合材料风管加固

4.5 防火风管制作

4.5.1 材料规格要求

4.5.2 材料质量验收

4.6 砖、混凝土风道施工要求

4.6.1 变形缝构造

4.6.2 水泥砂浆抹面

4.7 净化空调系统风管安装

4.7.1 法兰垫料的选用

4.7.2 风管的安装

4.8 风管质量验收

4.8.1 风管规格及尺寸

4.8.2 风管工艺性能检测

4.8.3 风管制作验收资料

5 风管部件与消声器制作

5.1 基本规定

5.2 风管部件制作

5.2.1 风阀基本要求

5.2.2 插板风阀

(一)插板风阀构造

(二)平、斜插板阀制作

(三)密闭式插板阀安装

5.2.3 止回风阀

5.2.4 三通调节风阀

5.2.5 手动单叶片或多叶片调节风阀

5.2.6 电动、气动调节风阀

5.2.7 风量平衡阀

5.2.8 净化空调系统风阀

5.2.9 防火风阀与排烟阀

(一)防火阀分类及规格

(二)排烟阀分类及规格

(三)防火阀与排烟阀的制作

5.2.1 0风口

(一)风口的形式

(二)风口规格尺寸

(三)矩形空气分布器的制作

(四)百叶式风口的制作

(五)旋转式风口制作

(六)直片式送、吸风口散流器制作

(七)上吸式均流侧吸罩制作

(八)槽边吹、吸风罩制作

5.2.1 1风帽的制作

(一)风帽制作的一般要求

(二)圆筒形、伞形风帽制作

(三)滴水盘、槽制作

5.2.1 2导流叶片与检查门

(一)防火板风管导流叶片设置

(二)复合材料风管导流叶片设置

(三)矩形弯管导流片制作

5.2.1 3柔性短管制作

(一)柔性短管制作材料

(二)帆布短管制作

(三)塑料布短管制作

5.3 消声器制作

5.3.1 消声器制作材料

(一)消声器的种类

(二)消声器制作选材

5.3.2 消声器制作要求

6 风管系统安装

6.1 基本规定

6.1.1 本章规范适用范围

6.1.2 风管的连接

(一)风管排列法兰连接

(二)风管连接的密封

(三)风口与管道的连接

6.1.3 支吊架安装与固定

(一)预埋件与紧固件

(二)支、托、吊架生根固定及连接

(三)新型支架节点结构形式

(四)吊架的安装

6.2 风管安装

6.2.1 风管安装基本规定

(一)安装前检查

(二)风管吊装与找正

(三)风管地沟敷设

6.2.2 非金属风管安装

(一)塑料风管的架设

(二)热延伸的补偿和振动的消除

6.2.3 复合材料风管的安装

(一)支吊架选用及安装

(二)风管与阀部件的连接及安装

(三)风管严密性质量要求

(四)风管安装的其他要求

6.2.4 无法兰连接风管的安装

(一)风管无法兰连接

(二)风管安装

6.2.5 净化空调系统风管的安装

(一)施工条件

(二)风管的安装

(三)系统风管的检漏

6.2.6 风管的防护

(一)硬聚氯乙烯塑料风管过墙保护

(二)硬聚氯乙烯塑料风管穿楼板保护

6.3 风管部件安装

6.3.1 风管部件安装基本规定

(一)安装基本要求

(二)成品保护措施

(三)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3.2 风帽安装

6.3.3 风罩安装

(一)风罩(排风罩)形式

(二)排风罩加工制作

(三)排风罩布置及安装

6.3.4 风口安装

(一)S型矩形联动可调百叶风口安装

(二)管式条缝散流器安装

(三)FSQ球形旋转风口安装

6.3.5 防火阀、排烟阀安装

(一)防火阀安装

(二)排烟口、送风口安装

6.3.6 密闭阀安装

6.4 吸尘系统安装

6.5 风管系统严密性检验

6.5.1 漏光检测方法

6.5.2 漏风量测试方法

7 通风与空调设备安装

7.1 基本规定

7.1.1 本章规范适用范围

7.1.2 设备质量与放线就位

(一)风机开箱检查

(二)设备清洗、检查

(三)基础验收、放线

7.2 通风机安装

7.2.1 通风机安装技术规定

(一)通风机的类型

(二)风机的搬运和吊装

(三)离心式通风机安装

(四)轴流式通风机安装

(五)通风机的防振

(六)通风机安装防护

7.2.2 通风机安装质量要求

7.3 风机盘管机组安装

7.3.1 风机盘管机组的结构形式

7.3.2 风机盘管机组的部件组成

7.3.3 风机盘管安装工艺要求

7.3.4 机组试运转

7.4 过滤器安装

7.4.1 过滤器安装技术规定

(一)过滤器分类及选用

(二)过滤器安装基本要求

7.4.2 高效过滤器安装

(一)高效过滤器结构性能

(二)高效过滤器安装工艺

(三)高效过滤器渗漏检查

7.5 除尘器安装

7.5.1 除尘器安装通用规定

(一)除尘设备分类

(二)除尘器基础验收

(三)设备开箱检查验收

(四)设备安装要求

7.5.2 静电除尘器安装

7.5.3 袋式除尘器安装

(一)布袋式除尘器型号及技术性能

(二)脉冲袋式除尘器型号及外形尺寸

(三)除尘器安装要点

7.5.4 除尘设备安装质量要求

7.6 消声器安装

(一)施工准确

(二)施工要点

7.7 空气处理设备安装

7.7.1 电加热器安装

7.7.2 加湿器安装

(一)蒸汽喷管

(二)干式蒸汽加湿器

(三)电加湿器

7.7.3 去湿机安装

7.8 换热器安装

7.8.1 空气换热器型号、性能及适用范围

7.8.2 空气换热器的安装步骤及方法

7.9 空气处理室安装

7.1 0空调机组安装

7.1 0.1 单元式空调机组安装

(一)分体式空调机组的组成及安装(以挂墙式为例)

(二)整体式空调机组的分类及安装

(三)窗式空气调节器安装

7.1 0.2 组合式、柜式空调机组安装

(一)机组的形式

(二)机组性能考核要求

(三)组合式空调机组安装

(四)新风空调器安装

7.1 1洁净室空气净化设备安装

7.1 1.1 洁净工作台的安装

7.1 1.2 生物安全柜的安装

7.1 1.3 风口机组的安装

7.1 1.4 传递窗的安装

7.1 2装配式洁净室的安装

7.1 2.1 装配式洁净室构造

7.1 2.2 塑料地面的铺设

7.1 2.3 板壁的安装

8 空调制冷系统安装

8.1 基本规定

8.1.1 本章规范适用范围

8.1.2 设备规格与搬运要求

8.2 制冷设备与制冷机组安装

8.2.1 制冷设备安装

(一)基础施工与验收

(二)设备就位与初平

(三)精平与基础抹面

(四)设备拆卸与清洗

(五)冷凝器安装

(六)蒸发器安装

(七)制冷剂泵安装

8.2.2 制冷机组安装

(一)活塞式制冷机组安装

(二)螺杆式制冷机组安装

(三)离心式压缩机组安装

(四)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安装

8.2.3 制冷设备与机组试验

8.3 制冷系统管道及阀门安装

8.3.1 基本规定

8.3.2 制冷系统管道安装

(一)制冷系统管道的布置

(二)制冷管道的除锈及切割

(三)制冷系统管道连接

(四)制冷系统管道架空敷设

(五)制冷系统管道地下敷设

8.3.3 制冷管道试验

(一)制冷管道系统的气密性试验

(二)制冷管道系统的真空试验

8.3.4 制冷系统阀门安装

(一)阀门清洗与检查

(二)阀门压力试验

(三)阀门安装

8.4 燃油燃气管道及设备安装

8.4.1 燃油系统管道与设备设置要

8.4.2 燃油管道安装

8.4.3 燃气管道安装

8.4.4 油泵、制冷剂泵安装

8.5 制冷系统吹扫

9 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安装

9.1 基本规定

9.1.1 空调水系统的类型

9.1.2 水系统典型图例

9.2 管道连接

9.2.1 管道焊接

9.2.2 管道螺纹连接

9.2.3 管道法兰连接

9.2.4 管道与空调制冷设备的连接

9.3 管道安装

9.3.1 基本规定

(一)管道安装条件

(二)管道安装原则与要求

9.3.2 支、吊架安装

9.3.3 金属管道安装

(一)管道连接

(二)管子的检查和清洗

(三)管材的下料切割

(四)管道敷设

9.3.4 钢塑复合管安装

9.3.5 空调用蒸汽管道安装

9.3.6 管道部件安装

9.3.7 管道系统水压试验

(一)试验管路连接

(二)灌水前的检查

(三)水压试验

9.4 阀门安装

9.4.1 阀门安装一般要求

9.4.2 电动调节阀安装

9.4.3 平衡阀安装

9.5 补偿器安装

9.5.1 管道热伸长量的确定

9.5.2 管道自然补偿

9.5.3 套筒式补偿器

9.5.4 波形补偿器

9.6 冷却塔安装

9.6.1 冷却塔的形式

9.6.2 冷却塔本体安装

9.6.3 薄膜式淋水装置的安装

9.6.4 布水装置的安装

9.6.5 通风设备的安装

9.6.6 收水器的安装

9.7 水泵安装

9.7.1 卧式离心泵安装

9.7.2 立式离心泵安装

9.7.3 水泵管路安装

9.8 其他附属设备安装

9.8.1 膨胀水箱

9.8.2 分水器和集水器

9.8.3 室温调节器

9.8.4 水过滤器

10 防腐与绝热

10.1 防腐工程施工

10.1.1 材料要求

(一)常用的油漆及选用

(二)对油漆材质的要求

10.1.2 施工条件与施工要求

(一)作业条件

(二)涂漆的方式

(三)涂漆施工程序

(四)涂漆施工要点

10.1.3 风管及支吊架防腐施工

(一)去污与除锈

(二)管道涂漆要求

(三)涂刷油漆注意事项

10.2 绝热工程施工

10.2.1 材料要求

(一)常用保温材料性能

(二)绝热材料质量

10.2.2 施工条件

(一)绝热工程施工条件

(二)绝热工程施工程序

10.2.3 风管绝热层结构

(一)矩形风管岩棉(或玻璃棉)毡、板保温钉固定结构

(二)矩形风管板材绑扎式保温结构

(三)矩形风管板材及木龙骨式保温结构

(四)矩形风管散材、毡材及木龙骨保温结构

(五)矩形风管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粘接保温结构

(六)空调圆形风管保温结构

10.2.4 风管及部件绝热施工

(一)工艺流程

(二)保温材料裁切

(三)保温钉粘接与保温材料铺覆

(四)各类保温材料做法

(五)缠玻璃丝布

(六)外壳防护

10.2.5 管道绝热层施工

(一)绝热厚度与材料选用

(二)管件及管道附件保温处理

(三)交叉管道的保温

(四)硬质材料绝热施工

(五)管道支撑(支吊架、支座)部位施工

10.2.6 管道防潮层施工

(一)防潮层的形式

(二)防潮层施工注意事项

10.3 金属保护壳施工

10.3.1 材料选用要求

10.3.2 保护层施工规定

11 系统调试

11.1 系统调试基本要求

11.1.1 测试仪器和仪表

(一)测温仪表

(二)测定相对湿度的仪表

(三)测风速仪表

(四)测风压的仪表

(五)调试仪表要求

11.1.2 系统调试实施单位

11.1.3 系统调试项目与检查要求

11.1.4 系统调试前后对承包单位的工作要求

(一)试运转、调试应具备的条件

(二)调试前的工作准备

(三)试运转和调试程序

(四)资料的整理及移交

11.2 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试

(一)风机试运转

(二)水泵试运转

(三)冷却塔试运行

(四)制冷设备试运转

11.3 系统无生产负荷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

11.3.1 基本规定

(一)试运转及调试条件

(二)试运转测试项目

(三)试运转质量控制内容

11.3.2 通风工程系统无生产负荷联动试运转及调试

(一)试运转前的检查

(二)试运转过程中的检测项目

11.3.3 空调工程系统无生产负荷联动试运转及调试

(一)制冷系统试运转及调试

(二)空调系统试运转及调试

11.4 系统调试检测要求

11.4.1 防排烟系统

(一)防排烟系统的风量测定

(二)防排烟系统试运行要求

11.4.2 净化空调系统

(一)风量或风速的测试

(二)室内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测试

(三)单向流洁净室截面平均速度及速度不均匀度的检测

(四)静压差的检测

11.4.3 控制和监测设备

(一)系统投运前的准备工作

(二)空调自动调节系统控制线路检查

(三)调节器及检测仪表单体性能校验

(四)自动调节系统及检测仪表联动校验

12 竣工验收

12.1 竣工验收的概念及要求

12.1.1 通风与空调工程竣工验收的概念

(一)竣工验收的依据

(二)竣工验收的标准

12.1.2 通风与空调工程竣工验收的实施

(一)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自检

(二)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验收

(三)试车检验与工程交接

12.2 观感质量检查

12.3 通风与空调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12.3.1 隐蔽工程质量检查要求

12.3.2 竣工验收资料检查内容

13综合效能的测定与调整

13.1 通风与空调工程综合效能测定与调整要求

13.2 通风与空调工程综合效能试验项目

13.2.1 通风、除尘系统

(一)空气含尘浓度的测定

(二)高效过滤器的泄漏检测

13.2.2 空调系统综合效能试验

(一)通风与空调系统风量的测试与调整

(二)空调系统噪声测定与调整

(三)空调、洁净房间内气流组织的测定与调整

(四)空调系统综合效果测定

13.3 净化空调系统综合效能试验

13.3.1 洁净度的检测与调整

13.3.2 单向流洁净室平均风速及风速不均匀度的测定

13.3.3 空气洁净系统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中央空调设计规范

1.总则  主要规定了这本规范适用的范围,那就是“适用于上海地区新建与扩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中,以舒适性要求为主,制冷量在7-80kw的家用(商用)中央空调的设计。改建工程可参照规范执行。” 2.术语  与本规范有关的,在其他规范中不大引用的术语。  3.设计参数  按室外气象参数与室内空气质量两方面进行规定。室外气象参数是空调设计使用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室内空气质量是根据目前常用的家用中央空调自身特点而制定的室内空气温度、含尘量、新风量等的一系列规定。  4.空气调节  4.1 负荷计算 规定了空调负荷计算的要求与方法,并对家用中央空调使用的特殊性作了计算上的要求。  4.2 系统设计 规定了空调风系统的划分原则,并对分体多联空调系统、水环热泵空调系统、空调水管路系统、冷却塔和排风系统等设计、选用提出了要求。  4.3 空气处理与分布 在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空气分布、送风温差、空气循环次数及风速等方面规定了设计要求。  5.设备、管道与布置  5.1 一般规定 设备及管道材料的选择与布置应符合国家和上海市发布的现行法令、规范、标准、条例。  5.2 设备、材料选择 对设备、材料作出了安全、高效、环保、节能的选择原则。  5.3 设备、管道布置 对设备、管道布置作了较严格规定,尤其是家用中央空调室外机的布置,更是涉及到人身安全的大问题,设计不容马虎。  6.防腐与保温  叙述了防腐与保温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规定,尤其是涉及到消防、安全,确保使用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如保温材料的选择、厚度的确定等。  7.监测与控制  规定了家用中央空调监测与控制的一般要求、设置原则;空调系统有代表性的参数检测仪表的要求;空调系统监控手段等。  8.消声与隔振  提出了消声与隔振设计原则,规定了必须执行的有关规范、设备选择、布置以及家用中央空调各个设计环节和消声隔振的技术要求。  这本规范的制定,将有助于提高行业内家用中央空调的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及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必将会提高家用中央空调协会和协会会员单位在广大用户心目中的可信度。

1 总则

1.0.1为保证家用(商用)中央空调设计的质量,使设计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卫生和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上海地区新建与扩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中,以舒适性要求为主,制冷量在7-80kw的家用(商用)中央空调的设计。改建工程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1.0.3家用(商用)中央空调设计时,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0.l家用(商用)中央空调

主要用于居住和公共建筑中,以满足舒适性为目的,制冷量在7-80kw范围内,带集中冷热源的空调型式。

2.0.2空调风系统

空气经冷热、过滤等处理的送回风系统。

3 设计参数

3.1 室外气象参数

3.1.1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应用历年平均不保证一天的日平均温度。

3.1.2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用历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3.1.3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干球温度。

3.1.4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3.1.5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应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3.1.6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应用累年最冷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3.1.7夏季室外平均风速,应用累年最热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3.1.8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纬度、大气透明度和大气压力,按7月21日的太阳赤纬计算确定。

3.1.9一些主要城市的室外气象参数,应按《暖通空调气象资料集》中“室外气象参数”用。

3.2 室内空气质量

3.2.1冬季空调室内计算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温度              18- 22℃

人员经常活动范围内风速      不大于0.4m/s

当无热源时,冬季室外空调计算温度用5℃。

3.2.2设计集中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房间的用途,按下列规定用:

1.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用16-20℃;

2.房间,不宜低于下列数值:

  浴室              25℃

  更衣室             23℃

  托儿所、幼儿园、医护室     20℃

  盥洗室、厕所          12℃

  办公用室            16℃

3.2.3夏季空调室内计算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温度            24-28℃

 相对湿度不大于       65%

 人员经常活动范围内风速   不大于0.5m/s

3.2.4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应不小于20m3/(h.人)。

3.2.5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应符合《室内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卫生标准》(GB17095)的规定,不应大于0.15mg/m3。

3.2.6通风与空调系统产生的噪声,传播至住宅主要使用房间的噪声级应不大于46dB(A)。

4 空气调节

4.l 负荷计算

4.1.1在方案设计阶段,可用冷负荷指标估算确定;在初步设计阶段,可用分项简化计算方法进行,分项内容包括围护结构、人员、设备、灯光、食物和新风(或渗透风),其中国护结构负荷项可按经验指标估算确定;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均应对空调房间或区域进行逐时冷负荷计算。

4.1.2逐时冷负荷计算应按国家现行《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

4.1.3空调房间或区域的夏季冷负荷,应按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

4.l.4空调系统冷负荷,应根据所服务房间的同时使用情况,按各空调房间或区域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

4.1.5对间歇使用空调的房间,在选择空调末端设备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物蓄热特性形成的负荷。

4.1.6对能单独使用空调的房间,在选择空调末端设备时,应考虑邻室不使用空调时形成的负荷。

4.1.7空调系统的冬季热负荷,可参考夏季冷负荷的数值,乘上经验系数决定。

4.2 系统设计

4.2.1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宜分别设置空调风系统:

 1.使用时间不同的房间;

 2.温度基数要求不同的房间;

 3.空气中含有异味、油烟或其他有害物质的房间;

 4.负荷特性相差较大及同时分别需供冷与供热的房间或区域。

4.2.2当房间舒适度要求较高时,宜用各个房间可进行室内温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

4.2.3对于舒适度要求较高、人员较长时间逗留的场所,应取保证新风量的措施。

4.2.4有条件时,应优先用变频或具有节能效果的变容量控制的空调系统;变频设备产生的高次谐波强度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4.2.5用分体多联空调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空调系统中,具有需同时分别供冷与供热的房间时,宜选择带有热回收的、能同时供冷与供热的空调系统;

 2.同一空调系统的规模、制冷剂管道最大长度。设备之间的最大高差、运行工况范围等,应符合设备性能的规定;

 3.选择设备时,应根据室内外设计温度、制冷剂配管长度。室内外机的标称冷热量及该设备技术参数等进行计算修正;

 4.空调系统制冷剂管道的管径、管材和管道配件应按生产厂技术要求选用,系统自控设备、制冷剂分配器等主要配件,均应由生产厂配套供应。

4.2.6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循环水水温直控制在15-35℃;

 2.循环水系统的冷却设备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决定用闭式或开式冷却水塔;当用开式冷却水塔时,宜设置中间换热器,由相互隔离的闭式循环水系统与开式冷却水系统组成;

 3.热源的供热量应根据建筑物冬季白天和夜间负荷特性、系统可回收内区余热等,经热平衡计算确定。

4.2.7设有排风的空调系统,宜设置新风与排风系统的热回收装置。

4.2.8空调水管路系统,宜用闭式循环系统,并应考虑水的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膨胀问题。

4.2.9冷却塔的选用和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冷却塔的进、出口水温和循环水量,在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条件下,应满足制冷机的要求;

 2.用旋转式布水器的冷却塔,运行时应有保证冷却塔冷却水量的措施;

 3.冷却塔应放置在通风条件良好、远离高温和有害气体的地方,并应避免漂水和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应用阻燃型材料制作的冷却塔,符合防火要求。

4.3 空气处理与分布

4.3.l空调系统的新风和回风应经过滤处理。

4.3.2空调房间的空气分布,应根据室内温度参数、允许风速、噪声标准和空气质量等要求,结合房间特点、内部装修及设备散热等因素综合考虑。

4.3.3高大空间的空调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空调负荷必须通过计算确定;

 2.应注意气流组织的合理性;当用侧向送风时,回风口宜布置在送风口的同侧下方;当用双侧送风时,两侧相向气流尚应在生活区或工作区以上搭接;侧向多股平行射流应互相搭接;

 3.应尽量减少非空调区向空调区的热转移,必要时,应在非空调区设置送排风装置。

 4.空调系统的夏季送风温差,当送风高度不大于5m时,不宜大于10℃;当送风高度大于5m时,不宜大于15℃。

4.3.4空调房间的空气循环次数不宜小于5h-1。

4.3.5送风口的出口面风速,应根据风量、射程、送风方式、风口类型、安装高度、室内允许风速和噪声标准等因素确定。

4.3.6回风口不应设在射流区或人员长时间停留的地点;用侧送风时,宜在送风口的同侧;条件允许时,可用集中回风或走廊回风,但走廊断面风速不宜过大。

4.3.7回风口的面吸风速度,宜按表4.3.7选用。

表4.3.7回风口的面吸风速度

回风口位置 吸风速度(m/s)

房间上部 4.0-5.0

房间下部 不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时 3.0-4.0

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时 1.5-2.0

用于走廊回风时 1.0-1.5

5 设备、管道与布置

5.1 一般规定

5.1.1设备及管道材料的选择与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标准、条例和上海市发布的规定。

5.1.2空调和通风系统的送、回风、排风管道的防火阀及其感温、感烟控制元件的设置应按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执行。

5.2 设备、材料选择

5.2.l应优先选用符合下列条件的空调设备:

 1.用环境污染小的能源;

 2.用环保型制冷剂;

 3.能源利用效率高。

5.2.2风管必须用不燃材料制作;当用复合材料风管时,其覆面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内部的绝热材料应为不燃或难燃B1级,且对人体无害的材料。

5.2.3矩形风管的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宜大于4:1。

5.2.4冷凝水管宜用U—PVC管。

5.3 设备、管道布置

5.3.1家用中央空调的室外机必须放置在通风良好、安全可靠的地方,严禁用钢支架和膨胀螺栓墙体安装。

5.3.2道路两侧建筑物安装的空调设备,其托板底面距室外地坪的高度不得低于2.5m。

5.3.3空调室外设备出风口的(冷、热)气流禁止朝向相邻方的门窗,其安装位置距相邻方门窗不得小于下列距离:

 1.制冷额定电功率≤2kw的为3m;

 2.制冷额定电功率>2kw,且≤5kw的为4m;

 3.制冷额定电功率>5kw,且≤10kw的为5m;

 4.制冷额定电功率>10kw,且≤30kw的为6m。

5.3.4空调冷凝水管应用间接排水方式。当凝水盘位于机组内负压区时,冷凝水出水口处必须设置存水弯。

5.3.5空调冷凝6 防腐与保温水水平管道应沿水流方向保持不小于0.5%的坡度。

5.3.6外墙面上的空调冷凝水管应有组织地排放。

6.1 防腐

6.1.1所有非镀锌铁件,须在除锈后刷防锈漆二度;非保温者再刷面漆二度。

6.1.2用木质隔热材料时,该材料应经浸渍沥青防腐。

6.2 保温

6.2.1下列设备与管道应保温:

 1.导致冷热量损失的部位;

 2.产生凝结水的部位。

6.2.2设备与管道的保温,应符合下列要求:

 1.保温层的外表面不得产生凝结水;

 2.非闭孔性保温材料的外表面应设隔汽层和保护层;

 3.管道和支吊架之间,管道穿墙、穿楼板处,应取防止“冷桥”的措施。

6.2.3设备和管道的保温应以《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T15586)的防结露计算方法为基础,并考虑减少冷、热损失和材料的价格因素,结合工程实际应用情况确定。

6.2.4管道保温材料应用不燃和难燃材料。

6.2.5穿越防火墙、变形缝两侧各2m范围内风管保温材料及风管型电加热器前后0.8m范围内的风管保温材料,必须用非燃材料。

6.2.6制冷剂管道的保温,应按厂家的施工技术要求进行。

6.2.7使用温度在7-65℃的冷热水管的保温,当用难燃型闭孔发泡橡塑时,厚度不得小于表6.2.7的规定。

表6.2.7空调冷热水管橡塑保温最小厚度表

保温厚度mm 27.5 30 32 35 38 41 44 47

室内 ≤DN20 DN25-32 DN40-50 DN70-80 DN100-150

室外 ≤DN32 DN40-50 DN70-80 DN100-125 DN150-200

注:1.仅适用于上海地区;

2.难燃型泡沫橡塑绝热制品性能应符合GB/T17794-1999国家标准,且20℃时,导热系数λ≤0.040W/( m? K),湿阻因子不小于800。

6.2.8使用温度在7-65℃的冷热水管的保温,当用离心玻璃棉绝热管瓦时,厚度不得小于表6.2.8的规定。

表6.2.8空调冷热水管玻璃棉保温最小厚度

保温厚度mm 30 40 45 50 55 60

室内 ≤DN32 DN40-70 DN80-150 DN200-400

室外 ≤DN32 DN32-40 DN50-70 DN80-125 DN150-200

注:1.仅适用于上海地区;

2.离心玻璃棉绝热制品性能应符合GB/T13350-2000国家标准;20℃时,导热系数λ≤0.042W/( m? K),密度为64kg/m3。

7 监测与控制

7.1 一般规定

7.1.1空调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包括参数检测、参数和动力设备状态显示、自动调节和控制、工况自动转换、设备联锁与自动保护等。设计时,应根据功能要求、系统的类型和设备运行时间,经技术比较确定其具体内容。

7.1.2在满足控制功能和指标的条件下,应简化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环节。

7.1.3用自动控制的空调系统,应做到系统和管理设计合理,防止运行调节时各并联环路压力失调,其调节机构特性应符合要求。

7.1.4自动控制方式宜用电动式。

7.1.5设置自动控制的空调系统,应具有手动控制功能。

7.2 检测与信号显示

7.2.l空调系统有代表性的参数,应在便于观察的地点设置检测仪表。

7.2.2对于空调系统的下列参数,必要时可设置检测仪表:

 1.室内外温度;

 2.送回风温度;

 3.空气过滤器进出口的静压差;

 4.水过滤器进出口的静压差。

7.2.3空调系统敏感元件和检测元件的装设地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内空气温度:应装设在不受局部热源影响的、有代表性的、空气流通的地点;

 2.风管内空气温度:应由所控系统的工艺要求确定安装位置,并应符合制造厂有关的安装规定;

 3.水流、水压和水温检测元件:安装位置及与管路的连接应符合制造厂的有关规定,并应满足系统的要求。

7.2.4空调系统的通风机、水泵和电加热器等应设工作状态显示信号。

7.3 调节与控制

7.3.1空调系统的调节方式,应根据调节对象的特性参数、房间热湿负荷变化的特点以及控制参数的精度要求等进行选择。

7.3.2空调的集中控制系统应包括以下监控环节:

 1.设备的启停控制及联锁控制;

 2.设备的状态监视及故障保护;

 3.参数的控制和测量;

 4.执行器的控制;

 5.其他。

设计时,应根据系统类型、使用功能要求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监控内容。

7.3.3空调系统的监控应包括温度、机组的防冻保护控制以及风机运行状态、过滤器状态等环节。设计时,应根据使用要求、系统类型等项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7.3.4当水冷式空气冷却器用变水量控制时,宜由室内温度调节器通过高值或低值选择器进行优先控制,并对加热器进行分程控制;冷水系统宜用两通阀及改变水泵转速。

7.3.5全年运行的空调系统。在满足室内参数和节能要求的情况下,宜用变结构多工况控制系统。工况转换宜用手动方式。

7.3.6位于冬季有冻结可能地区的新风或空调机组,应对水盘管加设防冻保护控制。

7.3.7空调及通风系统宜用独立电源回路。

7.3.8空调系统的电加热器应与送风机联锁,送风机应有延时关闭的功能,并应设无风断电保护。设置电加热器的金属风管应接地。

7.3.9自动调节间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两通阀,宜用等百分比特性的;

 2.水三通阀,宜用抛物线特性或线性特性的;

 3.调节阀的进出口压差,应符合制造厂的有关规定,且应对调节阀的流通能力及孔径进行选择计算

8 消声和隔振

8.1 一般规定

8.1.1空调系统的消声和隔振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噪声和振动的频率特性及传播方式,综合考虑确定。

8.1.2空调系统产生的噪声,传播至使用房间和周围环境的噪声级,应符合国家现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10070-88)等的有关规定。

8.1.3空调系统产生的振动,传播至使用房间和周围环境的振动级,应符合国家现行《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等的有关规定。

8.1.4在选择设备和进行系统设计时,应取下列降低声源噪声的措施:

 1.应选用高效率、低噪声设备;

 2.系统风量一定时,所选风机的风压安全系数不宜过大;

 3.通风机与电动机宜用直联传动;

 4.通风机进出口处的管道不宜急剧转弯;

 5.必要时,弯头和三通支管等处,应装设导流叶片;

 6.宜少装或不装调节阀,必要时,要求严的房间应在阀后设消声支管或消声风口。

8.1.5有消声要求的通风和空调系统,其风管内的风速,宜按表8.1.5选用。

表8.1.5风管内的风速(m/s)

室内允许噪声dB(A) 主管风速 支管风速 出风口风速(散流器后)

25-35 ≤2 ≤1.6 ≤0.8

≤40 ≤3.0 ≤2.4 ≤1.2

≤45 ≤4.0 ≤3.2 ≤1.6

≤50 ≤5.0 ≤4.0 ≤2.0

≤55 ≤6.0 ≤4.8 ≤2.4

≤60 ≤7.0 ≤5.6 ≤2.8

8.1.6空调机房的位置,不宜靠近有较高隔振和消声要求的房间;当必须靠近时,应用必要的隔声、隔振、消声和吸声措施。

8.1.7消声处理后的风管,不宜穿过高噪声的房间;噪声高的风管,不宜穿过噪声要求低的房间。当必须穿过时,应取隔声措施。

8.2 消声和隔声

8.2.1空调设备的声功率级,宜用实测数值;当无实测数值时,可通过计算确定。

8.2.2通风和空调系统产生的噪声,当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允许噪声标准时,应设置消声器或取其它消声措施。

8.2.3选择消声器时,应根据系统所需消声量、噪声源频率特性和消声器的声学性能及空气动力特性等因素,分别用阻性、抗性或阻抗复合型消声器。

8.2.4消声器宜布置在靠近机房的气流稳定的管段上,距风机出人口、弯头。三通等要有一定距离,一般要求大于4-5倍风管直径或当量直径;当消声器直接布置在机房内时,消声器、检查门及消声后的风管,应具有良好的隔声能力;必要时,也可在总管和支管上分段设置。

8.2.5机房应根据邻近房间或建筑物的允许噪声标准,取相应的隔声措施;当机房靠近有较高消声要求的房间,机房门窗应用隔声门窗。

8.2.6管道穿过机房围护结构处,其孔洞四周的缝隙,应使用弹性材料填充密实。

8.2.7进、出风口与风管之间的连接,应设置适当长度的扩散管,避免突扩或突缩风管的产生。

8.3 隔振

8.3.1当通风、空调和制冷装置的振动靠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允许程度时,应设置隔振器或取其它隔振措施。

8.3.2当设备运转小于或等于 1500r/min时,宜选用弹簧减振器;设备转速大于 1500r/min时,宜选用橡胶等弹性材料的隔振垫块或橡胶隔振器。

8.3.3选择弹簧隔振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的运转频率与弹簧隔振器垂直方向的自振频率之比,应大于或等于2.5;

 2.弹簧隔振器承受的载荷,不应超过允许工作载荷;

 3.当共振振幅较大时,宜与阻尼大的材料联合使用;

 4.弹簧隔振器与基础之间宜加一定厚度的弹性隔振垫。

8.3.4选择橡胶隔振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考虑环境温度对隔振器压缩变形量的影响;

 2.计算压缩变形量宜按制造厂提供的极限压缩量的1/3-1/2用;

 3.设备的运转频率与橡胶隔振器垂直方向的自振频率之比,应大于或等于2.5;

 4.橡胶隔振器承受的载荷,不应超过允许工作载荷;

 5.橡胶隔振器与基础之间宜加一定厚度的弹性隔振垫。

8.3.5通风机和空调机组的进出口,宜用软管连接;制冷机的进出口,宜用可曲橡胶接头连接。

8.3.6管道的支吊架宜用弹性支吊架。

安装规范

一.验收安装与配置部分:

管道循环系统是否有按要求加压试漏。

室内机、室外机的吸入、吹出部位是否有妨碍、短路。

室内/外机本体是否安装牢固。

铜管布设是否美观牢固。

隔热材料是否确认包装良好。

排水管安装及排水是否良好。

与机器连接风管是否已固定。

管道连接完后,应做通水试验和满水试验,一检查排水畅通,二检查其是否漏水。

二.验收电器及安全部分:

电器部分是否有预防老鼠等动物咬坏措施。如:天花上的电线要加护套等。

电源线线径、漏电开关是否符合规定。

接地线是否已连接,连接良好、紧固。

室内外机接线柱的螺丝是否紧固。

电线连接处是否使用固定片固定。

电压是否正常,符合额定电压的90%~110%范围内。

三.验收试运转部分:

冷媒系统阀门是否全部打开。

运转前检漏时是否有泄漏(连接部位、阀体)。

室内外机的地址码是否按要求设定(多联机系列及集中控制系统时设定)。

室内机及室外机运转时检查是否有不正常的噪音。

四.竣工验收:

通风与空调工程的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共同进行,合格后即应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1)通风与空调工程竣工验收时,应检查竣工验收的资料,一般包括下列文件及记录:

1)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和竣工图。

2)主要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和仪表的出厂合格证明及进场检(试)验报告。

3)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4)工程设备、风管系统、管道系统安装及检验记录。

5)管道试验记录。

6)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

7)系统单机试运转记录。

8)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9)观察质量综合检民记录。

10)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的核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