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探究金属单质_探究金属的某些物质性质和化学性质
1.某同学从《化学教育》杂志中得知:冶金工业可用金属单质与某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原理来制备另一种金属单质
2.求河北省历届中考真题
3.在实验室中,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
4.某校化学研究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次活动中查阅资料时发现,单质碳能够在高温时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得到金属单
5.(15分)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Ⅰ.(1)试用实验室提供的下列试
6.某同学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讨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选用的试剂如下:镁条、铝条、铝粉
7.两组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金属与酸
(1)①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故现象为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②钠的密度比水小,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溶液,故现象为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③Na2S具有还原性,氯气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硫,故现象为生成淡**沉淀;
④铝能与盐酸反应,较镁不活泼,故现象为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镁为活泼金属,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故现象为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⑥A1Cl3与NaOH反应生成A1(OH)3,A1(OH)3具有,能与NaOH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偏铝酸钠,故现象为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则
实验内容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实验现象(填A~F) | C | F | A | D | B | E |
故答案为:
实验内容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实验现象(填A~F) | C | F | A | D | B | E |
(2)①Na与冷水反应剧烈,Mg与热水反应,与酸剧烈反应,而铝与酸缓慢反应,金属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金属越活泼,金属性越强;
故答案为:Na>Mg>Al;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生成淡**沉淀,说明氯气可置换出硫,则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硫,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大于硫,
故答案为:Cl>S;
③由①②可知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故答案为:金属性;非金属性.
某同学从《化学教育》杂志中得知:冶金工业可用金属单质与某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原理来制备另一种金属单质
(1)CaCO
3
+2H
+
=Ca
2
+
+CO
2
↑+H
2
O 溶液变浑浊
(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硝酸蒸气
(3)HNO
3
>H
2
CO
3
>H
2
SiO
3
N>C>Si
(4)Cl
2
+2Br
-
=Br
2
+2Cl
-
(5)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污染环境
(6)Cl
2
>Br
2
Cl>Br
(1)A中硝酸与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CaCO
3
+2HNO
3
=Ca(NO
3
)
2
+CO
2
↑+H
2
O,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发生反应:Na
2
SiO
3
+CO
2
+H
2
O=H
2
SiO
3
↓+Na
2
CO
3
或Na
2
SiO
3
+2CO
2
+2H
2
O=2NaHCO
3
+H
2
SiO
3
↓,因此C中产生白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
(2)由于硝酸具有挥发性,为避免硝酸与硅酸钠反应而干扰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反应,必须净化二氧化碳,利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硝酸蒸气。
(3)由实验现象可知三种酸中,硝酸酸性最强,硅酸酸性最弱;由此推知,氮的非金属性最强,硅的非金属性最弱。在元素周期表中,氮和碳位于同一周期,碳与硅位于同一主族,由此可以推出同主族、同周期非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4)题目已限制探究氯与溴的非金属性强弱,所以B中应装溴化钾或溴化钠溶液。
(5)由于尾气中含有氯气,故要用碱溶液吸收,以避免污染环境。
(6)根据置换反应可得出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求河北省历届中考真题
(1)固体全部溶解,有气体放出,水溶液呈浅绿色。 (2)3Zn+Fe 2 O 3 3ZnO+2Fe;Fe+2HCl===FeCl 2 + H 2 ↑;(或ZnO+2HCl===ZnCl 2 +H 2 O) (3)金属活动性强弱程度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4)一种金属能在高温下夺取另一种比它弱的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能够将另一种金属冶炼出来。 |
在实验室中,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
中考真题试卷+真题解析百度云网盘下载地址
链接:s://pan.baidu/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介绍:包含各类型初中名师网课、中考复习、中考资料、课外辅导、初中中考冲刺、教材、学习等等包罗万象。
某校化学研究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次活动中查阅资料时发现,单质碳能够在高温时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得到金属单
由题意可知,溶液显蓝色,说明了溶液中存在着铜离子;由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体产生,说明在滤渣不存在着活泼金属;由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沉淀生成,可以判断滤液的银离子已被完全置换出来.由此可知:
A、由于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沉淀生成,说明了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故A正确;
B、若加入的金属M是铜,则滤渣中只含有银.故B正确;
C、若加入的金属M是铜,恰好与硝酸银反应,则滤渣中一定不含有单质铜.故C错误;
D、由于锌的活泼性大于铜和银,生成的硝酸锌是无色,所以,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锌.故D正确.
故选C.
(15分)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Ⅰ.(1)试用实验室提供的下列试
实验准备(2)CO 2 +Ca(OH) 2 = CaCO 3 ↓+H 2 O 实验结论 铜?一氧化碳溶液变浑浊(或出现白色沉淀) 反思评价(1)水蒸气冷凝而倒流,造成热的试管炸裂 (2)不能?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使混合气体不能点燃 |
试题分析:(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利用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检验其存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 +Ca(OH) 2 = CaCO 3 ↓+H 2 O 实验与结论A中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说明有黑色的氧化铜与木炭反应生成了红色的铜 B中**试纸没有变蓝说明没有一氧化碳生成 反应中有CO 2 生成由会使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思与评价 (1) 如果A装置中的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因水的倒流而造成试管的炸裂。 (2)设产生的气体是CO和CO 2 的混合气体,则不能直接用点燃的方法来检验CO 2 。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使混合气体不能点燃。 |
某同学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讨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选用的试剂如下:镁条、铝条、铝粉
Ⅰ(1)方案一:用形状大小相同的铝条和镁条分别一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观察其反应速率快慢?(2分) 方案二:分别向等体积等浓度的氯化铝溶液、氯化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观察其沉淀及其溶解情况(2分) Ⅱ(1)分液漏斗;防倒吸(每空1分) (2)硫化钠溶液(1分)有**沉淀生成(1分) S 2 - +Cl 2 =2Cl - +S↓(2分) 氢氧化钠溶液(1分) (3)利用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来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2分)?硝酸有挥发性,随二氧化碳一起逸出(2分) |
试题分析:Ⅰ(1)方案一:判断金属性强弱可以依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因此可以设计金属与相同浓度的盐酸生成气体的剧烈程度判断镁和铝金属性强弱; 方案二:根据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是否溶于强碱设计,过量碱液可使生成的Al(OH) 3 溶解,而Mg(OH) 2 则不溶,具体方法:分别向等体积等浓度的氯化铝溶液、氯化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观察其沉淀及其溶解情况; Ⅱ(1)根据仪器结构特点可知A为分液漏斗;球形干燥管D能够防止倒吸,可以避免C中液体进入锥形瓶中; (2)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S,可以利用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B中产生氯气,则在C中加入硫化钠溶液,;氯气与硫化钠分子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单质硫,所以观察到C中溶液有**沉淀生成的现象,即可证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 2 - +Cl 2 =2Cl - +S↓;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必须进行尾气吸收,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5)要证明非金属性是N>C,则可以利用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比较,依据较强的酸可以制备较弱的酸可知,如果在A中加稀硝酸,B中加碳酸钙,则B中产生CO 2 ,CO 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C中加澄清石灰水;观察到C中溶液变浑浊的现象,即可证明。由于硝酸有挥发性,随二氧化碳一起逸出进入澄清的石灰水,因此没观察到上述现像。 |
两组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金属与酸
(1)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熔化成闪亮的小球,说明该反应放热,并且钠的熔点较低, 故答案为: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2)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物质的自身性质不同,反应速率不同,由于镁较铝活泼,则镁与盐酸反应较剧烈,故答案为:反应物的性质; (3)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Cl的非金属性较S强,单质的氧化性较强,可发生:Cl 2 +S 2- =2Cl - +S↓, 故答案为:Cl 2 +S 2- =2Cl - +S↓;强于; (4)由于铝粉的表面积较大,盐酸的浓度较大,易与盐酸发生反应,则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与浓度和表面积有关,故答案为: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 |
(1)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 2 +H 2 ↑,Mg+2HCl═MgCl 2 +H 2 ↑.
故填:Fe+2HCl═FeCl 2 +H 2 ↑,或Mg+2HCl═MgCl 2 +H 2 ↑.
(2)①开始时甲中长颈漏斗液体液面上升快,说明镁和稀盐酸比铁和稀盐酸反应剧烈,单位时间内放热多,因此能证明Mg金属活动性比Fe强;
实验过程中甲.乙长颈漏斗液体液面都上升的原因是反应都放热,导致瓶中气体受热膨胀,从而导致长颈漏斗中的水上升.
故填:能;反应都放热,导致瓶中气体受热膨胀.
②长颈漏斗在实验还可以起平衡内外压强的作用.
故填:平衡内外压强的.
(3)方案二中,金属均有剩余,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冷却到室温U型管中液面相平.
故填:相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