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化学品市场全球趋势及预分析_水处理化学品有哪些
1.如何结合企业的核心优势,打造新型产业项目,达到企业市场化的目的
2.环保产业的中国环保产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制造业行业分类标准,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行业包括:无机酸、无机碱、无机盐、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和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五个细分子行业。主要产品包括“三酸两碱”(硫酸、硝酸、盐酸、烧碱、纯碱),电石、三烯、三苯、乙炔、萘等产品。基础化学原料上游主要是原油、天然气、煤炭、原盐等大宗商品,本身主要作为生产下游衍生化工产品的中间投入。
我国是全球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大国。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纯碱、烧碱、硫酸、电石、甲醇、对苯二甲酸、聚氯乙烯等多个产品均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面临的结构性和不可持续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大宗产品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十一五”期间,电石、乙醇、二甲醚、醋酸四种产品的开工率分别只有60.9%,40%,25%和61%。第二,环境代价过高。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是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在国家公布的废水、废气重点监控企业中,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企业占比超过五分之一。2013年,国家先后多次提高基础化学原料行业准入条件,并下大力气淘汰落后产能,但由于稳定经济增长、民间资本欠缺投资渠道等因素影响,企业数量过多、产能过剩等基本格局并未改变。
从需求层面来看,我国对基础化学原料的消耗没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之分,但是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表现在企业运行绩效上,通常是绩效变动,如毛利率、工业销售产值增速以及利润增速领先宏观经济变动。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行业优化升级。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对部分产能过剩产业实施严格的总量控制措施,力争使得烧碱、纯碱、甲醇、电石的产能分别控制在3100万吨/年、3000 万吨/年、4000万吨/年、2800万吨/年。鼓励基础化工原料企业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在双酚A、多乙烯多胺、己二酸、脂肪族和脂环族二异氰酸酯(ADI)、环氧丙烷(过氧化氢法)等高端石化产品生产中取得突破。同时,鼓励企业实施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减少排放,提高利用效率。 肥料制造行业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和其他肥料制造六个细分行业。由于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及其他肥料占比低于2%,通常肥料制造业是指以氮肥、磷肥、钾肥及复合肥料为主的化肥工业。化肥工业上游主要是煤炭、天然气、钾矿、磷矿等大宗商品,产品90%用于农业,10%用于工业。其中,农用化肥氮、磷、钾施用比例为 1∶0.36∶0.1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磷肥生产国,氮、磷肥自给率在110%~120%之间。相比之下,由于我国国内可溶性钾盐严重不足,钾肥自给率不足6成,对外依存度较高。从全球层面来看,全球钾盐分布和钾肥产能高度集中,BPC和Canpotex两大钾肥贸易组织垄断全球9成以上的折纯产能。我国在每年12月加入下一年度全球钾肥价格谈判。通常来讲,由于我国钾肥自给率稳步提高,同时运费低于印度等国,因此一直保持国际钾肥价格“洼地”的地位。各年度比较来看,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蛛网模型”相关特征,因此从产量年度增速来看,存在大小年之分。
我国农业生产对于化肥的需求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一般而言,每年的3月至10月份是消费旺季,11月至次年2月是淡季。其中2月下旬至4月上旬的春耕和8月下旬至10月上旬的秋播用肥量较大,5月底至6月初的夏肥需求量较小。为保障用肥旺季的化肥供给,平抑价格波动,国家一方面建立淡季化肥商业储备制度,另一方面,对化肥出口关税实施淡旺季区别征税、旺季税率更高的出口关税制度,优先保证国内化肥供给。上述政策亦在不断完善之中。 “十二五”期间,我国化肥工业将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根据《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至2015年我国化肥需求量将达到6610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7%,较“十一五”期间5%的水平将有较大下滑。为此,“十二五”期间,我国化肥工业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规模和实力;优化产业布局,在云、贵、鄂、川等磷产地建立完善大型磷肥基地建设,依托青海和新疆钾肥优势建设大型钾肥基地,促进基础肥料向产地和优势企业集中;同时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保障能力,强化安全发展。 农药制造业是指用于防治农业、林业作物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调节植物生长的各种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以及仓储、农林产品的防蚀、河流堤坝、铁路、机场、建筑物及其他场所用药的原药和制剂的生产活动。依据国家统计局制造业分类标准,我国农药制造行业包括化学农药制造和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制造两个细分子行业。从生产环节来看,农药制造又可以划分为原药和制剂两个环节。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我国从2007年起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十一五”期间,我国农药产量年均增长15.3%,至2010年全国农药总产量达到234.2万吨。我国农药生产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较低。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大型农药生产企业仅有9家,占行业全部企业总数的比重为1.16%;CR9为11.82,而全球前CR8大于80%。第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我国由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低端产品供给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以草甘膦行业为例,2010-2011年,我国草甘膦行业开工率仅为5-6成左右。而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高科技环保产品则大量依赖进口。
从需求层面来看,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农药消费国。“十一五”期间,我国农药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18.6%,高于产量增长率3.3个百分点,至2010年年底达到178万吨,为同期农药产量的76%。我国农药需求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以国内需求为主,增速较为平稳。2010年全国农药出口量为61.3万吨,占同期产量的26.2%。第二,季节性突出。与化肥相似,每年的4~10月为消费旺季。同时,短期消费量受梅雨等天气因素影响较大。第三,过度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产业结构调整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依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农业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我国农业工业将着力完成以下任务:第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通过鼓励实施兼并重组,力争到2015年,前 20 家农药生产企业的原药产量占总产量的50%以上;在全国形成3-5 个规模适度、配套设施齐全、管理水平较高的农药特色明显的工业园区;重点发展高效、安全、环保的杀虫剂和除草剂品种,高毒高残留品种比重由2012年的5%下降至3%。第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体系,加大农药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开发。第三,开发和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提高的综合利用效率。 依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制造业行业分类标准,我国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行业包括:涂料制造、油墨及类似产品制造、颜料制造、染料制造和密封用填料及类似品制造五个细分子行业。其中,涂料行业是最大的细分子行业,2010年涂料产量占全部产量的68.4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涂料及染料生产国。涂料方面,2009年,我国涂料行业总产量达到755.44万吨,一举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染料方面,从2006年开始,我国合成染料总产量达到115.6万吨,产量占全球产量的1/3,目前已经超过60%。从供给集中度来看,该行业大型企业工业销售产值占比仅为3.67%,是所有化工细分子行业中占比最低的。但从细分产品来看,具有较高的集中度。如在分散染料领域,浙江龙盛、闰土股份和杭州吉化三家占据74%分额;而在活性染料领域包括闰土在内的四大企业占总产能比重超过85%。我国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行业的主要问题是大而不强,环境污染严重。大量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如我国风电叶片涂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从环境污染来看,2011年来全国已经发生多起因本行业产生的重金属污染,如2008年东营杜邦污染。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降低污染,发展绿色经济刻不容缓。
从下游需求来看,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产业下游主要是房地产、汽车、服装纺织及印刷等行业。从总体上看,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但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之分。
“十二五”期间,我国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行业将步入由强变大的关键时期。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涂料、油墨及颜料制造行业将加大环境友好型、特种功能高档涂料及新型含氟染料生产,并在颜料等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减少重金属排放,建设循环经济,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造业分类标准,我国合成材料制造行业分为初级形态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合成橡胶制造、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和其他合成材料制造四个细分子行业。合成材料的上游是乙烯、丙烯等大宗石化产品,下游涵盖基建、家电、房地产、汽车制造、塑料工业等行业,用途极为广泛。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生产国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及合成纤维年均增速分别为15.3%、13.1%和11.4%,高于同期国内GDP增长率,至2011年产量分别达到4798.3万吨、348.8万吨和1771.6万吨。但是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合成材料以通用合成材料为主,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而工业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在高端牌号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领域缺乏国际先进水平的自有技术,聚碳酸酯、己内酰胺等产品大量依赖进口,产品结构亟待优化升级。从集中度来看,合成材料行业集中度整体不高。截至2011年年底,全行业共有企业2079家,其中,大中小企业数量占别为1.88%和10.25%和87.88%,行业整体平均工业销售产值仅为5.19亿元,“低、小、散”问题仍然突出。部分行业情况略有差别,如轮胎行业,截至2010年年底,行业CR10已经达到70%,2011年进一步提升。从原料供给来看,随着国内大量乙烯装置逐步投产,原料瓶颈已有较大缓解。但我国乙烯制取主要以电石法为主,相对于中东等地区的石油路线,存在成本高、污染大等突出问题。
我国合成材料消费需求旺盛。“十一五”期间,我国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三大类别主要产品的需求增速分别为9.77%,13.4%和8.15%。从对外依存度来看,2011年合成树脂对外依存度为35.7%,而ABS树脂高达54.86%。排除中东地区产能扩张引起的海外倾销外,较高的对外依存度也表明国内产能在产量、价格和产品结构方面无法满足国内需求。从需求结构来看,我国合成材料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轻工、纺织、建材等领域。从需求变化特点来看,下游需求与宏观经济呈现较高的关联度,但季节性并不明显。从外需来看,轮胎是主要出口产品。全国约有40%左右的轮胎产量用于出口,而其中三分之一出口美国。近年来,中美围绕轮胎产品发生多次贸易争端。
从发展趋势来看,根据《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传统合成材料需求增速将下一台阶并低于同期GDP增速,如聚乙烯的需求年均增速为4.2%,乙二醇需求年均增速为5.0%,而丁苯橡胶需求年均增速为4.0%;与此对应,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如己内酰胺的年均需求增速为12.5%,高于8%的GDP增速4.5个百分点。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国合成材料行业要在扩大原料来源和加强节能减排的同时,下大力气进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力争到“十二五”期末,行业集中度和高端石化产品比例进一步提高,工程塑料、特种橡胶和高性能纤维的国内保障能力力争较 2010 年各提高20 个百分点。 专用化学品制造是我国化工行业中收入最多、利润贡献最大、细分行业最多和企业数量最多的细分行业。依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制造业的划分标准,我国专用化学品制造行业包括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专项化学用品制造、林产化学产品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剂材料制造、动物胶制造、火工及焰火产品制造和其他专用化学品制造8个细分领域。一般而言,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共同构成了“精细化工”概念,其中一些技术含量较高、工艺先进的产品则同时属于“化工新材料”范畴,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密切。
受下游需求旺盛、进口替代以及技术壁垒较高等因素带动,近年来我国专用化学品行业发展迅速。2009年,专用化学品占化学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利润总额占比达到31%,首次超过化学原料生产行业,成为化学工业中产值最大的细分行业。从产品层面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工程塑料、有机硅单体以及聚四氟乙烯三种产品的年均需求增速达到11.7%,14.9%和13.4%,明显高于同期国内GDP增速。但是,我国专用化学品生产行业也存在技术水平较低,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方式粗放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以精细化率而言,我国精细化率仅有40%左右,远低于美国、日本及西欧等先进发达地区60%-70%的水平。相当一批关键性的、技术水平较高的专用化学品,如六氟磷酸锂仍然大量依赖进口。从行业集中度来看,专用化学品行业大型企业仅占全部企业总量的0.4%,而小型企业占92.62%,行业集中度较低。但就某一特定细分产品来看,少数企业可轻易形成寡头竞争的局面。全球层面,日本森田化工、关东电化和SUTERAKEMIFA三大厂商占据全球六氟磷酸锂产能的85%;而国内最大的松节油生产厂商青松股份的合成樟脑占全国产能的45%;国内最大的间氨基生产厂商建新股份在全国和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0%和28%。
专用化学品种类繁多,下游用途广泛。相当比例的化学产品仍处于导入期,因此专用化学品行业总体成长性突出。2009年一季度,在化学原料、合成材料等行业工业销售产值大幅度负增长的同时,专业化学品行业实现了15.37%的高速增长。2010年以来增速仍在化学工业中位居前列。但从总量上对专用化学品需求的季节性、周期性和区域性进行划分并不合适。同一宏观背景下专业化学品不同细分产品面临截然不同的供求格局是完全可能的。
专用化学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需求层面来看,根据《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化工新材料中的工程塑料、有机硅单体和聚四氟乙烯的需求增速分别为10.1%、11.6%和8.6%,是化工行业中增长最为迅速的细分行业。另一方面,从供给层面来看,由于我国市场需求庞大、要素成本低廉以及厂商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国内众多厂商开始以“定制生产”的方式承接国内产能转移。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专用化学品产品供给将更加丰富。根据《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国将继续鼓励有实力的化工新材料与新型专用化学品生产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企业规模,促进产品开发,形成若干个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高科技企业;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在产品结构上注重发展电子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化学品、环保型塑料添加剂等高性能、环境友好、本质安全的新型专用化学品。 日用化学品行业是我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中规模最小的细分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制造业的分类标准,我国日用化学品制造行业包括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制造、化妆品制造、口腔清洁用品制造、香料香精制造和其他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五个子行业。日用化学产品制造行业直面终端消费需求,具有较强的消费属性。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日化行业综合性市场。2006年至2011年,我国日化产业工业销售产值年均增长17.37%,与同期名义GDP增速基本持平。从供给结构来看,2011年大型企业工业销售产值占全行业工业销售产值的32.57%,是化工行业所有细分行业中集中度最高的。从所有者特征来看,外资企业占据主导是我国日化行业的鲜明特征。截至2011年,外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销售产值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全行业相应指标的54.98%和64.13%。随着一大批中国民族日化品牌,如小护士、大宝、美加净等已经相继被外资收入囊中,日化产业的安全问题日益成为有关各方关注焦点。
从需求来看,我国日化行业下游需求稳定,需求收入弹性较低,没有明显的区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计算2006年以来日化产品工业销售产值对名义GDP的弹性发现,这一数值为0.94,是缺乏弹性的。这一特征反映在日化行业工业销售产值的数据上,则是增速长期慢于化学工业增速,且波动幅度较小。同时,由于日化产品直接关乎民生。在通胀加剧的情况下价格往往受到控制,从而不利于行业转嫁成本。
“十二五”期间,我国日化产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总体态势。但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将成为日化行业发展的主要机遇。加大消费者研究、提升产品品质,完善销售网络、优化售后服务成为日化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如何结合企业的核心优势,打造新型产业项目,达到企业市场化的目的
水处理是应用性的学科,行业技术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1、技术门槛普遍偏低
水处理工程的建设结果基本都比较直观和易于理解,技术模仿和进入门槛普遍较低,模仿起来不需要有太多的专业功底,多花些心思琢磨后还经常能形成一些自己的改进。因为这些特性,行业尤其重商务而轻技术,碰到技术问题时通过监管漏洞以及商务技巧来回避风险。另外,由于门槛低,大量的小环保工程公司也因此层出不穷。
2、入门易、精通难
水处理的项目看起来比较简单、容易复制,但工程的实际效果往往不好,经常出现刚开始运行就要改造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水处理的变化性大,如果在工程设计时对各种要素评估不足、工艺设计中考虑不周全、工程建设水平控制不到位、调试应对能力不足等,都会导致工程结果不好。
水处理设计中,经验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在作为最权威设计依据文件的设计规范中,设计参数往往只是建议值而且取值范围非常大;而水处理项目建成后实际进水值和设计值经常会出现较大的偏差,难以验证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对于各单位的技术人员,接触到的项目类型一般较为单一,同行交流机会少,还受到商业保密因素的制约,获得项目经验的途径少。以上这些都制约了技术人员设计能力的成长。
好的设计需要有良好的综合能力,而设计的综合能力需要基于良好的理论功底和大量类型丰富的各种工程实践经验,整个行业特点和市场特性决定了水处理技术的入门容易而精通较难。
3、科研与行业协会作用有待挖掘
应用性科研引领着技术的发展,在水处理的科研领域,目前的科研重点偏理论性研究,在应用性研究中和工程设计需求的关联不多。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是鼓励企业参与科研,以加强成果的扩散,但企业一线人员的科研实力偏弱,往往流于形式。在应用性科研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做好后可以推动行业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
行业协会是行业技术获得的重要来源,比如德国的排水技术协会(ATV)会定期根据最新研究更新污水处理的设计规范,提供行业设计指导。这种由行业协会组织编写的设计规范内容非常详实,时效性强,可大大地方便设计人员进行参考和利用。国内的类似导则偏指导性,中国的行业协会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供挖掘,为行业设计水平的提升发挥作用。
二、技术需求的特点
水处理从业技术人员经常要能应对不同的差异性大的技术支持需求,有其鲜明的特点。
1、水处理涉及的范围广
水处理涉及的范围广,从大类来分包括以下几类:
(1)城镇、乡村给水:城镇给水厂(地表水源、地下水源)、乡村给水处理设施等。
(2)城镇、乡村排水:城镇污水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乡村排水处理设施,包括城市污泥的处置等。
(3)工业园区污水: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典型的有化工园区、石化园区、制药园区、印染园区等。
(4)工业给水与循环水:常规给水、纯水、超纯水、循环水处理等。
(5)工业废水:矿、食品饮料、纺织、制革、造纸、石油加工、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金属冶炼等各行业的工业废水处理。
技术人员经常需要给不同的水处理项目需求提供技术支持,当项目差异性大的时候往往隔行如隔山。
2、水处理设计涉及的知识面广
水处理项目中,工艺设计是龙头专业,设计人员涉及握的知识面广,主要包括:
(1)专业基础知识。包括了水的特性认知、反应器与反应动力学、废水的物化处理原理、生物处理原理、自然生态处理技术、污泥与臭气的处理、水力计算等。
(2)设备、仪表与材料。包括了泵、风机、阀门等常用设备,格栅、排泥撇渣设备、曝气充氧设备等专用设备,还有各种压力、物位、流量、水质监测等仪表,还用到填料、药剂及各种管道材料等。
(3)主要工艺单元。与工艺原理对应,需要了解各工艺单元,包括格栅、沉砂、调节、沉淀、厌氧、好氧、过滤、膜分离、离子交换、高级氧化、生态处理技术等,还包括污泥处置、臭气处理涉及的各种工艺。
(4)方案与图纸设计。需要通过文本与图纸表达设计成果,包括了方案、可研、初设、施工图等,要能满足国家对不同阶段成果的规范性和设计深度要求。
作为龙头专业,工艺设计人员还需要了解配套专业如建筑结构、电气自控的基本知识等。
3、对综合判断能力要求高
水处理项目在来水可控性差时还要求对末端产品水水质负责。在设计当中,要充分考虑到水质的差异性、工艺的可靠性及操作人员的特点等因素,同时还需要充分的考虑经济性指标。在企业内部,为了获得更好的综合效益,经常还需要和企业的清洁生产结合。
工艺设计人员还需要负责与商务配合,理解商务需求,结合技术进行商务判断的协助。这些都还需要设计人员具备良好的综合判断能力,以使技术方案达到各方面的综合平衡。
三、好的水处理设计
一个工程项目,从开始的方案到最终的调试验收,设计起着重要的主线作用。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目标、外部条件、工艺路线与参数、设备配置规格等进行充分分析,综合权衡,适当取舍,结果简单而过程复杂。一个好的设计应该具备以下特点:技术上考虑周全,经济性合理,便于施工,方便操作与运行管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做出好的设计,一般需具备以下条件:
(1)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无论是原始条件和要求的确认,还是项目目标的合理评估,包括项目方案的确定以及实施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来提供支持,以确保项目方向不会出现偏差,保证项目实施具有可控性。专业判断能力是设计队伍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2)基本功扎实的设计队伍。任何一个设计都是设计人员智力的付出,从方案到细节设计,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
参与设计的设计人员具有良好的基本功,才能夯实每个细节,做出好的设计产品。
(3)良好的沟通和应变能力。水处理中水质水量的不确定性以及外部条件的变化给工程的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设计人员最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进行充分的沟通确认,并根据变化进行合理的调整。在出现预估范围之外的情况后,要有好的应变能力,特别是要处理好局部变化与总体的关系。
(4)良好的设计习惯与体系。设计是由一个一个细节垒起来的,好的设计习惯能让每个细节具有其内在的一致性,避免系统错误。在设计的组织管理上,关键环节需要充分控制,在时间紧迫时要能分清重点,合理节省设计周期,好的设计组织体系不可或缺。
(5)好的职业道德。对于设计人员,应该更多的提供有价值的设计,工艺选择与设备选型要尊重其自身特点,合理选用。好的职业道德能让设计以满足工程本身的内在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设计是一个很严谨的工作,但同时也是一个很活泼的创造过程,好的设计会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环保产业的中国环保产业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方针和原则
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技进步和技术以创新为动力,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提高企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的质量和效益为目标,走科技含量高,良好的经济效益,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在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下原则:
- 坚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的原则。行业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关停并转禁止的行业的状况,过时的技术,并无法控制污染和能源与行业,产品的严重浪费。大力发展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的开发。
- 坚持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原则。始终把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器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企业建立机制,提高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有利于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深入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绿色能源产业和循环经济,提高利用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
- 坚持以企业为结合服务的主体,市场机制和原则。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题。中小企业应主动捕捉市场信息,主动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同时,应加强指导,协调和服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产业结构调整,确保调整目标。
- 坚持特殊的经济原则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要因地制宜,以注重产品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当地,经济,市场,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特种经济,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专业生产和配送基地,逐步形成了支柱产业的主导产品和具有竞争优势和区域特色。
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总体方向和重点
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优先向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利用高科技和改造传统产业,努力促进深加工优势,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最终消费品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注重市场前景,经济社会又好企业和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公司减少产能过剩,淘汰落后工艺,产品质量差和污染。
(一)发展主导产业
1,机电等行业。围绕农业科技和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需要,大力发展先进的耕作耕作机械,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和设备的应用;依托大型企业集团或名牌产品的优势,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的原则,注重零部件的制造和加工基地材料或成套技术装备,输配电设备,汽车等重点行业配套服务的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和城乡居民素质的需要,加快安全,可靠,高效,节能,舒适,高效的家用电器和所需的塑料制品,橡胶,电子,印刷,文化技术装备的发展,日用化工等行业;节约和回收利用设备,城市垃圾和大气,水质污染防治设备综合利用的良性发展;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按照实现产业升级,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产品和重要的,特殊的机械基础件的开发,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目标。
2,化工等行业。专注于涂料,染料,医药中间体,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防腐剂,保鲜剂,水处理化学品,油田化学品,电子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胶粘剂等化工产品和高附加值的有机发展化工产品。以农产品为原料发展化工产品,农副产品加工链拉长。氮肥行业应放在现有企业节能,降耗,技术创新,以煤为原料的化肥企业提出,要加快新气技术的改造;大力发展高浓度的氮,磷,钾肥及各种专用复合肥生产,努力调整化肥产品结构。积极发展高效,低毒,新品种农药,可降解农膜安全和容易恢复。开发新的精细无机化工产品,新型生物化工产品,化学品,新型高效催化剂,工程塑料和高性能通用塑料制品,硅胶制品,有机氟产品,新型膜材料及制品的新信息,无机纳米材料的生物活性饲料和肥料,以及高档子午胎生产及配套的特殊材料。
3,食品行业。充分发挥丰富的农业,我省的优势,专注于农产品加工和储存的发展,保存,运输,农产品以提高深度,拉长产品和产业链的处理。着力培养一批有特色的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特别是大型加工能力,高科技,出口较多,受强劲的农业生产的大型企业带动的增长。为了生产出高品质的绿色为中心,积极用生物技术和食品工程技术,新,新产品,增加花色品种,方便,营养,安全,健康,天然,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方向,利用现代技术发展改造和传统食品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着重于生物工程技术,冷冻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分离技术,食品配料重组技术,气调保鲜技术,辐射技术,微波技术,挤压技术,超细粉碎技术,高压灭菌器技术的发展和使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和微电子技术。
4,制药工业。化学和制药工业,大力推进规模化生产的API,做原料药的深加工,积极开展新剂型的研究和应用,加大力度引进和生产新的抗生素药物,重点配套使用先进的技术生产的国产替代进口药品。生物制药产业,大力发展动物,微生物组织,器官或生物为原料,用生物药物和生物制品,生化技术提取的准备,重点扶持,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的特点是现代生物工程药物;同时发展生物诊断试剂的生产和研发。中国医药行业,中国医药在按照国家发展的现代化,着眼于中国的中草药,中国医药和中国医药中间体和特种中国广泛用于医药现代科技的发展。医疗器械行业,同时继续发展普通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医药中间体,药用辅料,包装材料的生产,而生产和研发,以开发特殊的医疗设备。增加保健品功能的支持。
5,冶金行业。钢铁行业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并替代进口,促进钢铁产品的比重提升,努力提高特种钢管和板材。有色金属工业应打造全球铝工业基地作为有色金属行业的主要目标,提高集中度和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高精铝箔,大型工业型材等精铝深加工产品,拉动了铝工业的发展。使用技术和生产潜力,积极开发金,铜,钼,铅,锌等有色金属加工。开发新的,高品位的耐火材料,积极发展中,低档铝土矿选矿,提纯,煅烧工艺技术。
6,建材等行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加工,延伸产品链,增加品种规格,开发替代进口产品。加快现有水泥行业的转型,鼓励日产的发展,超过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提高高标号水泥的比例,水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电子,汽车,医疗等特种玻璃,高性能玻璃,提高玻璃深加工能力。积极发展新型节能墙体材料,新型保温材料,新型防水材料,新型建筑密封材料,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化学建材,废旧建筑材料,高档卫生洁具及节能,节地,高强度,轻量化,新型建材耐热性能好。积极发展高科技超细陶瓷和非金属矿产,改性深加工技术和设备。
7,建筑业。积极发展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墙体吸收噪声技术和材料,高层建筑与空间结构和设备,施工的关键设备,住宅的高性能材料和组件的外部结构,建筑隔离阻尼材料,具有复合管等产品的市政设施。施工企业应积极用先进的设备和施工工艺,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打造精品工程,提高施工质量,积极参与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港口,水电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区,集中供热,天然气和保障性住房建设。
8,轻纺等行业。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产品,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城乡群众和消费的多样化需求。
(1)造纸行业。发展新闻纸,高档书写纸,胶版印刷纸,信息用纸,办公用纸,涂布纸,高档生活用纸,特种纸及牛卡纸A级,A级级高强度瓦楞纸等包装。加快低档印刷纸和书写纸,凸板纸,白板纸产品的升级换代。积极与纸浆调结构,逐步提高木浆,纸一体化生产的比例,并鼓励生产再生纸。加快大型成套造纸机械及设备,纸加工设备,开发和生产的发展。坚决限制质量低劣黄板纸,箱板纸,瓦楞纸,卫生纸生产。
(2)皮革产业。鼓励制革行业,立足于促进畜牧业,皮革行业的共同发展,建立优质原料皮基,原料皮的新的积极开发和利用。发展鞋面革,鞋里革,服装革,箱包革,家具革和汽车座垫革。经过积极推广使用的皮革涂饰技术,开发鞋和皮革制品等终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以促进品牌制革行业的发展。鼓励为主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大宗产品的染色技术,树皮间谍技术(山羊,绵羊,狗,兔等),以进一步提高高档原料皮(水貂,蓝狐,貉等)的加工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
(3)包装行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工业产品,饰品,工艺品配套的包装纸,袋,箱,盒,绳,带等包装用品及包装设备,积极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新型复合材料。
(4)纺织行业。优势,做大做强纺纱,织布的两个行业。用紧密纺和无纺面料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先进设备,并用结合起来,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实现了“三无”(即无接头,无卷,无梭)或加大对“三无”的比重,推动产业升级。用于服装,装饰和产业用纺织品的产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用的OEM和兼并,联合等,著名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品牌战略的实施。积极开发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染整技术的改进。
(5)日用化学工业。开发酶,新的添加剂,开发和推广无磷洗衣粉,洗衣粉;积极开发各种工业和农业生产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助剂,织物调理;逐步减少糊电池,水银电池禁止发展,大力发展无汞碱锰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高性能电池,镍镉电池的比例;香精香料生产中应注重利用新技术,天然香料的发展;化妆品,以提高原料和产品质量,品种,扩大高端产品的质量。
(二)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电子信息产业。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企业网络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结合起来。根据国家经济和信息化需求,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基础原材料,元器件及电子产品。鼓励生产光纤,光电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电子材料,路由器,集线器,网关,网卡等网络设备,开发和生产各种鼓励应用软件,计算机设计,计算机开发测试,制造,工程系统等系列产品。
2,新材料产业。加快超硬材料,高纯超细粉体材料,高档耐火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新材料,新的刹车材料,高性能涂料,新型催化剂的开发材料,并在工业规模。积极推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产业。
3,生物技术等行业。微生物发酵和酶生物化工为核心技术,生物医药,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生物食品,生物肥料,生物饲料和生物降解材料技术产业,形成积极的发展产业规模。
4,先进的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都市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与设备,成套城市污水处理和利用的工艺设备,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及烟气脱硫设备,大型高效过滤器,高浓度工业废水和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设施,水药品生产和应用处理技术和设备,环境和污染监测仪器和自动监测系统,,石油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难选冶金矿综合利用技术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一定技术含量
的玉器一定技术含量的良性发展,真丝地毯,发送文件和产品,积极发展的
(三)冻结食品,纺织,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开发,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以多品种,扩大生产规模,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巩固卫生材料,起重机械,阀门,造纸机械,建筑机械,汽车配件,电线电缆,普通水泥,耐火材料,钢卷尺,玻璃纤维制品,玻璃制品,鞋,办公家具,玉器,丝绸地毯,皮毛加工等方面的优势,而特色产业,有效地提高产品的适应性,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各地要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大力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的地方特色和优势,专业化生产,社会协同,序列化支持,销售等市场为导向的产业结构具有鲜明特色的形成。依托产业集群的优势,辐射带动发展与业界及相关行业。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产业的行业,市场占有率优势和专业生产基地,产品形成优势,规模优势,产业优势和区域特色和优势,促进影响更大的努力在该国的增长工业园区和小城镇建设壮大县域经济。
种植业,养殖业和饲料加工业
(5)积极发展
1,种植业。大力发展农业,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产业化。积极发展农业和旅游农业产业。发展花卉生产,专注于有价值的稀有物种的发展,鲜切花和盆景造型,并积极开发和生产的草坪植物,绿色的花卉和观赏植物。大力发展园林设计,园林绿化,建筑等行业。
2,养殖业。工厂化养殖的积极发展,提高猪,禽,牛,羊等集约化养殖水平,发展外向型农业。突出牛奶生产的发展,建立高品质的奶源基地。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药物,化学品,激素残留和污染危害的动物产品的卫生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加强大型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活跃的新兽药研发和各种新型疫苗配方高效,低毒和药品残留物少,蚕药,蜂药。
3,饲料行业。大力发展饲料,浓缩饲料,蛋白饲料和预混合饲料等饲料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价值。积极从事研究,开发,安全生产,新品种的饲料添加剂的污染,鼓励使用生物技术和医药生产饲料添加剂,严禁滥用该制度,乱用饲料添加剂。
4,畜牧加工业。改进加工工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加工深度,品种,支持建立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研发,引进牲畜保鲜,加工,仓储,运输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分割肉,冷鲜肉,小包装和快餐食品。传统蛋制品加工业的稳步发展,大力开发蛋粉,液体蛋及蛋等新产品。积极发展奶牛业,加快纯牛奶,酸奶,奶酪,风味牛奶,乳酸饮料和强化乳饮料等系列产品。加强动物内脏,血液,皮肤,骨骼,肌腱及深加工利用,提高畜产品的整体效率。
(六)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同时继续发展交通运输,零售,饮食,物资供销,文化,发展生产新兴产业和生活服务,包括现代物流,通信,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市场营销,融资的融资,担保,风险投资,技术创新,人才培训等服务;业内人士,以改善服务和居民素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技,卫生,体育,市区重建和社会服务等行业,并积极参与科学文化水平国有企业物流服务体系改革。
(7)淘汰,禁止,限制的产品和生产能力
发展
1,严格执行国家“停止当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一些产业目录“和”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二,三批)。淘汰污染严重的发展,低层次,小规模的企业,禁止和坚决遏制重特大污染环境,“十五小”企业,“新五小”企业灰复燃。
2,坚决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没有市场或市场已趋于饱和,低技术含量和一般工业项目的附加值。关闭或压缩落后生产工艺和破坏的小企业。
产业结构调整
三个主要措施(一)加快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加强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引导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与科研院所,大学和科技人员积极合作之路,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推动新一代产品,技术和设备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改造,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作机会相互分工在国内和国外,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大型企业,跨国公司配套的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并高新技术企业在劳动密集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小而专的产品和技术结构,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小而强,与中小型科技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品牌战略的实施,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中小企业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创新,建立正确的品牌理念,提升民族品牌的建立危机和紧迫感,积极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企业要主动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加强营销策划和广告,扩大产品知名度,增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一批品牌产品和品牌的形成。国家和省级表彰的名牌厂家扩大生产规模,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品牌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一直专注于扶持一批名牌或独特优势的产品,雄厚的资本实力,较高的经济效益,良好的运行机制企业(集团),相关产业的发展。
企业改革(三)不断深化,强化企业管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中小型步伐改革和重组改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抓住联合,兼并,租赁的有利时机,购买,参股,控股等形式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引导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的形成,增强企业活力。引导企业加强公司治理,鼓励企业开展全方位的从管理创新的理念,管理,管理系统,内容管理,经营,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实现有效管理组织,管理制度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创新,以创造一个市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动力的。
(四)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巩固和发展日本,东南亚,港澳等传统市场的深度,专注于欧洲和美国市场的发展,大力开发俄罗斯,东欧,中东,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市场,开发新的出口地区。加快中小企业出口制成品的主要是从初级到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成品深加工转变,培育和扶持一批名牌出口产品。鼓励企业建立开发,技术开发,贸易型企业和国外研发机构,促进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和产品用于出口。增加外国投资,多渠道,多形式的外商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引进技术,引进智力紧密结合起来,力求提高投资水平,大力发展外资资企业,加强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积极寻求外贸发展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引导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扩大出口渠道,增加出口。
(五)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首先,信息服务。
谢谢 请纳 呵呵
进入21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环保产业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力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十五”期间,由于国家加大了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下,从2007年开始,环保支出科目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对策,受益于此,中国环保行业继续高速增长,且增速进一步提高。
2007年,中国取综合措施推进污染减排,全国装备脱硫设施的燃煤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例由2005年的12%提高到48%,城镇污水处理率由52%提高到60%,全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83.3万吨,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2468.1万吨,比2006年下降4.6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现双下降,首次出现了“拐点”,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环保历史性转变迈出坚实步伐。
2008年国家要求关停1300万千瓦小火电,淘汰600万吨炼钢、5000万吨水泥、1400万吨炼铁等一大批落后产能,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60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0万吨。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扩大。2008年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74.2万吨,同比下降2.4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13.3万吨,同比下降3.96%,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678万吨/日。2008年下半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为扩大内需,大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对环保产业的投资也进一步加大。
中国环保产业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总体规模相对还很小,其边界和内涵仍在不断延伸和丰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将由小变大,逐渐成为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产业。产业内涵扩展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洁净技术、洁净产品、环境服务等方面,中国环保产业的概念也将演变为:“环境产业”或“绿色产业”。
“十一五”期间,中国环保产业可望保持年均15%-17%的增长速度,环保投资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核安全及辐射环境保护建设以及环境能力建设。2010年环保产业的年收入总值将达8800-10000亿元左右,其中综合利用产值6600亿元,环保装备产值1200亿元,环境服务产值1000亿元。
1、行业的上、下游行业
环保水处理行业上游包括水处理剂、水处理设备、泵阀产品、建筑建材等行业。下游行业包括市政、电力、冶金、石化、造纸等各细分子行业。
2、上、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
上游行业的水处理剂、水处理设备和材料、电气设备、建材原料的价格将直接影响水处理行业的成本,对行业内企业的利润产生影响。
上游行业的需求增加、价格上升将增加水处理行业的运营成本,对水处理行业产生不利影响。反之,上游行业竞争加剧、价格下降将增加水处理行业的利润,对水处理行业产生有利影响。
下游行业对水处理系统的投资力度将决定水处理行业的需求,如果下游行业发展迅速,对水处理系统的需求大幅增加,将会带动水处理行业的发展,提高水处理行业的利润总量。反之,下游行业开始停止对水处理系统投资,则会降低水处理行业的需求,进而减少水处理行业的利润总量。
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提高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下游行业对环保水处理行业设计水平、建造工艺、建造材料等会提出新的要求,这将使得水处理公司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运用新工艺,以适应市场需求的转变。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根据《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1.重点领域
在环保产业方面,一是发展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包括污水、垃圾处理,脱硫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土壤修复,监测设备等,重点攻克膜生物反应器、反硝化除磷、湖泊蓝藻治理和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装备等;二是发展环保产品,包括环保材料、环保药剂,重点研发和产业化示范膜材料、高性能防渗材料、脱硝催化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替代产品等;三是发展环保服务,建立以资金融通和投入、工程设计和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产业服务体系,加大污染治理设施特许经营实施力度。
2.技术及装备
污水处理。重点攻克膜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重金属废水污染防治、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重点示范污泥生物法消减、移动式应急水处理设备、水生态修复技术与装备。推广污水处理厂高效节能曝气、升级改造,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污泥处理处置等技术与装备。
垃圾处理。研发渗滤液处理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大型焚烧发电及烟气净化系统、中小型焚烧炉高效处理技术、大型填埋场沼气回收及发电技术和装备,大力推广生活垃圾预处理技术装备。
大气污染控制。研发推广重点行业烟气脱硝、汽车尾气高效催化转化及工业有机废气治理等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非电行业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改造提升现有燃煤电厂、大中型工业锅炉窑炉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加快先进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技术及细微粉尘控制技术的示范应用。
危险废物与土壤污染治理。加快研发重金属、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源等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与装备。推广安全有效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和装置。
监测设备。加快大型实验室通用分析、快速准确的便携或车载式应急环境监测、污染源烟气、工业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在线连续监测技术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3.环保产品
环保材料。重点研发和示范膜材料和膜组件、高性能防渗材料、布袋除尘器高端纤维滤料和配件等;推广离子交换树脂、生物滤料及填料、高效活性炭等。
环保药剂。重点研发和示范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脱硝催化剂及其载体、高性能脱硫剂等;推广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杀菌灭藻剂、水处理消毒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等。
4.环保服务
以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为重点,推进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大力发展环境投融资、清洁生产审核、认证评估、环境保险、环境法律诉讼和教育培训等环保服务体系,探索新兴服务模式。 膜处理技术用于污水化、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等,研发重点是高性能膜材料及膜组件,降低成本、提升膜通量、延长膜材料使用寿命、提高抗污染性。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重点是污泥厌氧消化或好氧发酵后用于农田、焚烧及生产建材产品等处理处置技术,研发适用于中小污水处理厂的生物消减等污泥减量工艺。
脱硫脱硝技术用于电力、钢铁、有色等行业及工业锅炉窑炉烟气治理。研发重点是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及化脱硫技术装备。
布袋及电袋复合除尘技术用于火电、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重点是耐高温、耐腐蚀纤维及滤料的国产化,研发高效电袋复合除尘器、优质滤袋和设备配件。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技术用于各工业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源污染控制及回收利用。研发重点是新型功能性吸附材料及吸附回收工艺技术,新型催化材料,优化催化燃烧及热回收技术。
柴油机(车)排气净化技术用于国IV以上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机和轻型柴油车。研发重点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及其装备、SCR催化器及相应的尿素喷射系统,以及高效率、高容量、低阻力微粒过滤器。
固体废物焚烧处理技术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研发重点是大型垃圾焚烧设施炉排及其传动系统、循环流化床预处理工艺技术、焚烧烟气净化技术、二英控制技术、飞灰处置技术等。
水生态修复技术用于受污染自然水体。重点研发赤潮、水华预报、预防和治理技术,生物控制技术和回收藻类、水生植物厌氧产沼气、发电及制肥的化技术,溢油污染水体修复技术等。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用于污染土壤修复。重点是受污染土壤原位解毒剂、异位稳定剂、用于路基材料的土壤固化剂以及受污染土壤固化体化技术及生物治理技术。
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用于环境监测。研发重点是有机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新型烟气连续自动检测技术、重金属在线监测系统、危险品运输载体实时监测系统等。 环保产业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环保设备(产品)生产与经营,主要指水污染治理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噪音控制设备、放射性与电磁波污染防护设备、环保监测分析仪器、环保药剂等的生产经营。二是综合利用,指利用废弃回收的各种产品,废渣综合利用,废液(水)综合利用,废气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三是环境服务,指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管理与工程设计和施工等各种服务。
1.自然开发与保护型环保产业
自然开发与保护型环保产业主要包括为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不进一步恶化而进行的各种自然开发和保护、环境生态系统平衡恢复等活动。如植被恢复、沙漠治理、地下水开发与保护、物种多样化、新能源的开发等,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目前世界环境保护及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绿色国民账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自然开发与保护活动作为环保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有利于克服中国将和环境分头管理造成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水平降低的严峻状况。
自然开发与保护型环保产业的投入主要包括在开发保护(如绿地建设等)和生态平衡恢复活动中投入的各种研究、生产(治理)费用(如沙漠治理) 及其放弃的短期收益(如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其产出主要是环境价值(如林木储量、水储量、物种多样化等)的增加和各种损失(如洪水、土地沙漠化等) 的减少。具体可表现在用经济与环境一体化核算制度(SEEA)时国内生产净值(EDP)的增加。
自然开发与保护型环保产业的投入巨大,在SEEA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其产出效应在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没有反映出来,但增加其产出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长远效益。这类产业中大部分经济活动投入巨大、见效慢、产出物的消费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等“公共物品”特性,基本上不具备市场化的条件。因此,在发展战略上应取以统筹规划、统一投资、统一管理为主的思路。中国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宏观管理力度不足、资金投入不够。在发展对策上,应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以较快的速度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做好规划,并加强资金使用的管理。
2.清洁生产型环保产业
清洁生产是通过的有效利用、稀缺的代用及的再利用,实现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实现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减量化、化和无害化。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清洁生产型环保产业,主要包括研究、开发和在生产过程中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减少生产过程的三废排放量、提高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减少产品中有害物含量等。
早在1994年公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中国就将开展清洁生产列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重大行动中,并制定了行动依据、目标和行动内容。1998年又在院《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的号召。将清洁生产作为环保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实现污染治理由“末端治理”向“前端治理”转变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加入WTO 后企业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对策。
清洁生产型环保产业的投入品和产出品分散在各个产业的生产过程中,是能全部市场化的产业,各产业内部完全具有自我积累和发展的机制。制约中国清洁生产型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市场机制。因此,整体上应取以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战略,通过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推进企业研究、发展和推广清洁生产技术、设备和洁净产品。同时,在中国取措施推进ISO14000标准的实施,培育、发展和完善环保产业市场,规范市场秩序。
3.污染源控制型环保产业
污染源控制型环保产业在现实中表现为两个大的部分,其一是各类生产型企业内部的各种污染处理工艺以及为这些企业提供废弃物和污染物处理、综合利用与回收技术和设备的生产企业;其二是各种排放集中处理、综合利用与回收企业,在性质上相对于企业生产过程的延伸。后者的投入产出是可以进行独立统计的,前者则难以划分为独立的产业部门,较难进行投入产出(特别是产出)统计。
污染源控制型环保产业的投入包括资该品、上游企业提供的各种中间品和劳动力;其产出包括为排污企业提供污染物处理服务和保护环境两个方面,这种功能的两重性为其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前提。
环境经济学理论认为,随着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职能的逐步转变,污染源控制服务更多地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其投入将更多地依赖财政中的公共投入。但是,污染源控制型环保产业的产出功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保护环境是这类产业产出的公共物品功能;另一方面,它还同时具有为排污企业提供污染物处理的功能,从后者来看,具有较完备的投入产出体系。在污染源控制职能社会化后,其服务职能具有市场化(即将污染控制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各排放企业)的基础。因此,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取不同的产业政策。由于中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以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应取以投资为引导、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战略,依靠市场和的共同作用,通过各种行政和经济手段,引导社会上的科技、资金、管理等综合力量参与进来,形成“组织、部门牵头、企业出资”的新机制,为污染控制型环保产业提供市场化的条件,形成良性的积累和发展机制。而在经济发展的较高级阶段,由于其规模经济特征和溢出效应,在调整行政和经济政策的同时,通过控股、收购等方式,由控制这部分产业,将其作为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管理,由来提供这部分公共物品的服务。
4.污染治理型环保产业
污染治理是指当污染物已经排放到环境中并已产生外部不经济效应以后,通过用污染治理技术减少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含量,从而改善环境质量的一种方式。
污染治理型环保产业的投入包括资该品、上游企业提供的各种中间品和劳动力,其关联产业主要是资该品和中间品的生产企业。污染治理型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其上游企业(主要是环保机械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需求。但是,由于其产出的完全公共物品特性,有些环境问题涉及到整个流域甚至是全球环境问题,而且,污染治理的投资与运作费用较之污染控制要大得多,且产出的效费比很低,完全不具备市场化的条件。
由于历史欠账多和经济发展快,中国的环境形势相当严峻,污染治理复杂、任务重,加上中国环保法律法规建设和环境保护技术的落后,经济实力较弱,中国环境面临继续恶化的危险。对污染治理型环保产业,应取以为主体的发展战略,加紧建立和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实施直接管制措施,严厉打击和制约各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同时,中央及各级地方应制定和执行环境规划的目标,落实规划的资金投入,并改进各种环保资金的管理办法,切实承担起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责任。
由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复杂性,对环保产业的发展应综合运用市场手段和力量,根据各类环保产业的特征分别制定发展战略和策略。特别要通过市场机制的建设,充分运用好各种投入少、见效快的经济手段,促进清洁生产型环保产业和污染源控制型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减轻中国环境生态面临的压力。
据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污染治理方面的需求量巨大,不少领域的需求达到千亿级别:如脱硫脱销单项工程投资约为1330亿元,尤其是脱硝需求;城镇污水处理约为4300亿元;垃圾处理约为2636亿元;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修复工程投资约为399亿元;重点流域水污染整治项目1385亿元;农村环保惠民工程约为739亿元。如此巨大的投资需求将刺激环境保护设备业、治污服务业等产业长足发展。
另外,王金南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大对农村环保工程方面的规划力度。
在王世汶看来,今后环保产业大体可以分为两大方向,一是延缓、阻止环境污染恶化的预防型,二是在污染和破坏已经造成之后,针对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型企业。他认为,污染治理型产业将在未来10年内达到顶峰,而循环和预防型的环境企业则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从事环境修复类的企业会成为一支主要的产业力量。
赵鹏高认为,环保产业的潜力非常巨大,尤其在污染治理方面。他说,“十二五”期间城市污水处理管网和垃圾处理厂的数量较“十一五”期间均要翻番,目前我国仍有435个县城没有建设污水处理厂,1000个主要县城没有垃圾处理厂。在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国应突出重点,合理界定环保产业的范围,重视污染治理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淡化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等行业,同时引导环保治污服务业发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